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超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机器人
  • 2篇人形机器人
  • 2篇球面
  • 2篇踝关节
  • 2篇关节
  • 1篇大型机器人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性能分析
  • 1篇球面并联机构
  • 1篇力学模型
  • 1篇联合仿真
  • 1篇模块化
  • 1篇模块化设计
  • 1篇静刚度
  • 1篇机构动力学
  • 1篇工业机器人
  • 1篇二次开发
  • 1篇仿真
  • 1篇刚柔耦合

机构

  • 4篇燕山大学
  • 2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作者

  • 4篇周玉林
  • 4篇肖超
  • 2篇侯雨雷
  • 2篇杨龙
  • 1篇徐奕柳
  • 1篇邱雪松
  • 1篇杨中原

传媒

  • 4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型PRRR+PURU+S球面并联人形机器人踝关节机构静刚度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PRRR+PURU+S球面并联人形机器人踝关节机构,对该8次超静定机构进行了静刚度分析。首先基于各构件的弹性变形,利用小变形叠加原理,推导出机构动平台角位移、球心点线位移与各作用力的解析关系式;然后利用该机构静力学分析的结果,即各构件上的力与机构外载荷的关系方程,建立机构外载荷与机构动平台角位移、球心点线位移的解析关系,进而得到机构的静刚度矩阵;最后采用正交变换方法,得到机构的6个主刚度及其所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与UP+R踝关节机构相比,新型踝关节机构的角位移刚度、线位移刚度均有增大,其中线位移刚度大幅增大,基本实现刚度均衡。
周玉林杨龙肖超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静刚度
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模块化设计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模块化设计思想,以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分解为基础,创建了标准机械结构模块库并实现了模块的自动装配。将人体手臂参数作为标准结构模块缩放的内置参数,建立了尺寸不同、功能相似的扩展结构模块库。基于边界曲线的几何特征对工作空间进行了类型划分,并依据关键点位置分析法及改进的CAD变量几何法将工作空间求解模块化。将坐标系模块库生成的D-H参数作为各模块的共享数据,实现了运动学与工作空间的自动求解。以库卡机器人KR6-2的正运动学与工作空间模块化自主求解为例,对比分析软件运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满足机器人柔性化自主设计需求。
肖超周玉林盛海泳侯雨雷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二次开发
大型机器人冲压生产线多软件联合仿真被引量:20
2016年
为快速设计研制大型机器人冲压生产线并满足运动学、动力学、刚度等方面的设计要求,提出基于接口技术的多软件联合仿真策略:利用Dynaform软件模拟板料冲压成形过程、捕获动态负载曲线,并加载到压机上用于逼近真实载荷;利用ANSYS软件对关键部件作柔性化处理并导入ADAMS中替换相应的刚体,建立刚柔耦合的冲压线虚拟样机。以加工汽车侧围板为例,建立冲压线中主压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提出系统能耗指标和安全-效率平衡系数两个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将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及多刚体虚拟样机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刚柔耦合的虚拟样机能够提高仿真精度、更真实地反映加工过程,为冲压线的整体设计、关键参数选择及现场安装调试提供理论依据。
邱雪松肖超谭候金侯雨雷周玉林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模型
新型PURU+RR+S球面并联人形机器人踝关节机构动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PURU+RR+S球面并联人形机器人踝关节机构,根据机构的几何约束关系和速度合成定理,建立包括各个构件位姿、速度的机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各构件惯性力的影响,基于虚功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机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一组人体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利用傅里叶公式进行拟合,得到人体踝关节的位姿函数。将此位姿函数分别作为理论模型、踝关节虚拟样机的输出,得到踝关节机构输入的数值解、仿真数据,验证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该人形机器人踝关节机构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动力学理论基础和依据。
徐奕柳杨龙杨中原肖超周玉林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球面并联机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