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明

作品数:221 被引量:917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17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1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脊柱
  • 40篇脊柱炎
  • 38篇菌病
  • 37篇布鲁杆菌
  • 31篇缺损
  • 30篇布鲁杆菌病
  • 29篇骨缺损
  • 26篇筋膜
  • 26篇筋膜瓣
  • 25篇自体
  • 24篇带蒂
  • 24篇带蒂筋膜瓣
  • 24篇手术
  • 24篇脊椎
  • 23篇脊髓
  • 22篇脊椎炎
  • 21篇腰椎
  • 20篇自体红骨髓
  • 20篇外科
  • 20篇杆菌

机构

  • 211篇河北北方学院...
  • 6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7篇河北省儿童医...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张家口医学院
  • 4篇张家口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5...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冀中能源峰峰...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216篇杨新明
  • 101篇孟宪勇
  • 59篇张瑛
  • 58篇石蔚
  • 51篇阴彦林
  • 40篇杜雅坤
  • 36篇胡长波
  • 34篇张培楠
  • 30篇王耀一
  • 27篇贾永利
  • 21篇张磊
  • 20篇李化光
  • 19篇胡振顺
  • 19篇张军威
  • 16篇赵御森
  • 13篇苏峰
  • 13篇张振梁
  • 12篇章鹏
  • 12篇邹宇炜
  • 11篇王海波

