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杰

作品数:240 被引量:1,666H指数:2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会议论文
  • 1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8篇天文地球
  • 7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8篇地震
  • 55篇各向异性
  • 52篇地震波
  • 52篇震波
  • 32篇各向异性介质
  • 26篇青藏高原
  • 23篇青藏
  • 22篇地壳
  • 21篇勘探
  • 19篇地震勘探
  • 19篇岩石
  • 18篇各向同性
  • 17篇同性介质
  • 17篇横向各向同性
  • 16篇各向同性介质
  • 16篇波场
  • 13篇岩石圈
  • 13篇数值模拟
  • 12篇反演
  • 10篇旅行时

机构

  • 221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吉林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云南大学
  • 6篇长春地质学院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40篇张中杰
  • 97篇滕吉文
  • 29篇杨顶辉
  • 25篇王光杰
  • 21篇陈赟
  • 17篇何樵登
  • 17篇杨立强
  • 16篇胡家富
  • 15篇万志超
  • 13篇张秉铭
  • 12篇张慧
  • 12篇魏计春
  • 11篇秦义龙
  • 9篇闫雅芬
  • 9篇王爱武
  • 8篇郑海山
  • 7篇陈竟一
  • 7篇田小波
  • 7篇张霖斌
  • 7篇王光杰

