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蔚

作品数:72 被引量:440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自体
  • 14篇菌病
  • 14篇布鲁杆菌
  • 13篇脊柱
  • 13篇骨头
  • 12篇自体红骨髓
  • 12篇坏死
  • 12篇股骨
  • 12篇股骨头
  • 12篇红骨髓
  • 12篇布鲁杆菌病
  • 11篇头坏死
  • 11篇脊柱炎
  • 11篇骨头坏死
  • 10篇脊椎
  • 9篇筋膜
  • 9篇筋膜瓣
  • 9篇脊椎炎
  • 8篇带蒂
  • 8篇带蒂筋膜瓣

机构

  • 69篇河北北方学院...
  • 35篇河北省儿童医...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张家口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作者

  • 69篇石蔚
  • 58篇杨新明
  • 47篇孟宪勇
  • 38篇杜雅坤
  • 21篇阴彦林
  • 15篇张磊
  • 14篇李化光
  • 12篇王耀一
  • 10篇张瑛
  • 9篇胡长波
  • 9篇邹宇纬
  • 8篇邹宇炜
  • 7篇胡振顺
  • 7篇刘振奎
  • 6篇刘肃
  • 4篇卢艳辉
  • 4篇苏峰
  • 4篇张培楠
  • 3篇邢静
  • 3篇曾春萍

传媒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硬膜囊纵裂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被引量:1
2006年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纵裂脊柱侧弯硬膜囊发育性
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影像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共收集38例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持续性剧烈腰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11例,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在1∶100以上28例,术中取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布鲁菌培养阳性28例。手术前,X线检查显示,有29例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有9例椎体缘骨质硬化增生呈鸟嘴状,与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CT检查显示,有29例椎体边缘有大小不等多发破坏灶,病灶周围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有9例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影,关节面增生硬化的骨质形成"唇"状骨赘;有10例同时伴有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应平面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术后2周及1、3、6、12个月疼痛评分[(2.1±0.2)、(0.7±0.4)、(0.2±0.1)、(0.0±0.0)、(0.0±0.0)分]明显低于术前[(9.2±0.3)分,P均<0.05];术后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分[(4.68±0.04)、(4.92±0.08)、(5.00±0.00)分]明显高于术前[(0.37±0.03)分,P均<0.05];术后6、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率[92.11%(35/38),100.00%(38/38)]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78.95%(30/38),P均<0.05)]。结论老年布病性脊柱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有利于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功能和加速布病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张磊孟钊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外科手术
止嗽散合三拗汤对百日咳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23年
探讨止嗽散合三拗汤对百日咳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百日咳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治疗时间2周,观察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内毒素(endotoxin, ETX)、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血清IL-2、IL-4、IL-6、TNF-α、INF-γ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4、IL-6、TNF-α、INF-γ水平,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下降(P<0.001),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升高,同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AGEs、ETX、 DAO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AGEs、ETX、 DAO水平,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下降(P<0.001),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结论 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百日咳疗效较好,可有助于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疗效。
李春梅卢艳辉刘振奎李文斌石蔚高娇娇曹艳玲马俊帅刘俊芬
关键词:止嗽散三拗汤百日咳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被引量:48
2012年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0月,对7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男42例,女36例;年龄24~65岁,平均45岁。病程8~29个月,平均12个月。2个椎体受累70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窦道形成及复发。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9.2±0.6)、(2.4±0.3)、(1.0±0.2)、(0.5±0.4)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级改善最为显著。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2个月内均无加重患者;随时间推移,改善及无变化患者逐渐转向痊愈,术后12个月改善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1.03%。影像学评价: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价指标评分分别为(0.17±0.03)、(4.11±0.09)、(4.68±0.04)、(4.92±0.08)及5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在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及早期康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杨新明张磊张瑛王耀一孟宪勇阴彦林石蔚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关键词:胸腰椎病灶清除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量化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及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量化指标测定,明确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的主要作用及成骨效果,为临床干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植入对照组,B组为无蒂筋膜瓣对照组,C组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在第4、8、12、16周进行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骨形态计量分析、交界区和中心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第8、12、16周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腋动脉注入墨汁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第4、8周时,C组与A组、B组相比较其骨修复区吸光度比值、新生骨小梁面积、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明显增多,生物力学强度增加,各项量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早期骨修复过程中血管体积增多对成骨作用是有利的;第12、16周时,三组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新生骨小梁面积和生物力学强度逐渐明显增加,C组仍大于A组、B组,但各组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较第8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骨组织量的增多,血管化作用逐渐减弱,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显著。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组织再生双重作用,早期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并有助于膜诱导成骨作用,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消失,临床适时干预治疗对骨缺损修复有极好作用。
杨新明张瑛张磊孟宪勇王耀一胡振顺阴彦林石蔚杜雅坤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关键词:外科皮瓣筋膜骨再生
TREM-1、TLR4与百日咳患儿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与百日咳患儿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治疗的99例百日咳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该院健康儿童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REM-1、TLR4、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采用快速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百日咳患儿血清TREM-1、TLR4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IgA、IgG、IgM低于对照组,TREM-1、TLR4、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IL-4、IL-10高于对照组(P<0.05)。百日咳患儿血清TREM-1、TLR4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IL-4、IL-10均呈正相关(P<0.05),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IgA、IgG、IgM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百日咳患儿血清TREM-1、TLR4水平显著升高,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调,二者存在相关性。
宋艳红李春梅刘振奎石蔚卢艳辉
关键词:百日咳TOLL样受体4肠道微生态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表现及治疗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滴度(1∶160,ELISA检测之IgM、IgG均阳性而获确诊,在药物对症与抗菌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与否,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疗法。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杨峰刘肃李化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脊椎炎诊断影像学
髓芯减压并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白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男54例,女13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岁:按单双数入院日期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41髋,Ⅰ期18髋、Ⅱ期23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白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治疗组32例(36髋,I期15髋、II期21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制钛棒支撑的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CT、MRI检查;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经髓道监视下,刮除硬化骨送病理;植入由白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或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患者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随诊,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射线观察;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早期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和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结果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坏死Ⅰ期病变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但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治疗组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与联合钛棒支撑对于二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特别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优于无钛棒支撑的复合物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自体红骨髓
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接种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膜诱导技术,将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为膜内充填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2.5kg,制备双侧桡骨2cm长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将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组织工程骨。将模型左侧设为对照组(A组),仅植入自体组织工程骨;右侧为实验组(B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5cm×3cm的带无名血管蒂的毛细血管网筋膜瓣,包裹自体组织工程骨充填骨缺损。术后4、8、12、16周行X线检查和吸光度(A)值比测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X线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B组均明显优于A组。A值比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两组间比较,以及B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骨修复交界区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ARBM接种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骨组织再生双重作用,对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阴彦林
关键词:骨缺损带蒂筋膜瓣自体红骨髓血管化组织工程骨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IL-21、TGF-β、TNF-α和IgA1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HSP急性期患儿200例,按照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n=109)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n=91)。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儿童的血清IL-21、TGF-β、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比较各组间IgA/C3值变化,并对HSP组患儿血清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的IL-2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TNF-α、IgA1、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TNF-α、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G、IgM、C3和C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1与TGF-β、TNF-α、IgA1、IgA及IgA/C3均无相关性(P>0.05),TGF-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5),IgA1与IgA、IgA/C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IL-21、TGF-β、TNF-α及IgA1有助于明确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早采取措施,可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形成紫癜性肾炎。
邢静李文斌刘振奎石蔚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白细胞介素-21转化生长因子-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