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文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皮损伤
  • 2篇祖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功能
  • 2篇内皮损伤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病患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病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微循环
  • 1篇心尖
  • 1篇心尖肥厚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深圳市福田区...

作者

  • 7篇梁建文
  • 2篇张东辉
  • 2篇冷秀玉
  • 2篇苏晨
  • 2篇张小宇
  • 2篇夏文豪
  • 2篇陶军
  • 2篇李琰
  • 2篇卢桂英
  • 1篇姚凤娟
  • 1篇张新霞
  • 1篇胡雪松
  • 1篇吴剑胜
  • 1篇张小勤
  • 1篇陈晓燕
  • 1篇张斌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有氧运动改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患者,男性,42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肥厚性心肌病.运动前给予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运动强度以及确定运动的安全性.之后,给予3个月的中...
冷秀玉姚凤娟梁建文卢桂英
关键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氧运动心脏舒张功能疗效评价
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选择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治疗来研究胰岛素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组65例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且经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0.75的患者,植入药物支架后测量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按目前是否应用胰岛素分为联合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组,30例)和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单纯降糖药组,35例),随访半年,复查IMR,比较二者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结果: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胰岛素组术后半年的IMR水平较单纯降糖药组显著降低[(24.5±3.1)U比(30.2±4.3)U,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胰岛素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
梁建文张东辉吴奋生
关键词:血管阻力冠心病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评价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可靠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中等程度狭窄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来评估糖尿病对FFR检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且经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诊断为中等程度狭窄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再根据病变处管腔狭窄程度进一步细分为50%~60%亚组和60%~70%亚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水平分为GHb≥7.0亚组和GHb〈7.0亚组。以三磷腺苷(ATP)为冠状动脉扩张剂。比较每两组间FFR的测量值(两次取平均值)及冠状动脉扩张前后的FFR差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似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F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60%亚组:(0.84±0.06)vs.(0.86±0.08),P=0.45;60%~70%亚组:[(0.76±0.09)vs.(0.81±0.07),P=0.061]。糖尿病GHb≥7.0亚组的FFR高于糖尿病GHb〈7.0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7±0.06)vs.(0.72±0.11),P〈0.05]。结论糖尿病对测定中等程度狭窄的冠状动脉的FFR没有明显影响,糖尿病且GHb≥7.0患者的FFR较GHb〈7.0患者高。
梁建文张东辉吴剑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血流储备分数糖化血红蛋白
增龄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实验组(老年组)和30例健康青年人为对照组(青年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志愿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体外培养7 d后,分别检测两组志愿者内皮祖细胞体外迁移及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拉脱模型,比较内皮祖细胞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检测两组志愿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体外迁移、黏附(P<0.01)及在体再内皮化功能均明显受损。减少的在体再内皮化面积与下降的FM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增龄导致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受损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夏文豪张斌梁建文苏晨张小宇李琰陶军
关键词:增龄内皮损伤内皮功能内皮祖细胞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水平与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用比浊法和阻抗法检测119例行PCI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超过7 d的患者的血浆或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率,促凝剂分别为终浓度为5μmo/lL的ADP或终浓度为2 mg/L的胶原。1年后随访,用SPSS13.0对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发生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63±0.12),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48±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分别为8.3±3.8和5.2±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阻抗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及以胶原为促凝剂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及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行PCI术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的患者是否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陈晓燕梁建文胡雪松张新霞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治疗
运动提高健康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对健康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2名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证据、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年龄(67.8±3.8)岁]和试验组[28人,年龄(68.9±4.1)岁]。试验组参与12周改良布鲁斯平板运动试验(每周3次,30min/次),对照组不参与运动试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EPC,采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运动前后EPC体外迁移能力;观察运动前后荧光标记的EPC黏附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数量,分析其体外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探讨运动前后EPC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同时检测运动前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12周的运动锻炼后,试验组老年受试者FMD升高[运动后(8.6±2.2)%比运动前(6.7±1.4)%;P<0.01],其EPC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增强,在体的内皮损伤血管再内皮化面积增大[运动后(53.4±9.1)%比运动前(35.9±4.9)%;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改善的FMD与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提高呈正相关(r=0.88,P<0.01),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运动明显改善健康老年男性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与内源性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增强相关。
夏文豪张小勤苏晨梁建文李琰张小宇余冰波陶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内皮修复血管内皮功能
运动训练改善运动性休克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运动性休克/低血压的改善作用. 方法:对一例在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发生运动休克/低血压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规律有氧训练.训练结束后复查运动心肺试验.患者,男性,41岁,2016年8月于本院进行运...
冷秀玉卢桂英梁建文
关键词:低血压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