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雪峰

作品数:64 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胰腺
  • 24篇肿瘤
  • 15篇腺癌
  • 14篇预后
  • 14篇内分泌
  • 14篇分泌
  • 13篇神经内分泌
  • 12篇切除
  • 12篇细胞
  • 11篇胰腺癌
  • 11篇胰腺肿瘤
  • 11篇切除术
  • 11篇腺肿瘤
  • 10篇胰腺炎
  • 10篇腺炎
  • 10篇急性胰腺炎
  • 9篇胰十二指肠
  • 9篇十二指肠
  • 9篇手术
  • 8篇重症

机构

  • 64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4篇许雪峰
  • 53篇楼文晖
  • 51篇靳大勇
  • 38篇王单松
  • 30篇匡天涛
  • 22篇倪晓凌
  • 22篇吴文川
  • 18篇纪元
  • 12篇韩序
  • 10篇戎叶飞
  • 9篇吴肇汉
  • 9篇张磊
  • 9篇李剑昂
  • 8篇吕洋
  • 7篇辛宝宝
  • 6篇方圆
  • 5篇邵叶波
  • 4篇施晨晔
  • 3篇赵婧
  • 3篇刘凌晓

传媒

  • 14篇中国实用外科...
  • 9篇中华消化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治疗组(IN)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24 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IN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1)。SAP时,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明显下降,且于术后12 h时已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胰腺炎的病程进展,胰腺局部血流的下降也更趋严重(24 h与12 h比较,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吲哚美辛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许雪峰楼文晖倪晓凌王单松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吲哚美辛胰腺炎血液动力学
自制双腔引流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自制双腔引流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主要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专业组连续收治的93例因胰头良性或恶性肿瘤行PD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放置自制双点固定多位贯穿腹腔冲洗吸引双腔引流管。分析病人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99.2±46.4)min,出血量为(190.8±193.2)m L,术中有8例病人输血,输血量为(2.0±0.2)单位红细胞。无一例出现引流管堵塞、移位。3例引流管处出现红肿、炎性反应,1例出现渗液。随访至术后30 d,57例病人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其余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病人发生胰瘘,其中A级19例、B级3例;2例病人出现胆瘘;5例病人出现DGE;5例病人出现肺部感染;2例病人出现伤口感染。结论自制双点固定多位贯穿腹腔冲洗吸引双腔引流管安全可靠,有效减少了PD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许雪峰吕洋李剑昂张磊辛宝宝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引流管并发症胰瘘
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组 (I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和对照组 ,术后 12、2 4和 36h处死 ,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脾动脉血流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取大鼠胰腺病理标本 ,进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 ,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AP时 ,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明显下降 (vs对照组P <0 .0 1)。吲哚美辛明显改善了胰腺血流 ,同时改善了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 (vsSAP组P <0 .0 1)。吲哚美辛治疗干预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 (vsSAPP <0 .0 1) ,同时治疗组各时点胰腺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 (P <0 .0 1)。结论 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SAP时存在着胰腺细胞凋亡 。
许雪峰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吲哚美辛急性胰腺炎胰腺血流细胞凋亡
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 l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G ln组(n=36)、SAP组(n=36)和对照组(n=8)。术后12、24和36 h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变化,取大鼠胰腺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AP时,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明显下降,经肠道补充G ln能明显提高血浆和胰腺组织内G ln浓度。应用G ln治疗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术后12 h,SAP组为(6.88±0.52)个/100细胞,G ln组为(13.07±0.62)个/100细胞,SAP组相比,其他时点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AP时,应用G ln具有促进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许雪峰楼文晖王单松倪晓凌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谷氨酰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胰腺细胞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诊治体会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12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 超和CT对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9%(8/9),而囊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1/3)和67%(2/3)。本组 9例粘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5例;3例囊腺癌中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本组均获随访,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王单松靳大勇楼文晖许雪峰匡天涛倪晓凌吴文川纪元
关键词:囊腺瘤囊腺癌
胰腺癌根治切除术308例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回顾分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胰腺肿瘤外科308例胰腺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胰腺癌539例,手术49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08例(切除率62.7%),其中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222例,胰体尾切除69例,全胰切除17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7例(25%),其中,胰瘘8例(2.6%),胆瘘23例(7.5%),胃潴留17例(5.5%),上消化道出血6例(1.9%),肺部感染8例(2.6%),切口裂开4例(1.3%),腹腔内出血4例(1.3%)。死亡7例(2.3%)。结论成立胰腺肿瘤专业组后,年收治病人成倍数增加,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则明显降低。坚持“善待胰腺”的“微创”原则,即尽量减少胰腺组织不必要的创伤及胰管内引流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关键。
