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春

作品数:192 被引量:3,027H指数:33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天文地球
  • 13篇文化科学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地质
  • 24篇岩石
  • 21篇金矿
  • 20篇锆石
  • 19篇成矿
  • 16篇造山带
  • 14篇岩浆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山带
  • 12篇岩石圈
  • 12篇元古代
  • 11篇变质
  • 10篇燕山期
  • 10篇同位素
  • 9篇地质意义
  • 9篇杂岩
  • 9篇控矿
  • 8篇山岩
  • 8篇盆地

机构

  • 1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6篇香港大学
  • 3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7篇西北大学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教育部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国土资源实物...
  • 5篇国土资源部信...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长安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192篇赵国春
  • 49篇邓晋福
  • 30篇刘翠
  • 22篇苏尚国
  • 20篇肖庆辉
  • 19篇孙敏
  • 18篇罗照华
  • 15篇李三忠
  • 13篇赵海玲
  • 13篇高建伟
  • 12篇周肃
  • 12篇关成尧
  • 10篇王根厚
  • 9篇莫宣学
  • 9篇吴宗絮
  • 8篇张国伟
  • 8篇邱瑞照
  • 8篇杨喜安
  • 8篇董汉文
  • 7篇冯艳芳

传媒

  • 23篇岩石学报
  • 21篇地学前缘
  • 9篇地质论评
  • 8篇科学通报
  • 8篇矿床地质
  • 8篇中国地质教育
  • 6篇现代地质
  • 6篇中国地质
  • 6篇地质学报
  • 6篇地质通报
  • 5篇地质与勘探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CT理论与应...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当地块西部席状基性侵入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南秦岭古生代底侵作用的依据被引量:15
2003年
武当地块西部顺层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本文对其进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特征研究表明,该基性岩席群的岩浆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来源于混合异常大陆岩石圈地幔型源区,为武当地块裂解和中古生代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大规模的地幔岩浆底侵及壳幔相互作用重要标志之一。此外,该基性岩席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勉略地区玄武岩及变辉绿岩总体的特点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结合该基性侵入岩席群的形成时代(401~407 Ma)、武当地块伸展构造(425~260 Ma)与勉略带火山岩(230Ma)同位素年代学的差异,武当地块西部基性岩席群很可能是由于勉略洋拉开前地幔柱活动使大陆岩石圈拉伸减薄发生拆离、深部岩浆上涌的结果。因此,它们应该是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在武当地块区的响应。
赵国春胡健民孟庆任
关键词:底侵作用武当地块秦岭造山带
高镁安山岩/闪长岩类(H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类(MA):与洋俯冲作用相关的两类典型的火成岩类被引量:93
2010年
本文主要基于对实验岩石学成果的简要评述,讨论与洋俯冲作用有关的两类典型的火成岩类:楔形地幔在含水条件下橄榄岩局部熔融产生的高镁安山岩/闪长岩类(HMA)和俯冲洋壳局部熔融岩浆与地幔楔相互作用产生的镁安山岩/闪长岩类(MA)。提出:(1)识别HMA和MA必须同时运用两套参数系统:SiO2-MgO系统和SiO2-FeO/MgO系统;(2)区别HMA和MA是在它们均符合LF-CA(低Fe钙碱趋势)特征条件下,再用SiO2-MgO系统进一步加以鉴别;(3)识别HMA和MA的方法,或用在给定SiO2时,MgO和FeO/MgO的具体数值,或用图解法。
邓晋福刘翠冯艳芳肖庆辉苏尚国赵国春孔维琼曹文燕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杂岩的演化及其构造属性:来自湾子表壳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2007年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太行山区的阜平杂岩经历了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传统上视为古老的太古宙地层,其形成历史和演化对正确理解华北克拉通前寒武地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夏小平孙敏赵国春吴福源徐平
关键词:阜平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南海盆地演化对生物礁的控制及礁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74
2005年
南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区域热沉降等演化过程。古新世—早渐新世,包括南沙地块在内的古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导致断陷湖盆的形成,局部遭受海侵。该期仅在古南海北部陆架和陆坡地区具备形成生物礁的条件。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由于洋壳扩张南海盆地形成,南沙地块漂移到现今位置。随着海水大面积入侵,早期形成的断阶高部位成为水下隆起,岩石圈伸展引起的地幔岩浆喷发,形成水下火山高地,为生物礁的形成创造了地形地貌条件。在物源供给不足的地区,出现适于生物礁发育的温暖、透光、洁净、具有正常盐度的浅水环境,生物礁繁盛。从南海盆地演化和生储盖等地层层系形成时间上看,生物礁具有有利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和油气运聚条件。晚中新世-全新世区域热沉降形成全区统一的区域盖层,南海生物礁油气藏得以保存。上述情况决定了南海盆地生物礁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魏喜邓晋福谢文彦祝永军赵国春李玉喜陈亦寒
关键词:生物礁勘探潜力南海盆地
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蚀变特征与微量元素迁移规律
