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NEN)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1年6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134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依照术前血清白蛋白指标分为血清白蛋白正常组(≥35 g/L)和降低组(<35 g/L)。探究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建立生存分析模型,以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探索影响gNEN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血清白蛋白降低组31例,正常组103例,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与患者年龄大和肿瘤直径大有关。生存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正常组和降低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66.89%和和4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总生存率。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2.340;95% CI:1.260 ~ 4.346)、远处转移(HR:2.042;95% CI:1.024 ~ 4.072)为gNEN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微创手术(HR:0.361;95% CI:0.139 ~0.676)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HR:0.366;95% CI:0.208 ~ 0.64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能成为gNEN预后的预测指标。
- 张旺梁文全蔡爱珍蔡爱珍王鹏鹏王保华王闯庄紫伟刘国晓刘国晓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血清白蛋白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单中心17年间10~24岁青少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青少年胃癌发病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胃癌研究局限于少量病例报道,缺乏其临床病理特征大样本数据分析。本文探讨10~24岁青少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0~24岁青少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1∶2比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青少年胃癌患者和>40岁胃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和治疗措施。对青少年胃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总体生存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000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胃癌患者14 794例,青少年胃癌患者63例(0.4%),其中男性31例(49.2%),女性32例(50.8%);体质指数(19.5±4.3)kg/m 2。青少年胃癌患者确诊前仅35例(55.6%)有警示性症状,包括体质量减轻、腹水、梗阻、呕血、黑粪等;存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5例(7.9%)。确诊前症状持续中位时间为3个月,确诊时肿瘤为低分化者58例(92.1%),肿瘤浸润深度T 3~4者57例(90.5%),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细胞癌19例(30.2%),淋巴结转移者57例(90.5%),远处转移者36例(57.1%)。29例(46.0%)进行根治性手术,12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术,17例由于分期较晚无法手术。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者为56例(88.9%),其中51例(81.0%)接受化疗。同期收治的126例>40岁胃癌患者中,男性98例(77.8%),女性28例(22.2%);体质指数(23.8±3.2)kg/m 2。肿瘤为低分化者60例(47.6%),肿瘤浸润深度为T 3~4者90例(71.4%);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细胞癌16例(12.7%);淋巴结转移79例(62.7%),远处转移12例(9.5%),接受根治性手术者115例(91.3%),肿瘤TNM分期Ⅲ~Ⅳ期者74例(58.7%),67例(53.2%)接受化疗。与同期>40岁胃癌患者比较,63例青少年胃癌患�
- 张旺梁文全蔡爱珍王鹏鹏郗洪庆刘国晓卫勃
- 关键词:胃肿瘤青少年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腹腔镜钝性剥离子器械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腹腔镜钝性剥离子器械,包括手持杆和剥离子,手持杆前方设螺丝段,剥离子内层为螺母套管,外层包裹纱布套。螺母套管与螺丝段旋紧连接将手持杆和剥离子连为一体。通过Trocar套管进入术区,实施钝性分离。
- 郗洪庆张珂诚梁文全崔建新高云鹤李佶阳王鹏鹏陈凛
- 文献传递
- 胃癌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检出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6
- 2017年
- 胃癌术后恰当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准确的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实现患者精准分期的必要保障之一.在NCCN指南推荐的最低15枚淋巴结检出数目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检出可使患者更多获益.手术因素、患者、肿瘤病理学特征、术后分拣均可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相比于传统触摸法,去脂技术和亚甲蓝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纳米碳示踪法有利于显示淋巴管脉络,有助于检出微小淋巴结.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由手术医师参与的二次分检能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为建立规范和标准,淋巴结检出流程还需更多探索和研究.
- 王鹏鹏郗洪庆张珂诚陈凛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肿瘤分期
- 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9年
- 目前,胃癌肝转移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仍有争议。虽然单纯减瘤手术无法使转移性胃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已有证据显示,对于经选择的部分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肝转移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与非根治性减瘤手术比较,根治性手术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经选择的部分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应该是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挑选合适患者化疗后行联合转移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将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未来研究的开展应同时重视评价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 张珂诚王鹏鹏陈凛
- 关键词:胃肿瘤根治性手术多学科综合治疗
- 3D微创外科技术在胃癌中的应用与选择被引量:3
- 2018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腔镜技术的出现使得通过微小创伤或入路进行外科手术操作的微创外科理念得以实现。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1987年Mouret进行的第一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标志着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腹部手术^[1]。伴随3D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和革新,众多医疗机构纷纷搭建平台进行临床应用。一、微创外科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发展史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等^[2]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的外科治疗。柯重伟等[3]于1999年率先报道了我国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成功案例。
- 王鹏鹏张珂诚陈凛
- 关键词:微创外科技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技术手术操作腹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