靳大勇楼文晖匡天涛王单松许雪峰
关键词: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胰瘘
血清嗜铬粒蛋白A水平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4例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患者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25例患者仅有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58例具有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51例具有已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每3~6个月定期复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患者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50%治疗肝转移瘤前的血清CgA水平,定义为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其余定义为血清CgA水平稳定.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gA.CT检查三维重建测定肝转移肿瘤负荷.采用国际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归为治疗缓解,疾病稳定归为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和肿瘤复发归为疾病进展.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为94.8 μg/L(67.4 μg/L,181.4 μg/L),显著高于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59.9 μg/L(39.1μg/L,88.5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P<0.05).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与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呈正相关(r=0.486,P<0.05).39例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5例获得完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14例治疗缓解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和稳定患者比例分别为11/14和3/14;12例疾病稳定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稳定和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7/12和1/12;9例疾病进展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稳定和升高患者比例分
韩序汤敏张春燕刘凌晓纪元许雪峰潘柏申楼文晖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肝转移嗜铬粒蛋白A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计数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胰腺导管腺癌病人中是否可行,并通过与相关临床病理学信息的比较,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影像学诊断并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2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平均(63.91±9.31)岁。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各7.5 m L,通过CellSearch系统进行肿瘤细胞检测,并比较肿瘤细胞计数与病人病理信息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人获根治性切除,术前未行化疗。CTCs阳性15例(15/22,68.18%),总体细胞计数范围0-13个/7.5 m L外周血;淋巴结转移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病人(P=0.034);肿瘤最大径在2 cm以上同时伴有术前CA19-9升高的病人,CTCs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4)。结论 CTCs计数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治中具有可行性,且与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辛宝宝周佳烨纪元许雪峰靳大勇郭玮楼文晖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胰腺导管腺癌计数病理学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诊断及治疗(附16例报告)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位于胰头5例,胰体5例,胰尾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其中1例因术后出现肝转移再次手术行转移灶切除。行胰体尾和脾切除术7例,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3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1例行穿刺活检术。16例中同时性肝转移11例,5例为异时性肝转移,15例为多发性肝转移。10例术后行介入、射频消融、生长抑素和化疗。病理检查:瘤体平均7.74cm×6.56cm×5.02cm。6例有淋巴结转移,11例侵犯神经,1例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病例应制定合理、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雪峰韩序施晨晔方圆纪元邵叶波靳大勇楼文晖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0例g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胃镜活组织检查.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好、直径≤2 cm的gNENs,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差、直径>2 cm的gNENs,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采用电话、书信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80例gNENs患者临床表现为腹上区疼痛及不适的有58例.肿瘤部位:贲门部32例、胃体部40例、幽门部8例;肿瘤大体分型:溃疡型44例、息肉型25例、隆起型11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6 cm(0.4~7.5 cm).肿瘤分级:G1级27例、G2级10例、G3级43例.肿瘤未发生转移4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4例(远处转移2例),仅伴有远处转移1例.31例胃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行内镜切除术,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49例患者(胃神经内分泌瘤6例、胃神经内分泌癌4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1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术3例;34例患者行术后化疗,15例未行术后化疗.7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0个月(2.0 ~ 113.0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5.6个月(2.8 ~ 100.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3%、75.8%、66.5%.G1级、G2级、G3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3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治疗方式、术后化疗、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r=9.550,17.488,25.038,14.994,6.897,25.234,22.066,P<0.05).
李剑昂韩序方圆赵婧纪元楼文晖许雪峰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预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