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文豪

作品数:45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27篇内皮
  • 20篇祖细胞
  • 19篇内皮祖细胞
  • 13篇血压
  • 12篇血管
  • 10篇细胞
  • 9篇内皮功能
  • 9篇高血压
  • 8篇动脉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药物
  • 5篇药物释放
  • 5篇衰老
  • 5篇皮损伤
  • 5篇内皮损伤
  • 4篇血管损伤
  • 4篇内皮修复
  • 3篇心病
  • 3篇血管功能
  • 3篇血管内皮功能

机构

  • 37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2篇夏文豪
  • 28篇陶军
  • 10篇杨震
  • 9篇陈龙
  • 7篇苏晨
  • 7篇何江
  • 6篇张小宇
  • 6篇李琰
  • 5篇刘星
  • 5篇王妍
  • 5篇苏晨
  • 5篇吴芳
  • 4篇罗初凡
  • 4篇廖新学
  • 3篇张涛
  • 3篇王洁梅
  • 3篇谢曦
  • 3篇张媛媛
  • 3篇杨成
  • 3篇王浩

传媒

  • 5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家庭医生(月...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体切应力与内皮祖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及活性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流体切应力是调控内皮祖细胞的重要非药理学手段,但目前其对内皮祖细胞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基因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中切应力组和高切应力组4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各切应力组内皮祖细胞CuZn-SOD活性均高于静态组,并且切应力越大,内皮祖细胞Cu/Zn-SOD分泌水平越高。荧光定量RT-PCR表明,切应力处理能上调内皮祖细胞CuZn-SOD mRNA表达,并且切应力水平越高,CuZn-SOD mRNA表达越强。说明切应力能上调内皮祖细胞Cu/Zn-SOD基因表达,增强内皮祖细胞Cu/Zn-SOD活性,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在生理范围内增加体外切应力,能上调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
杨震赖光华夏文豪罗初凡王洁梅陈龙廖新学靳亚飞陶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切应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皮基因表达
运动改善衰老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对衰老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入选30名健康老年人(年龄:64.3±5.6岁),排除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疾病史和临床证据,参与12周中等强度改良布鲁斯运动试验(每周3次,每次30 min,共12周)。运动前后抽取志愿者外周血20ml提取分离培养EPCs,比较EPCs体外迁移、粘附能力变化;通过建立裸鼠颈动脉拉脱损伤模型,观察运动对EPCs修复裸鼠颈动脉内皮损伤能力的影响。检测运动前后EPCs表面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周的平板运动明显提高衰老EPCs体外的迁移、粘附及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能力(运动前:33.1%±6.2%;运动后:50.6%±7.1%;P<0.01)。EPCs表面的CXCR4信号通路明显上调(P<0.01)。结论:运动明显改善老年志愿者EPCs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PCs表面的CXCR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夏文豪贾敏张小勤李琰何江余冰波陶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内皮修复
高血压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和动脉弹性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变化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检测20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年龄匹配血压正常者的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测定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结果】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C1和C2减退,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和增殖功能明显下降,但是两组患者内皮祖细数量无明显差别。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或增殖功能和C1或C2呈明显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或增殖功能是C1或C2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血压动脉弹性下降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提示内源性血管内皮修复能力下降是高血压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
杨震夏文豪罗初凡张媛媛苏晨陈龙廖新学陶军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祖细胞动脉弹性血管损伤
运动提高健康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对健康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2名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证据、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年龄(67.8±3.8)岁]和试验组[28人,年龄(68.9±4.1)岁]。试验组参与12周改良布鲁斯平板运动试验(每周3次,30min/次),对照组不参与运动试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EPC,采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运动前后EPC体外迁移能力;观察运动前后荧光标记的EPC黏附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数量,分析其体外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探讨运动前后EPC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同时检测运动前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12周的运动锻炼后,试验组老年受试者FMD升高[运动后(8.6±2.2)%比运动前(6.7±1.4)%;P<0.01],其EPC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增强,在体的内皮损伤血管再内皮化面积增大[运动后(53.4±9.1)%比运动前(35.9±4.9)%;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改善的FMD与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提高呈正相关(r=0.88,P<0.01),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运动明显改善健康老年男性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与内源性EPC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增强相关。
