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娇

作品数:3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病毒
  • 10篇登革病毒
  • 6篇登革热
  • 6篇基因
  • 5篇疫苗
  • 4篇登革热病毒
  • 4篇人胚
  • 4篇人胚肺二倍体...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膜糖蛋白
  • 4篇埃博拉
  • 4篇埃博拉病毒
  • 4篇包膜糖蛋白
  • 3篇生物学
  • 3篇体外
  • 3篇重组蛋白
  • 3篇佐剂
  • 3篇ODN

机构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赵玉娇
  • 27篇孙强明
  • 20篇陈俊英
  • 20篇潘玥
  • 11篇邱丽娟
  • 10篇黄新伟
  • 9篇李多
  • 8篇席珏敏
  • 8篇王晓丹
  • 8篇杨丽娟
  • 6篇姜黎明
  • 4篇马绍辉
  • 3篇蔡路奎
  • 2篇王新华
  • 2篇张荣平
  • 2篇龙海亭
  • 2篇阎玲梅
  • 2篇夏晓玲
  • 2篇丁晓洁
  • 2篇李华

传媒

  • 6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昆明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2009年昆明地区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VP1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Vero细胞分离的病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VP1基因,并测序;分别用Mega4.1软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中国昆明分离到的6株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5.4%~97.9%和97.3%~99.7%,与其他C基因型C1、C2、C3和C5的VP1的同源性为87.9%~89.1%和98.3%~99.1%,而与C4基因型的同源型为92.6%~98.5%和97.0%~99.7%,与SHZH98的同源性最低为92.6%和97.0%,与其他基因型的同源性为82.7%~84.6%和96.0%~97.6%。结论 2009年云南昆明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均为C4基因型;其VP1基因保守性较好。
陈俊英潘玥李华施海晶赵玉娇孙强明马绍辉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
慢病毒介导的HIF-1α mODD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
2011年
目的在肿瘤细胞中利用重组慢病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突变体(HIF-1α mODD)在正常氧压下高表达,以模拟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肿瘤细胞中HIF-1α的高表达,为研究HIF-1介导的缺氧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含HIF-1αmODD基因片段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WPI GW/HIF-1α mODD,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制备重组慢病毒,重组病毒经过纯化后直接感染GLC、H157和YTMLC等肿瘤细胞,并在正常氧压条件下培养,通过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HIF-1α mODD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慢病毒介导HIF-1α mODD在GLC、H157和YTMLC细胞内获得高表达。结论成功模拟了肿瘤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高表达HIF-1α的情况,为体外研究HIF-1α在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提供途径。
赵玉娇龙海亭潘玥李华陈俊英施海晶马绍辉孙强明
关键词:HIF-1Α慢病毒缺氧微环境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
2015年
目的预测并分析从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暴发地区感染患者分离的扎伊尔型病毒株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通过Gen Bank搜索近期公布的分离自西非地区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株基因组,获得GP1、GP2和s GP 3种包膜糖蛋白的基因及氨基酸序列,采用互联网服务器在线预测其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并分析蛋白的各种氨基酸组成比例及可能的蛋白结合位点,通过亲/疏水性等参数判断氨基酸序列中可能暴露在蛋白结构表面或隐藏在内部的区段。结果在编码GP1、GP2和s GP的氨基酸中,占组成比例最多的均为苏氨酸。GP1和s GP可能的蛋白结合位点较多,且整个蛋白暴露于表面的区域和隐藏区域呈均匀相间分布;GP2结构较前二者特殊,存在一个暴露在蛋白结构表面的大片段的无序结构区域。GP1 N-末端第20~37和166~186区段,GP2 N-末端第361~379区段,s GP N-末端第20~37和166~185区段,可能为跨膜螺旋结构。s GP可能存在4个含有二硫键的区域。B细胞表位分析结果显示,GP1和GP2中疏水区域主要集中在N-末端第1~325位氨基酸之间;亲水区域主要集中在N-末端第326~676位氨基酸之间;亲水与疏水区域分界明显,几乎无交叉;可能存在2个线性表位,分别位于N-末端第324~450、461~676区段;预测共存在25个可能形成构象表位的氨基酸位点或序列,其中可能性在90%以上的位点或序列有6个。结论通过对此次流行于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可能性B细胞表位的预测,为实验确定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B细胞表位免疫识别以及埃博拉病毒预防、治疗和诊断制品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赵玉娇黄新伟李多邱丽娟孙强明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
Ⅰ型登革病毒D06063株人二倍体细胞适应株的筛选及纯化
2012年
目的筛选Ⅰ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中国株D06063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的适应株,经噬斑纯化后,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Ⅰ型DV中国株D06063在C6/36细胞上进行扩增,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RT-PCR法鉴定DV型别;病毒连续以4.0 MOI的量感染KMB17细胞,传代至病毒完全适应在细胞内扩增,再连续传10代,筛选出KMB17细胞适应株,并进行3轮噬斑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纯化病毒,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果在C6/36细胞上扩增的Ⅰ型DV D06063株的滴度为6.0 lg CCID50/ml,经RT-PCR可扩增出511 bp的DV特异基因和482 bp的Ⅰ型DV型特异性基因;病毒感染KMB17细胞后,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至第10代,病毒的感染性滴度达峰值,为6.75 lg CCID50/ml;纯化的病毒经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电镜观察显示病毒形态正常。结论成功筛选出传代稳定性好、病毒扩增量高的Ⅰ型DVKMB17细胞适应株,纯化的病毒株保持了原始毒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赵玉娇潘玥陈俊英杨丽娟岳耀斐施海晶马绍辉孙强明