传媒

  • 18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9篇河北医药
  • 7篇中华解剖与临...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7篇生物骨科材料...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中华损伤与修...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7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16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17篇2013
  • 19篇2012
  • 15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戊酸钠联合甲强龙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P)联合甲强龙(MP)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VAP组、MP组和VAP+MP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再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2个亚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做SCI处理,其余4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进行大鼠SCI模型制备。假手术组、SCI组术后30 min、6 h、8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组:分别于术后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选取各组A亚组大鼠:术后第1、3、7、14、28天,分别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和改良Rivlin斜板试验评价SCI后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取各组B亚组大鼠:术后第7天手术切取SCI区域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变化,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情况并计算凋亡运动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因子(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第1、3、7、14、28天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明显降低,但随着时�
孙建威杨新明张瑛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丙戊酸钠甲强龙白细胞介素-1Β凋亡蛋白
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性归纳总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67例治疗前行MRI检查,6个月126例复查;12个月113例复查,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75。依据术前MRI影像分型其治疗结果:选择微创14例(A组);153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56例未行内固定(B组),97例采用内固定(C组);各组12个月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的时间点C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MRI影像学分型对微创和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孟宪勇杨新明胡长波康聪张振梁郝运兵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影像学分型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完整及断裂后的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及产生实验误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采用压敏胶片(Press-ure Sensitive Film)测量的方法 ,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及断裂后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的关节松弛度、肱尺关节内压强大小和关节接触面积,并按照前束是否完整将标本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2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间关节松弛度、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0°时与其他角度关节松弛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在不同角度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0°时与其他角度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关节松弛度在不同角度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肘外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其断裂后关节的内侧稳定即遭到破坏,关节松弛度增大、关节内压强增大、关节接触面积减小。肘关节在伸直位时,关节接触面积较大,比屈曲时可承受更大轴向及外翻负荷。
张军威高石军杨新明杨静
关键词: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生物力学
孟鲁司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联合多种治疗手段能够针对不同靶点进行有效干预,发挥协同或叠加效应,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理念。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0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模型组、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组。各组均按照Allen法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在造模成功后1,6 h,通过灌胃给予孟鲁司特5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之后1次/d,连用30 d,造模后2 h在脊髓损伤区域一次性注入1μL 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等量PBS。造模后1,3,7,14,21,30 d,应用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价;造模后7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以及BrdU阳性标记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7,14,21,30 d,联合组、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结果明显好于模型组(P <0.05);②造模后7 d,联合组、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炎性反应及水肿减轻,损伤空洞面积和胶质瘢痕面积减小,损害节段结构改善;③造模后7 d,联合组、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联合组BrdU阳性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00);④造模后7 d,联合组、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⑤联合组上述所有指标均优于孟鲁司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⑥结果表明,孟鲁司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
孙建威杨新明张瑛
关键词:干细胞脊髓损伤孟鲁司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硬膜囊纵裂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被引量:1
2006年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纵裂脊柱侧弯硬膜囊发育性
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影像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共收集38例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持续性剧烈腰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11例,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在1∶100以上28例,术中取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布鲁菌培养阳性28例。手术前,X线检查显示,有29例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有9例椎体缘骨质硬化增生呈鸟嘴状,与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CT检查显示,有29例椎体边缘有大小不等多发破坏灶,病灶周围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有9例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影,关节面增生硬化的骨质形成"唇"状骨赘;有10例同时伴有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应平面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术后2周及1、3、6、12个月疼痛评分[(2.1±0.2)、(0.7±0.4)、(0.2±0.1)、(0.0±0.0)、(0.0±0.0)分]明显低于术前[(9.2±0.3)分,P均<0.05];术后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分[(4.68±0.04)、(4.92±0.08)、(5.00±0.00)分]明显高于术前[(0.37±0.03)分,P均<0.05];术后6、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率[92.11%(35/38),100.00%(38/38)]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78.95%(30/38),P均<0.05)]。结论老年布病性脊柱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有利于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功能和加速布病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张磊孟钊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外科手术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被引量:48
2012年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0月,对7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男42例,女36例;年龄24~65岁,平均45岁。病程8~29个月,平均12个月。2个椎体受累70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窦道形成及复发。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9.2±0.6)、(2.4±0.3)、(1.0±0.2)、(0.5±0.4)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级改善最为显著。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2个月内均无加重患者;随时间推移,改善及无变化患者逐渐转向痊愈,术后12个月改善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1.03%。影像学评价: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价指标评分分别为(0.17±0.03)、(4.11±0.09)、(4.68±0.04)、(4.92±0.08)及5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在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及早期康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杨新明张磊张瑛王耀一孟宪勇阴彦林石蔚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关键词:胸腰椎病灶清除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的生物力学研究
2012年
尺侧副韧带(MCL)复合体为关节囊的增厚部分,由前束、后束及斜束构成。前束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临床上MCL损伤时应重点修复或重建MCL前束以稳定肘关节。我们采用压敏胶片对肘关节进行应力及受力面积的分析。
张军成高石军杨新明杨静
关键词:内侧副韧带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关节囊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BMSC移植术中镇痛效果和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旨在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下进行BMSC移植术,对局麻药布比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创伤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移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布比卡因腰部穿刺注射建立脊髓组织损伤大鼠,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选择健康大鼠设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进行BMSC移植术前分别接受地佐辛0.1和0.5 mg/100 g·bw麻醉。术后分别测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切口痛PWTL,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脊髓组织NGF和BDNF表达、CXCL10和CXCR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紧密,数量多,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脊髓组织有空泡性损伤、液化坏死和炎性坏死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较模型组大鼠改善,脊髓组织细胞密集、紧密。不同时间点,高剂量组PWTL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和NGF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CXCL10和CXCR3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P<0.05),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地佐辛镇痛行BMSC移植术大鼠出现术后切口疼,但对治疗布比卡因腰穿注射致脊髓组织损伤无不良影响,剂量越高,镇痛效果越好。
康聪孟宪勇杨新明成垚昱张振梁
关键词:地佐辛脊髓组织创伤痛
IL-23 Th17细胞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中的作用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1例B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期患者61例(急性期组),慢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组),同期选取医院健康体检对象120例为对照组;对BS患者治疗前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23、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Th17细胞水平;Pearson法分析BS患者血清IL-23与Th17细胞水平及血清IL-23、Th17细胞与RANKL、MMP-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SAT滴度≥1∶100、CRP≥5mg/L、ESR≥20mm/h患者比例均高于慢性期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期组、急性期组Th17细胞、血清TNF-α、IL-17、IL-23、RANKL、MMP-2水平均升高(P<0.05);与慢性期组比较,急性期组Th17细胞、血清TNF-α、IL-17、IL-23、RANKL、MMP-2水平均升高(P<0.05);BS患者血清IL-23与Th17细胞、RANKL、MMP-2水平呈正相关(P<0.05),Th17细胞与RANKL、MMP-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IL-23、Th17可能参与BS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可能为BS发病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贾永利左宪宏杨新明张培楠孟宪勇胡长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3辅助性T细胞17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