夏文豪张小勤苏晨梁建文李琰张小宇余冰波陶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内皮修复血管内皮功能
一种动脉斑块微环境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斑块微环境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纳米胶束由两嵌段聚合物包含亲水段聚乙二醇和疏水段聚硫化丙烯自组装形成。由于PEG‑PPS胶束能响应斑块的活性氧(ROS)发生解体,可自身消耗病灶部位ROS...
陶军帅心涛王勇夏文豪
文献传递
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包括:血压监测装置和离子泳给药装置;血压监测装置包括:生理信号传感器,用于获取生理电信号;控制电路,与生理信号传感器相连,用于对生理电信号进...
谢曦王浩张涛 黎洪波杨成 李湘凌 刘繁茂 何根 杭天 陈惠琄夏文豪王自鑫 胡宁
文献传递
一种高血压系统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及其评估方法
本发明属于高血压系统的血管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血压系统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及其评估方法。该高血压系统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血管功能信息处理子模块、血流心电信息处理子模块;...
陶军夏文豪黄辉张建宁
文献传递
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药物释放控制装置包括血压监测装置和药物递送装置;血压监测装置包括:生理信号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生理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与所述生理信号监测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
谢曦沈知然黄爽张涛黎洪波王浩方佳如杨成李湘凌刘繁茂陈惠琄夏文豪胡宁
文献传递
叶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治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叶酸5 mg/d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在入院时、服药4 w及8 w时检测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水平,并利用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 Di L-ac LDL(红色)和FITC-UEA-1(绿色)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可鉴定为EPCs。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8 w EPCs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显著增高[(67.70±4.09)个vs(48.92±3.55)个,(34.03±3.43)%vs(27.54±4.24)%,(0.67±0.04)%vs(0.54±0.04)%,P<0.05],FMD水平显著增高[(7.63±1.67)%vs(5.36±1.33)%,P<0.05],Hcy水平显著降低[(10.37±0.84)μmol/L vs(12.23±0.74)μmol/L,P<0.05]。EPCs数量、迁移、增殖能力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668,P<0.05;r=-0.657,P<0.05;r=-0.775,P<0.05),FMD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71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可增高外周血EPCs的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改善血流介导的FMD,这可能与叶酸降低Hcy水平有关。
陈杰民涂昌程飞刘瑞杰梁逸仙夏文豪兰军潘伟彪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祖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内皮祖细胞靶向归巢的双模态成像活体示踪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整合磁共振成像和光学成像的优势,采用双模态成像活体动态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后靶向归巢到血管内皮损伤局部的生物学过程。方法利用化学法合成负载磁共振显影剂SPIO和近红外染料Cy7.5的PEG-PEI纳米载体建立裸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载体对照组(PEG-PEI组)和实验组(PEG-PEI-SPIO组),体外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实验检测其纳米粒子的粒径、电位,CCK-8实验和Annexin V流式实验检测其细胞毒性;体内借助磁共振成像和活体荧光成像动态观察大鼠EPCs尾静脉移植后靶向归巢到血管内皮损伤局部的过程,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当N/P=12时,PEG-PEI-SPIO纳米粒子与质粒复合后的粒径为(129.61±1.05)nm,表面电位为2.41 mV;电镜检测结果发现:复合后的纳米粒子呈现形态一致的圆形,SPIO位于复合体系中心,复合体系的粒径在(130.06±1.21)nm;CCK-8实验和Annexin V流式实验表明:当N/P=12时,PEG-PEI组与PEG-PEI-SPIO组纳米载体的增殖毒性和凋亡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PEG-PEI-SPIO纳米粒子可被EPCs吞至细胞质中。活体荧光显像结果显示:Cy7.5标记的EPCs能够在移植后2 d内归巢到血管内皮损伤处(高荧光信号强度);磁共振显像结果显示:SPIO标记的EPCs移植后2 d内到达损伤部位血管内皮下(MRI T_(2)强度下降)。结论纳米载体PEG-PEI-SPIO具有很好的质粒复合功能、稳定的形态学特征、低细胞毒性以及良好的活体可视化功能,可有效整合磁共振成像和光学成像在空间分辨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定量分析等各方面的优势,活体示踪EPCs在体移植后的靶向归巢过程,对活体评价干细胞移植疗效,优化移植策略提供客观指标和理论指导。
陈龙董兵刘晓玲何江余冰波罗丽芳夏文豪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损伤活体示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