关键词:登革病毒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
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在KMB17细胞上的适应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传代适应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在C6/36细胞上扩增,并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以2.0 MOI的病毒接种KMB17细胞传代培养,筛选KMB17细胞适应株,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将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 KMB17细胞适应株连续传10代,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抗原性,RT-PCR法扩增登革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结果筛选出的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在KMB17细胞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病毒接种MOI 0.4,培养基血清浓度5%;其感染KMB17细胞后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连续传10代,病毒滴度达7.75 CCID50/ml;第10代病毒的抗原性呈阳性;第10代病毒能扩增出511 bp的登革病毒特异性基因和393 bp的Ⅳ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基因。结论获得了Ⅳ型登革病毒中国株LD34 KMB17细胞适应株,病毒保持了原始毒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且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赵玉娇龙海亭潘玥陈俊英杨丽娟岳耀斐孙强明
关键词:登革病毒人胚肺二倍体细胞适应性生物学特性
CpG ODN佐剂序列IMB-AC5的体外免疫刺激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CpG ODN候选佐剂IMB-AC5进行体外免疫刺激活性分析。方法以目前国外进入临床研究的两种CpG ODN佐剂序列(Coley 7909和Dynavax ISS1018)为对照,采用~3H-TDR法检测IMB-AC5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CD19+B活化细胞表面CD69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刺激后GEN细胞产生的IL-6和IFNα水平。结果 3种CpG ODN佐剂均能明显刺激人PBLs的增生,IMB-AC5刺激增生能力优于Dynavax ISS1018,略低于Coley 7909;IMB-AC5活化CD19+B细胞表面CD69表达水平与Coley7909相似,Dynavax ISS1018活化效果略低于前二者;3种CpG ODN佐剂体外活化树突状细胞水平差异较大,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IMB-AC5的最佳活化浓度范围为0.15~1.5μmol/L,Coley 7909的最佳活化浓度范围为<0.25μmol/L,活化效果均优于Dynavax ISS1018。结论 IMB-AC5可作为有效的疫苗候选佐剂,且不低于国外同类佐剂的体外免疫刺激活性。
赵玉娇蔡路奎王晓丹席珏敏陈俊英潘玥邱丽娟姜黎明孙强明
关键词:CPGODN佐剂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及可能性B细胞表位分析
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已导致826人死亡,从2014年7月28日至7月30日3天内就有超过50人因感染这种病毒而死亡,最新数据似...
赵玉娇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B细胞表位
文献传递
CpG ODN佐剂序列IMB-AC5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价Cp G ODN佐剂序列IMB-AC5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以评估IMB-AC5佐剂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市售的单铝佐剂乙型肝炎疫苗,根据相同配比加入3种Cp G ODN(IMB-AC5及Coley 7909和Dynavax 1018),作为实验组(V-AC5、V-7909和V-1018),并以乙型肝炎疫苗为对照组,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2、4、6、8周,经尾静脉采血,第10周处死小鼠采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盒检测anti-HBs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Ig G1/2a亚型抗体比例;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IFNγ表达水平。结果免疫后0~4周内,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第6周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至第8周后趋于平缓;各实验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C5显示出与V-7909同样良好的体液免疫效果,略优于V-1018。免疫后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g G2a/Ig G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C5斑点数介于其他两个实验组之间。结论 IMB-AC5佐剂能显著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并具有刺激细胞免疫的效果,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赵玉娇蔡路奎王晓丹席珏敏陈俊英潘玥邱丽娟姜黎明孙强明
关键词:CPGODN佐剂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
登革病毒通过IL-10非依赖性方式抑制NOS2表达介导抗体依赖增强感染
登革热病毒(DENV)是一种蚊媒病毒,在超过100多个国家中,尤其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引起了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病毒.一般认为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抗体增强效应(ADE)参与登革出血热(D...
黄新伟李多赵玉娇孙强明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NOS2
一种I-IV型登革热病毒的通用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I-IV型登革热病毒的通用检测试剂盒,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该试剂盒包括酶标记板、阴性对照血清、阳性对照NS1重组蛋白、检测抗体、显色底物和终止液。所述酶标记板上的包被抗体为DV14抗体,检测抗体为连接了生...
孙强明李多王晓丹潘玥陈俊英席珏敏黄新伟赵玉娇邱丽娟姜黎明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