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化光

作品数:31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自体
  • 7篇股骨
  • 7篇关节
  • 6篇自体红骨髓
  • 6篇坏死
  • 6篇骨头
  • 6篇股骨头
  • 6篇红骨髓
  • 5篇头坏死
  • 5篇缺损
  • 5篇骨头坏死
  • 5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带蒂
  • 4篇带蒂筋膜瓣
  • 4篇蛋白
  • 4篇软骨
  • 4篇软骨细胞
  • 4篇细胞
  • 4篇筋膜
  • 4篇筋膜瓣

机构

  • 29篇河北北方学院...
  • 11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河北省儿童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 1篇北京天坛生物...

作者

  • 31篇李化光
  • 20篇杨新明
  • 15篇孟宪勇
  • 14篇石蔚
  • 12篇阴彦林
  • 10篇刘肃
  • 10篇杜雅坤
  • 9篇刘华
  • 6篇邹宇纬
  • 5篇王军
  • 3篇张林西
  • 3篇牛春雨
  • 3篇白希壮
  • 2篇王燕波
  • 2篇孙洁
  • 2篇张生海
  • 2篇王岩峰
  • 2篇杜鑫冲
  • 1篇胡振顺
  • 1篇李国良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以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右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成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体。分为2组,对照组12只,仅植入复合物;实验组12只,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复合体并充填骨缺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x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定量变量组间所得数据比较,采用SPSS11.5软件行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结果筋膜瓣机械性地阻碍了纤维结缔组织和周围软组织进入骨缺损部位,保持骨缺损部位有相对稳定的环境;膜下间隙空间本身及充填物的形状和量对骨再生的形状和量起决定作用;在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同时建立其血液供应,2组术后4周的吸光度值[对照组(0.732±0.021)与实验组(0.651±0.0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术后4、8、12、16周)的骨小梁面积占修复区面积的比值1对照组为(2.32±2.57)%、(8.37±3.52)%、(28.57±2.98)%、(47.24±3.42)%,实验组分别为(19.37±3.52)%、(30.24±3.42)%、(58.76±4.62)%、(88.72±5,84)%]和骨修复交界区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对照组为(5.04±1.62)%、(10.37±2.96)%、(18.20±2.12)%、(17.82±2.74)%,实验组为(17.53±2.86)%、(35.24±1.13)%、(48.76±4.62)%、(57.72±5.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无论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还是成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牛春雨孟宪勇阴彦林李化光
关键词:骨缺损带蒂筋膜瓣
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NFH)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C臂X线机及关节镜监视下行髓芯减压、刮除坏死骨,对照组仅植入ARBM与骨诱导活性材料(OAM)组成的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组联合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定期随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表现及临床疗效方面,对NFHⅠ期病变两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NFHⅡ期病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对于早期NFH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对NFHⅡ期病变联合空心钛钉支撑,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具有独特优越性。
杨新明石蔚孟宪勇阴彦林黄艳平邹宇纬李化光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自体红骨髓骨移植钛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64只,随机选取4只大鼠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随机分成3组:细胞移植组(n=24),磷酸盐缓冲液组(n=24),空白对照组(n=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自成鼠的股骨骨髓,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细胞传3代,待细胞大约长至50%汇合时,吸弃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育30min,调整细胞密度以备移植。将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用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损伤后第7天,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间充质干细胞(106/mL)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5μL,空白对照组未制作脊髓损伤,分别于移植术后1、3、5d以及术后7、14、28d麻醉处死大鼠,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4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2只/时点)。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呈弱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7天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mRNA逐渐增高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持续高水平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
李国良李化光赤仁杰夏凡王楠韩永田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蛋白质类
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体修复骨缺损实验与临床
杨新明石蔚孟宪勇阴彦林李化光牛春雨
该课题属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组织工程学研究,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体修复骨缺损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疗效,为提高矫形外科、颅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即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实验
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固定胫骨端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在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胫骨端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常用的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4个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其中18个制作成ACL断裂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采用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Z组),一般栓桩螺钉(Y组)和U型钉(U组)固定,6个正常膝关节作对照(D组)。测试各组固定装置力学变化、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及最大牵拉负荷,以测定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结果ACL固定后力学变化中,Z组基本保持原固定力没有丢失,且经过运动后骨隧道口几乎没有扩大;其他两组均有力的丢失和骨隧道口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测定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中,D、Z组和Y、U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最大牵拉负荷方面,Z组固定强度和破坏负荷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胫骨端固定中,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的断裂负荷和强度及其稳定性比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有明显优势,生物力学性能优越。
张生海白希壮李化光
关键词:交叉韧带断裂生物力学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与MRI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改进膝关节后外侧结构MRI定位方法,提高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解剖膝关节标本,辨认后外侧各结构起止点及走行,明确它们之间的解剖关系。以注水的输液器缝合标记各结构进行MRI扫描,测量各结构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与腓骨颈长轴之间的夹角。按照这些角度定位扫描正常膝关节,观察各结构在MRI中完整显示的情况。结果 (1)测得矢状面上腓侧副韧带和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与腓骨颈长轴的夹角分别为(11.5±1.7)°和(39.5±6,4)°冠状面上胴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和胴腓韧带与腓骨颈长轴夹角为(39.5±3.9)°和(31.9±3.9)°。(2)腓侧副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在40°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80%,胭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在内斜4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胭腓韧带在外斜3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此外,胴腓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的占75%,股二头肌腱和髂胫束在常规冠状面均能够很好显示.结论 选择完整显示腓骨茎突和腓骨颈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为基准面,按照后外侧各结构与腓骨颈长轴所呈角度进行定位,层厚2mm的MR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膝关节后外侧解剖结构。
白希壮王慧声郜玉忠范立北李化光孙文阁李延亮
关键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解剖学核磁共振成像
综合疗法治疗Ⅳ期足跟部压疮1例被引量:2
2013年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痛苦,影响原发病的治疗,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Ⅳ期压疮常规护理困难。我们收治一名因脑梗死而卧床两年患者,并发Ⅳ期足跟部重度压疮感染,经过半年的精心治疗,压疮愈合,现报道如下。
李化光刘华胡振顺杨新明
关键词:足跟压疮
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联合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双侧股骨头3例,右单侧7例,左单侧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期4髋,期11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8髋,良5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为86.66%。结论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空心钛钉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黄艳平孟宪勇阴彦林李化光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自体红骨髓骨形成蛋白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被引量:62
2007年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杨峰刘肃李化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诊断影像学
支撑股骨头塌陷的空芯钛棒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杨新明张磊杜雅坤孟宪勇胡长波石蔚阴彦林王耀一魏东李化光
股骨头囊性病变特别是股骨头坏死(ANFH)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比较高且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常见疑难病,常累及中青年,且多为双侧发病。因此,如何保留自身股骨头预防塌陷,并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法是治疗的关键。该课题在医用金...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手术治疗方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