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单松

作品数:97 被引量:4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4篇胰腺
  • 31篇腺癌
  • 30篇肿瘤
  • 26篇胰腺癌
  • 19篇胰腺肿瘤
  • 19篇腺肿瘤
  • 16篇胰腺炎
  • 16篇手术
  • 16篇切除
  • 16篇腺炎
  • 15篇外科
  • 15篇细胞
  • 14篇切除术
  • 12篇术后
  • 11篇预后
  • 11篇乳头
  • 11篇乳头状
  • 11篇急性胰腺炎
  • 10篇重症
  • 10篇重症急性

机构

  • 95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97篇王单松
  • 79篇楼文晖
  • 78篇靳大勇
  • 47篇匡天涛
  • 41篇吴文川
  • 38篇许雪峰
  • 28篇倪晓凌
  • 20篇戎叶飞
  • 15篇秦新裕
  • 14篇吴肇汉
  • 14篇纪元
  • 9篇周文涛
  • 9篇张磊
  • 8篇朱洪旭
  • 7篇赵过超
  • 7篇林超
  • 5篇徐彬
  • 4篇姚秀忠
  • 4篇施晨晔
  • 3篇刘新垣

传媒

  • 15篇中华普通外科...
  • 13篇中国实用外科...
  • 8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中国临床医学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复旦学报(医...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型钙黏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0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细胞膜上皮型钙黏蛋白染色强阳性,癌细胞膜染色降低或缺失,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1)。37例(61.7%)胰腺癌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评判胰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周晓晖徐彬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
关键词:胰腺肿瘤钙黏着糖蛋白类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术前鉴别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sms,IPMN)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资料完整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IPMN患者中,良性21例(腺瘤15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49例(原位癌8例,浸润癌41例);良恶性病例组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体质量下降、无症状患者、糖尿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癌抗原19-9(CA19-9)升高、血糖升高、血总胆红素升高)]及影像学特征(囊肿附壁结节病例所占比率及肿瘤和主胰管平均直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在性别、肿瘤部位、腹痛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癌胚抗原(CEA)异常比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术前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
匡天涛王单松楼文辉靳大勇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胃癌根治术后胰瘘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出现胰瘘可疑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3、4、6、8天。5例均出现心动过速(HR>120次/min)、持续发热(T>38.5oC)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3例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胰腺肿胀。5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均>10000U/L。5例患者中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后1~4个月治愈。结论术中胰腺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
孙益红汪学非沈振斌王单松陈伟东王聪秦净秦新裕
关键词:胃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胰腺瘘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和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SA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死亡20例,年龄>60岁13例(65%)。15例(76%)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因伴随疾病加重分别死于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1例死于DIC,1例死于术后腹腔内出血。结论:重视老年患者,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加强重症监护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积极预防、严密监测并及时、准确地诊断胰腺感染性坏死。
王单松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胰腺癌MUC1-VNTR核酸疫苗的构建和体外转染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索胰腺癌MUC1VNTR核酸疫苗的构建,以进一步研究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首先对VNTR编码基因进行了重组设计,氨基端插入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Ⅰ信号肽基因序列,起始码前插入KOZAK促真核翻译序列。将人工合成的重组人VNTR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质粒的MCS中。将通过测序鉴定的含有准确插入序列的pcDNA3.1VNTR/Mychis(+)A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进行体外转染实验和Westernblot检测VNTR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自转化平板筛选的阳性克隆通过测序鉴定,pcDNA3.1VNTR/Mychis(+)A重组质粒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重组质粒可在COS7细胞内外表达VNTR,以胞内为主。所表达的VNTR分子量比人工合成的VNTR多肽大。结论自行构建的胰腺癌MUC1VNTR核酸疫苗序列准确,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VNTR。
吴文川靳大勇秦新裕楼文晖王单松倪晓凌吴肇汉
关键词:胰腺癌核酸疫苗MUC1体外转染VNTR人单核细胞
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 l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G ln组(n=36)、SAP组(n=36)和对照组(n=8)。术后12、24和36 h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变化,取大鼠胰腺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AP时,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明显下降,经肠道补充G ln能明显提高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应用G ln治疗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术后12 h,SAP组为(6.88±0.52)个/100细胞,G ln组为(13.07±0.62)个/100细胞,SAP组相比,其他时点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AP时,应用G ln具有促进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许雪峰楼文晖王单松倪晓凌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谷氨酰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胰腺细胞
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术前预测被引量:1
2008年
术前精确判定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良、恶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本研究分析比较良、恶性IPMN间的差异,寻找术前判断IPMN良、恶性的相关指标。
徐彬靳大勇牛耿明王单松楼文晖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前预测恶性NEOPLASMS术前判断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诊治体会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12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 超和CT对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9%(8/9),而囊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1/3)和67%(2/3)。本组 9例粘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5例;3例囊腺癌中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本组均获随访,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王单松靳大勇楼文晖许雪峰匡天涛倪晓凌吴文川纪元
关键词:囊腺瘤囊腺癌
胰腺癌根治切除术308例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回顾分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胰腺肿瘤外科308例胰腺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胰腺癌539例,手术49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08例(切除率62.7%),其中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222例,胰体尾切除69例,全胰切除17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7例(25%),其中,胰瘘8例(2.6%),胆瘘23例(7.5%),胃潴留17例(5.5%),上消化道出血6例(1.9%),肺部感染8例(2.6%),切口裂开4例(1.3%),腹腔内出血4例(1.3%)。死亡7例(2.3%)。结论成立胰腺肿瘤专业组后,年收治病人成倍数增加,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则明显降低。坚持“善待胰腺”的“微创”原则,即尽量减少胰腺组织不必要的创伤及胰管内引流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关键。
靳大勇楼文晖匡天涛王单松许雪峰
关键词: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胰瘘
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观察人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基因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组、脂质体组、不包含或包含IL 10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与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组 (n =2 0 )。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SAP诱发 0 5h后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胰腺、肝脏和肺组织中IL 10浓度 ,并观察血淀粉酶、组织学、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一周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IL 10基因治疗 2 4h后胰腺、肝脏和肺组织IL 10浓度较SAP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淀粉酶由 2 0 30 0U/L± 110 0U/L降至 680 0U/L± 70 0U/L(P <0 0 5 ) ;胰腺组织学评分由 4 1± 0 2减轻至 3 2± 0 3(P <0 0 5 ) ;胰腺、肝脏和肺组织TNF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 ;一周死亡率由 90 %降至 30 % (P <0 0 5 )。而治疗对照组与SAP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pcDNA3 IL 10基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 。
王单松靳大勇吴肇汉邹卫国许德华郑仲承刘新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