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疆翀

作品数:58 被引量:15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印楝
  • 12篇辣木
  • 10篇种子
  • 8篇印楝素
  • 8篇楝素
  • 6篇迷迭香
  • 5篇育苗
  • 5篇植物
  • 5篇扦插
  • 5篇种源
  • 4篇栽培
  • 4篇桉树
  • 4篇良种
  • 4篇成活率
  • 4篇AZADIR...
  • 3篇选育
  • 3篇有机基质
  • 3篇幼苗
  • 3篇树皮
  • 3篇思茅松

机构

  • 48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云南省烟草公...
  • 2篇学研究院
  • 2篇景谷傣族彝族...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8篇吴疆翀
  • 47篇张燕平
  • 46篇郑益兴
  • 26篇彭兴民
  • 5篇王有琼
  • 5篇苏建荣
  • 4篇马李一
  • 3篇刘剑金
  • 3篇张体坤
  • 2篇刘娟
  • 2篇曹福亮
  • 2篇段琼芬
  • 2篇李昆
  • 2篇杨明
  • 2篇王学坚
  • 2篇刘子仪
  • 2篇魏静
  • 2篇朱利利
  • 2篇任开磊
  • 2篇孙启涛

传媒

  • 10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绿色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农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思茅松树皮为原料的有机育苗轻基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思茅松树皮为原料的有机育苗轻基质的制备方法,将思茅松树皮进行粉碎,再堆成垛体,并浇水使树皮含水量达55~60%,在垛体中添加尿素、羊粪、鸡粪、预先发酵的EM菌、预先发酵的酵素菌后,进行树皮的腐熟发酵;当垛...
吴疆翀曹福亮张燕平郑益兴
一种低质辣木林改造及管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质辣木林改造及管护的方法,经低质林中的单株分类标记、密度控制及调整林相、林地复垦挖地、肥力补充、改造林的产量维持、改造林的管护等步骤实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果用林每亩平均产量达到42Kg,相应的经济...
郑益兴张燕平吴疆翀彭兴民
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云南省元江县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印度和缅甸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的连续观测,比较实生苗株高、地径、枝下高、冠幅、开花数和结实量等指标,研究多油辣木苗期生长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播种到1年生期间两种源多油辣木的株高、地径、枝下高和开花数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略微不同。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有较大的差别,印度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冠幅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比缅甸种源高12.5%、16.9%,结实量是缅甸种源的5倍,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差异显著(P<0.05)。
魏静吴疆翀郑益兴张燕平
关键词:幼苗期生长量种源
云南引种印楝实生栽培种群表型的地理变异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营养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21.7 24.8℃)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197.0 1 277.0 m)和纬度(23°06'N 25°48'N)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纬向的单向变异模式;繁殖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34.0 1 060.0 mm)、经度(101°51'103°11'E)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经向和纬向的双向变异模式。9个种群两两间的遗传距离系数(欧氏距离系数)分布在2.44 8.16间。Mantel检测发现,种群间遗传距离与两两种群所在地的地理距离(R=0.282 09,P=0.946 3)、气温差值(R=0.456 66,P=0.999 3)和年降水量差值(R=0.233 26,P=0.924 3)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两两种群所在地的海拔间距(R=-0.417 03,P=0.003 2)呈显著负相关,海拔差异在其种群分化中产生了作用,种群生境的异质性影响种群的遗传分化。
彭兴民吴疆翀郑益兴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环境因子
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15”
2019年
"三元51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Sanyuan 51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彭兴民吴疆翀张燕平郑益兴王有琼马李一刘娟罗彰赵培仙赵保荣段琼芬
关键词:印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印楝素良种
一种辣木扦插繁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辣木扦插繁育的方法,通过基质准备、生根剂准备、插条选择、扦插及处理、插后管护、移栽等步骤,完成辣木扦插繁育。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一般10天左右插穗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并陆续长出须根,待4周以后80%左右的插...
郑益兴张燕平吴疆翀
文献传递
经桉树皮原料有机基质培育的思茅松幼苗初造林效果
2023年
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育苗后定植于山地阴坡和阳坡的1年生思茅松植株指标,为桉树皮作为基质原料在重要乡土树种育苗造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9种基质配方和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思茅松幼苗,出圃后分别在山地的阴坡和阳坡造林,测定了定植1年后思茅松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容器及不同基质配方在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思茅松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坡向对定植后思茅松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阳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上部分的生长,阴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下部分的生长;营养袋规格对思茅松生长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建议用0.6L规格营养袋育苗造林;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和30%桉树皮基质+10%珍珠岩配方对思茅松生长量的影响显著优于纯红土处理,并且与生产上使用的红土复合肥配方无显著差异。故提出了应用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或10%珍珠岩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可以代替施用复合肥配方,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
王丽娟黎书会吴疆翀贾平唐红燕童清张燕平贺思腾张建珠杨玉春
关键词:有机基质思茅松造林效果
猴面包树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在3种处理条件下对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特性、苗高和地径,以及连续观察两年物候。结果表明:(1)70℃热水浸种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18.72%、6.20%。(2)苗高和地径增长呈"S"型,苗木生长分为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起点均为7月上旬,一直持续至9月上旬,在8月中旬出现苗高和地径速生点。1年生猴面包树苗高和地径可达81.9 cm和12.6 mm,苗木整齐度较好,苗木质量较高,苗木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3)在云南元阳县干热河谷地区,2年内猴面包树苗期的物候无显著差异,生长发育正常,证明该地区是猴面包树理想的引种栽培区域之一。
起国海张燕平吴疆翀孙恒郑益兴刘子仪杨明刘剑金王学坚张体坤
关键词:萌发特性物候观测
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2023年
基于1986~2022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魔芋软腐病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NKI和WoS自带分析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6,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领域国内外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2010年间发文量增长明显,2010年后研究热度不减,总体发文量较稳定。研究领域内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机构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抗病品种选育以及病害防治等三大方面。文献计量分析表明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仍存在防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优良抗病性品种培育亟待加强,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方向。
代荣萱王丽娟何云琼万晓丽铁学江吴疆翀唐永奉杨玉春李昊洋郑益兴
关键词:魔芋软腐病CITESPACE抗病品种选育
干旱胁迫和遮光对印楝幼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以0.5年生印楝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干旱胁迫水平与3个遮光水平共12个处理盆栽试验,测定分析印楝叶片主要碳氮代谢酶活性、终产物含量及生长指标,以揭示印楝碳氮代谢对光照及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印楝的物质转换及代谢规律充实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印楝可通过调节碳代谢酶(SS、SPS)和氮代谢酶(NR、GS、GOGAT)活性及加快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以维持苗高较小的变幅。(2)在遮光条件下,轻度遮光就会导致印楝叶片主要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含量急剧下降,严重抑制幼苗生长。(3)在干旱胁迫和遮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遮光(或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干旱(或遮光)对印楝初生代谢及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印楝幼苗具有较强的干旱适应能力,适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35%)可促进细胞碳氮代谢,但不利于净光和产物的积累;同时,印楝幼苗对光照需求较高,轻度遮光会使初生代谢及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在水分匮缺时可以通过适当遮光来缓解干旱对苗木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则需要适当控制水分。
孙恒张燕平吴疆翀彭兴民郑益兴
关键词:印楝干旱胁迫遮光代谢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