2023年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30%以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胶东区内重要的类型之一,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对该矿床的蚀变岩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实地岩心编录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典型蚀变岩石样品并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技术方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同时探讨了黄铁绢英岩中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在标高−1200~−1400 m范围内蚀变强烈。蚀变类型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从原岩到黄铁绢英岩的整个蚀变过程中,流体向围岩提供了大量(迁移量>2)的As、Sb、Te等低温元素,中量(迁移量为1~2)的Pb、Zn、Cu等中温元素,少量(迁移量<1)的Co、Ni、Cr等高温元素,表明在标高−1200~−1400 m处,流体以中低温元素组合为主,预测−1200~−1400 m处矿体仍处于中上部,深部还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高建伟刘文卿邓会娟申俊峰赵国春
关键词:热液蚀变金矿
TTG岩套的成因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37
2014年
TTG岩套是一类包含了三种岩性的岩石组合,即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TTG岩套的规模在太古宙最大,是早期陆壳的主体且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该岩石组合是岩石学定名,多数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富Na,高Al2O3(平均>15%),低Mg、Ni、Cr,富集LREE、亏损HREE、高Sr、低Y、低Yb且无明显的负Eu异常.其微量元素特征与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埃达克岩”)类似.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其为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后的熔体,主要争论在于其源岩的变质程度.笔者认为TTG岩套的源区不应局限于某个变质相,而是涵盖了较大的P-T范围.对于其形成环境的探讨,笔者认为应该以地球演化不同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前提,盲目地“将今论古”是不合理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8Ga之前的TTG岩套可能是在板块构造未启动的非俯冲条件下形成的;3.8 ~ 1.9Ga的TTG岩套产生在发育俯冲式板块构造且板块构造具有间歇式特点的背景下,此时可能既存在非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也存在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而且其产出应该具有幕式特征;古元古代之后的TTG岩套可能无一例外均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
吴鸣谦左梦璐张德会赵国春
关键词:形成环境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00年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核部的基性岩席群 ,是在古生代地幔底侵作用导致地壳伸展过程中岩浆沿主拆离面及基底变质岩群内次一级滑脱面侵位形成。岩席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 ,其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勉略缝合带发育的蛇绿岩组合中的辉绿岩和大洋玄武岩之岩石地球化学特点相似 ,结合同位素地质学资料 ,本文认为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所代表的这次拉伸作用与勉略洋的打开是同一构造背景下不同阶段的产物。
赵国春胡健民高殿松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地块大地构造意义
胶东金翅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2016年
金翅岭金矿是胶东招远北部的一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是金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矿区构造控矿特征,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矿脉分支复合,表现为NE向矿脉产生SN,NNE向次级矿脉,NNE向矿脉产生NE向次级矿脉;矿体厚度与金品位呈负相关,深部次级矿脉群在P4脉下盘出现;矿脉侧伏角和倾伏向变化处矿体富集,表现为SW向侧伏的P4矿脉,矿体富集于-240 m,侧伏角变大,同时倾伏向由SW向转变为NW向的部位。最后建立了平面和剖面P4矿脉的波形函数,并对深部进行了预测。
万方赵国春张竞嘉盛肖宁高建伟
关键词: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控矿规律
五台山滹沱群SHRIMP锆石U-Pb年龄: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新证据被引量:26
2003年
采自五台山台怀镇南8 km处滹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层中的长英质凝灰岩样品含有两组锆石,所记录的SHRIMP锆石方法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2180±5Ma和2087±9 Ma.在误差范围内,较老的一组年龄与五台山大洼梁花岗岩年龄相当,表明它们来自相似的地壳岩浆源;而较年轻的一组锆石年龄与相邻地区阜平杂岩湾子表壳岩中变沉积岩和变火山岩及南营花岗片麻岩年龄相当,因而被解释为滹沱群火山作用年龄.这两组年龄的存在表明:(1)滹沱群形成于早元古代而非太古宙;(2)早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在五台和阜平地区同时间发生.这样,早元古代沉积作用在该区是广泛的,它们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西侧大陆边缘相沉积.滹沱群火山作用年龄的确定也表明该群所经历的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2087±9 Ma之后,这进一步佐证我们最近根据其他方面研究结果所得出的吕梁造山事件(约1.8 Ga)是该区主要构造事件的结论:该事件导致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的最终拼合,并成为全球早-中元古代超级大陆组成部分之一.
S.A.Wilde赵国春王凯怡孙敏
关键词:滹沱群SHRIMP锆石U-PB年龄早元古代碰撞造山火山作用
辽西二道沟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二道沟金矿地处辽宁省,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区的地质特征,根据构造形迹、交切关系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恢复了构造活动序列,进而查明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张雪松赵国春李秋叶王海涛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构造成矿作用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