传媒

  • 2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7篇地球物理学进...
  • 1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1篇中国地球物理...
  • 8篇石油物探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7篇地震学报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6篇长春地质学院...
  • 5篇科学通报
  • 5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1993年中...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3篇1995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质论评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4篇2005
  • 25篇2004
  • 27篇2003
  • 29篇2002
  • 8篇2001
  • 19篇2000
  • 8篇1999
  • 4篇1998
  • 10篇1997
  • 15篇1996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内部物理与大陆动力学
<正>地球内部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繁息、发展和实验的场所,并制约着海、陆变迁和人类与社会的兴衰。在这世纪交替之际,地球科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深化机遇。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要受到自然辩证法则与规律的...
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杨顶辉万志超张秉铭张慧
文献传递
贝加尔裂谷区地壳上地幔复杂的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贝加尔裂谷是最典型的大陆裂谷之一,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与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改进的横波分裂测量方法———全局最小切向能量法,对研究区宽频带固定台站ULN和TLY记录的SKS震相和接收函数PmS震相进行分裂测量,得到了裂谷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属性.ULN台的SKS分裂测量结果表明,台站下方存在双层各向异性结构,其中,上层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74°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80s,下层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128°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80s;PmS震相分裂测量结果表明,台站下方地壳内存在单层各向异性结构,其快波偏振方向为N77°E,与SKS分裂测量的上层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相近,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26s,这说明SKS分裂测量的上层各向异性同时包含了地壳和地幔岩石圈.对TLY台进行SKS分裂测量时发现,台站下方上地幔结构表现出横向非均匀性:当反方位角<90°时,快波偏振方向在N60°E左右,快、慢波分裂时差为1.27s;当反方位角>90°时,快波偏振方向约为N120°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1.40s;PmS震相分裂测量没有获得有效的结果,并且不同方位的PmS震相到时基本一致,说明TLY台下方地壳结构接近各向同性.根据分裂测量结果,结合贝加尔裂谷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得到以下结论:(1)ULN台双层各向异性的上层主要是岩石圈原始结构的反映,并且存在地壳与地幔岩石圈的一致性形变,而下层指示着现今软流圈地幔的流动;(2)由于刚性的西伯利亚克拉通的阻挡,地幔流动方向在克拉通南缘发生了偏转,在深部绕克拉通边缘流动,因此形成了TLY台下方上地幔结构的横向变化.
张建利田小波张洪双司少坤张中杰滕吉文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隆升的深层动力过程和大陆碰撞-挤压的新模型
<正>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是全球最为壮观的地球科学事件之一,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形成了世界上最年青的山脉, 它是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在约45Ma以来碰撞、挤压及其复杂深层动力过程作用下的结果。全球最近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不仅形成了...
滕吉文张中杰王光杰胡家富张秉铭陈云张慧
文献传递
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直达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走时层析成像技术.
陈赟张中杰滕吉文王光杰
由VSP反射波旅行时重建各向异性层速度结构(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有偏VSP资料反射波旅行时信息重建椭圆各向异性介质中水平向与垂直向速度的方法。其中,地下介质假定为层状椭圆各向异性介质。反射波旅行时间采用射线追踪理论及几何关系计算得到,反演中的线性方程组采用奇异值分解(SVD) 技术进行求解。 方法检测时,我们对各向同性介质及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深井有偏移距VSP地震资料分别进行各向阿胜和各向异性方法反演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较之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反演方法对介质类型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我们分别介绍了对实际有偏VSP资料反演得到的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图像。
陈竞一张中杰滕吉文王光杰韩立国吴燕冈
关键词:垂直地震剖面反射波旅行时层速度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厚度与上地幔各向异性被引量:31
2013年
利用青海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2007—2009年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提取S波接收函数和SKS分裂参数,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维岩石圈厚度分布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S波接收函数结果表明: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南的松潘—甘孜地块东北缘和西秦岭造山带下方岩石圈较薄,厚度为125~135km;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具有较厚的岩石圈,在昆仑和祁连地块下方岩石圈厚达145~175km,并向柴达木盆地(175~190km)和克拉通(鄂尔多斯南部约为170km、阿拉善南缘约为200km)下方增厚.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果显示:东北缘地区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为NW-SE向,与前人得到的昆仑断裂带南侧的快波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南侧自高原内部呈顺时针旋转,表明昆仑断裂带可能为上地幔变形的转换带.SKS快、慢波延迟时间为0.8~1.9s,且在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延迟时间与岩石圈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推断该区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地幔盖层的初期伸展变形.
张洪双滕吉文田小波张中杰高锐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利用自适应偏振滤波器剔除三分量地震资料中的随机与非随机噪声
<正>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天然地震监测,还是人工地震探测,为了获得丰富的地下介质信息,地震数据采集工作中已经广泛采用多分量接收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效信号难免会被各种各样的随机或非随机噪声所污染,从而使得...
陈赟张中杰孙春岩牛滨华
文献传递
复杂地形条件下静校正的综合寻优
复杂地形,特别是山地条件下地震勘探中的大静校正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的、具有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难题.本文综合利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与遗传算法的各自优势,提出一种具有局部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综合寻优反演方法.其中对...
林依华张中杰尹成周熙襄
关键词:全局寻优静校正
文献传递
叠后地震剖面的线性化波阻抗反演被引量:17
1995年
本文提出了由井旁道出发逐道进行的叠后地震剖面的线性化波阻抗反演方法。每一道反演采用逐次线性化对波阻抗进行修正,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为一个采样时间间隔,并以合成记录道与实际地震道的相似系数作为迭代收敛准则,已处理的地震道波阻抗作为下一道反演初始值。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运算速度快的优点。
姚振兴张霖斌纪晨张中杰
关键词:地震数据地震剖面反演数据处理
A numerical study of 1-D nonlinear P-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被引量:11
2004年
Two central schemes of finite difference (FD) up to different accuracy orders of space sampling step Dx (Fourth order and Sixth order respectivel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1-D nonlinear P-wave propagation in the nonlinear solid media by the numerical method.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numerical modeling of linear elastic wave, there may be several difficulties in the numerical treatment to the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such as the steep gradients, shocks and unphysical oscillations. All of them are the great obstacles to the 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tunately,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odeling of nonlinear wave by the two FD scheme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us with an easy method to keep the 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in the calculation field when the product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nonlinear coefficient and the value of u/x are small enough, namely, the value of bu/x is much smaller than 1. Several results are founded in the numerical study of nonlinear P-wave propagation, such as the waveform aberr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harmonic wave and the energy re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frequency components. All of them will be more violent when the initial amplitude A0 is larger or the nonlinearity of medium is stronger. Correspondingly, we have found that the nonlinear P-wave propagation velocity will change with different initial frequency f of source wave or the wave velocity c (equal to the P-wave velocity in the same medium without considering nonlinearity).
郑海山张中杰杨宝俊
关键词:中心差分格式非线性波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