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志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震波
  • 5篇震波
  • 5篇各向异性
  • 4篇各向异性介质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球物理场
  • 2篇地幔
  • 2篇油气
  • 2篇增厚
  • 2篇瑞利面波
  • 2篇深部
  • 2篇盆地
  • 2篇面波
  • 1篇低速层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内部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万志超
  • 16篇滕吉文
  • 15篇张中杰
  • 11篇杨顶辉
  • 7篇张慧
  • 6篇张秉铭
  • 4篇胡家富
  • 3篇王爱武
  • 2篇尹周勋
  • 1篇郑晔
  • 1篇刘宏兵
  • 1篇魏计春
  • 1篇孙小丽
  • 1篇杨占寿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1993年中...
  • 1篇1995年中...
  • 1篇1996年中...

年份

  • 2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岩石层瑞利波三维速度结构与沉积盆地被引量:41
1995年
研究了中、新生界沉积层所覆盖的我国西北各沉积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一系列中小型盆地和其邻近地域的深部岩石层三维速度结构,探讨其和造山带与油气田的关系.使用了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数字台网的中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计算得到257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利用改进的分格随机反演理论与方法,从混合路径中提取了100条频散突出路径的4°×4°网格单元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研究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频散的周期从1.95s到151.7s,浅部分辨率可达1km,得出了该区深达200km范围内三维瑞利波群速度的分布与特征.所得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哈密-吐鲁番盆地、伊宁盆地以及藏北地区的羌塘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我国西北邻国接壤地带,也均为良好的油气盆地潜在地带.
滕吉文胡家富张中杰王爱武孙小丽杨占寿杨顶辉万志超
关键词:岩石瑞利波沉积盆地油气地质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下)被引量:40
1996年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下)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尹周勋刘宏宾万志超杨顶辉张秉铭张慧(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接本刊2卷2期133页)4青藏高原隆升与地壳短缩的物理-力学机制讨论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500m,面积达30...
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尹周勋刘宏宾万志超杨顶辉张秉铭张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增厚物理力学
渤海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潜在地幔热柱的异常构造背景被引量:79
1997年
渤海是中国东部陆缘的一个裂谷型盆地,通过重力、航磁、古地磁、天然地震、地热、应力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地震层析成像等资料,对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带的深部结构、地球物理场效应和深层物理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这一盆地是由NNE-NE向、近EW向和NW向3组断裂组成,这3组断裂与3组地幔隆起带基本相对应,并在渤中坳陷交汇、渤海内部的现代构造运动以水平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要特征,渤海区内地壳厚度仅28-29km,上地幔向上隆起,等温居里面埋深浅(为12km),并为较高区热流值区(56-77mW/m2).该区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庙岛西部中地壳中有一近似圆形的低速体,在120km深度仍为低速异常区.深大断裂可为深部热物质与气态物质上涌的通道.通过综合研究,提出渤海湾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尚在发展中的地幔热柱.
滕吉文张中杰张秉铭杨顶辉万志超张慧
关键词: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地幔热柱
地球内部物理与大陆动力学
<正>地球内部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繁息、发展和实验的场所,并制约着海、陆变迁和人类与社会的兴衰。在这世纪交替之际,地球科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深化机遇。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要受到自然辩证法则与规律的...
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杨顶辉万志超张秉铭张慧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陆缘地带的地幔低速层
<正>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元氏—济南剖面,随县—上海剖面是通过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获得了地壳与地幔的细结构和速度分布的主体剖面.通过天然地震取得了北京及其邻近地带的地幔低速层分布。此外,还对该区地幔低阻层和地幔岩包体的分布进行...
滕吉文张中杰郑晔杨顶辉王爱武万志超
文献传递
羌塘盆地及周边地带地球物理场与油气深部构造背景初探被引量:20
1996年
本文对已有的地球物理场资料、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概略展布以及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沉积层巨厚,重力场表现为负异常,地壳底部与上地幔顶部相对周边造山带上隆,低速异常分布,地幔对流向生此向下聚集.这些要素提出:羌塘盆地具有构成新油气田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基于这些初步认识。
滕吉文张中杰万志超杨顶辉张慧
关键词:油气藏深部构造地球物理场储集层羌塘盆地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分析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4
1997年
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重要环节,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传统速度分析技术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当应用于广泛存在各向异性效应的实际资料时会带来误差以及其它附加效应,进而导致错误的解释.本文介绍了传统速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近些年来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速度分析了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万志超滕吉文张秉明
关键词:地震勘探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
青藏高原地体划分的地球物理标志研究被引量:49
1996年
基于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结构和复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提出依据地震活动与波场标志、岩石层结构与速度场标志、古地磁标志、位场标志、温度场标志、地质与构造标志作为进行青藏高原地体划分的原则.据此,由北向南将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带划分为7个地体,即柴达木地体、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羌塘地体、拉萨-冈底斯地体、喜马拉雅地体和恒河平原地体,它们的分布格局与特征对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板块运动及动力机制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滕吉文张中杰杨顶辉万志超张秉铭张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体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上)被引量:44
1996年
本文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地壳与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隆升、地壳短缩和增厚的动力学模式。论文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第一,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薄的岩石图结构、不同产状深大断裂以及推覆、切割和碰撞造山带的基本模式;第二,地震活动、断层面解与区域应力场;第三,板块运移与地体拼贴和大陆增生;第四,青藏高原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分析;第五,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并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北部则受古亚洲板块阻隔并向南推移。在长期的碰撞与挤压作用下,造成了高原地区异常的地震活动和应力场,Lg波能量向南快速衰减和Q值向南递增,水热活动强烈和地壳“南热”、“北冷”及岩石围中“壳热”、“慢冷”的格局。喜马拉雅南、北麓重力未达均衡,高山仍在上升,沿雅鲁藏布江由深部上涌的蛇绿岩套长达1700km,一系列走滑断层的形成和强烈的形变,形成了南界恒河平原北缘、北抵雅鲁藏布江的宽约300~500km的碰撞挤压过渡带。基于此,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一力学机制为软流圈的拖曳作用,促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长期的挤?
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尹周勋刘宏宾万志超杨顶辉张秉铭张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增厚
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
<正>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问题的研究是现今各向异性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至今为止,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性,人们仅仅是对某一类特殊各向异性介质(如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或立方体各向异性介质等)及...
滕吉文张中杰魏计春王爱武刘宏兵吉连祥万志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