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厚清

作品数:120 被引量:56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1篇腰椎
  • 26篇脊柱
  • 26篇骨折
  • 24篇颈椎
  • 19篇手术
  • 19篇脊髓
  • 17篇内固定
  • 15篇后路
  • 14篇胸腰椎
  • 14篇压迫性
  • 14篇融合术
  • 14篇椎间盘
  • 13篇椎弓
  • 13篇椎弓根
  • 12篇腰椎间盘
  • 12篇疗效
  • 11篇胸腰椎骨折
  • 11篇胸椎
  • 11篇腰椎骨折
  • 10篇节段

机构

  • 106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
  • 9篇香港大学
  • 5篇北海道大学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深圳市蛇口人...
  • 1篇容奇医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0篇龙厚清
  • 80篇刘少喻
  • 57篇李佛保
  • 43篇黄阳亮
  • 38篇梁春祥
  • 31篇魏富鑫
  • 30篇于滨生
  • 28篇李浩淼
  • 26篇韩国伟
  • 20篇张旭华
  • 16篇李广盛
  • 12篇陈柏龄
  • 12篇万勇
  • 11篇陈立言
  • 9篇廖威明
  • 9篇胡勇
  • 9篇崔尚斌
  • 8篇王乐
  • 8篇谢文翰
  • 8篇程星

传媒

  • 13篇中国脊柱脊髓...
  • 1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0篇脊柱外科杂志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生物骨科材料...
  • 4篇第八届全国脊...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6篇2011
  • 1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确认识和使用脊柱内固定技术被引量:3
2005年
李佛保龙厚清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内固定手术脊柱生物力学脊柱畸形脊柱融合
微管稳定性影响轴突修复的研究进展
2016年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常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轴突作为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的输出通道,将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另一个或多个神经元或分布在肌肉、腺体的效应器,因此,轴突的再生修复是CNS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内各种信号途径对轴突再生的影响,而微管作为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结构,微管在生长锥内聚合组装是神经突延长、生长的基础。因此,无论哪种细胞内信号途径要实现对神经元轴突的有效再生,最终均要通过调控生长锥细胞骨架的微管来实现,只有微管稳定性较高而不影响微管聚合时才能促进轴突有效地再生修复。提高微管稳定性促进轴突修复的机制:通过增强钙离子激活的蛋白活性、增加受损部位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及上调一些蛋白如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而提升轴突再生反应;通过阻碍胶质瘢痕形成、抑制轴突变性、肿胀及回缩而减少轴突继发性损伤;削弱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提升轴突出芽生长能力等。因此,可从多种途径提高微管稳定性促进CNS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未来的研究应在提高微管稳定性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项措施促进CNS损伤后轴突的再生修复。
王晓波龙厚清
关键词:轴突再生微管聚合再生修复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型及a型Hangman骨折--附10例报告
目的 评价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我们采用经颈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0例,对术前及末次随访...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李浩淼于滨生龙厚清韩国伟张旭华魏富鑫
关键词:颈椎HANGMAN骨折手术
正确认识胸腰椎骨折分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被引量:7
2017年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90%,其中20%~40%伴有神经损伤。治疗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避免继发性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实现早期下床活动、重返正常生活和工作。根据全面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龙厚清李佛保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方案骨折分型早期下床活动影像学评估神经损伤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6例分别应用伤椎置钉﹙A组,n=12﹚和非伤椎置钉﹙B组,n=14﹚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后凸角﹙手术前、术后2周、随访末期﹚及骨折椎楔变指数,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A、B 2组在性别、年龄、Frankel分级、后凸角及骨折节段分布等无统计学差异﹙>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优于B组,但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丢失优于B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0.05﹚,出血量也多于B组﹙<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后凸矫正丢失,虽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增多,但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陈坚龙厚清温干军谢文翰李广盛任邵东叶淦湖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
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压迫区CD34+细胞的聚集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修复的关系
目的:初步探讨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受压区CD34+细胞的聚集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慢性压迫组(90只),其中慢性压迫组随机分为伤后1d、2、4、6...
程星龙厚清陈文立徐晶辉李佛保
关键词:CD34+细胞血脊髓屏障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水泥注入治疗合并Ktimmell病的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水泥注入治疗合并Ktimmell病的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合并Ktimmell病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平均62.5岁。损伤节段:T11 3例,T12 4例,L1 5例,L2 3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水泥1注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有无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时间0.8—2h,平均1.35h。未见伤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患者获随访16~36个月,平均22.4个月。患者均可见椎体前方融合或明显骨桥形成,未见邻近节段再骨折。VAS由术前(5.93±0.62)分改善为术后1周的(1.80±0.64)分及末次随访的(2.60±0.53)分;ODI由术前61.53±4.30改善为术后1周的19.93±3.26及末次随访的23.07±4.06。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由术前(17.40±6.73)°改善为术后1周的(9.53±3.12)°及末次随访的(11.00±3.20)°。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VAS、ODI及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的ODI及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Ktimmell病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水泥注入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防止手术节段后凸角度丢失,值得临床推广。
黄阳亮徐晶辉王晓波谢超凡李泽民龙厚清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器椎体成形术
腰椎多节段畸形性骨炎诊治报告
2010年
畸形性骨炎是一种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以过度骨吸收和过度骨生成为特点。该病在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称Paget病。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国内报告甚少。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骶骨、颅骨、肩胛骨等。我科2009年收治了1例腰椎连续多节段(L1-4)受累的Paget病患者,在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均未检索到类似报道,现报告如下。
龙厚清李广盛李浩淼肖飞刘少喻
关键词:畸形性骨炎多节段诊治报告腰椎PAGET病代谢性骨病
脊柱内固定技术40年回顾与思考被引量:7
2004年
李佛保龙厚清
关键词:内固定脊柱外科外科治疗脊柱畸形椎弓根螺钉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髓内基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模型髓内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基膜与星形细胞接触面(basement membrane-astrocyte contacts,BM-AC)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仅切除C5左侧椎板;实验组在切除C5左侧椎板后将吸水可膨胀聚氨酯薄板置入C6水平左侧椎板下硬膜外,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并分别于造模后1d、14d、21d、28d、42d、70d取C5~C6段脊髓组织制备标本,用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用MMP-9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MMP-9表达量,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BM及BM-A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间BBB评分和实验组造模后1d的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造模后14d^70d的5个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的脊髓未见受压,脊髓形态结构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d可见脊髓白质区轻度水肿;造模后14d脊髓受压变形,灰质区血管增生,灰质、白质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造模后21d和28d损伤逐渐加重;造模后42d脊髓水肿减轻,髓内空泡化,前角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稀少、胞核萎缩,突触减少,神经纤维稀疏,髓鞘层变薄;造模后70d仍见白质区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灶性胶质细胞增生等退行性变,神经元数目增多。MMP-9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70d脊髓MMP-9均呈弱表达,实验组造模后14d呈较强表达,21d呈强表达,28d呈较强表达,42d呈中度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压迫后1d的BM电子密度及BM-AC均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4d^28d BM电子密度、BM-AC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实验组造模后42d、70d两者较前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
徐晶辉龙厚清陈文立程星于昊洋黄阳亮王晓波李佛保
关键词:基膜慢性脊髓压迫超微结构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