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金皋

作品数:699 被引量:2,253H指数:26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3篇期刊文章
  • 205篇会议论文
  • 50篇专利
  • 2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8篇农业科学
  • 63篇生物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6篇玉米
  • 276篇斑病
  • 264篇病菌
  • 254篇大斑病
  • 243篇玉米大斑病
  • 237篇大斑病菌
  • 233篇玉米大斑病菌
  • 162篇基因
  • 76篇毒素
  • 59篇除草
  • 57篇葡萄
  • 56篇拟南芥
  • 55篇灰葡萄孢
  • 45篇蛋白
  • 45篇真菌
  • 43篇抗病
  • 38篇病原
  • 34篇除草活性
  • 33篇突变体
  • 29篇镰孢

机构

  • 666篇河北农业大学
  • 54篇河北省农林科...
  • 12篇唐山师范学院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遗...
  • 8篇河北大学
  • 6篇北京农学院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北科技师范...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保定师范专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海南大学
  • 3篇河北省荣军医...
  • 3篇廊坊市农林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76篇董金皋
  • 113篇邢继红
  • 101篇曹志艳
  • 93篇韩建民
  • 91篇谷守芹
  • 80篇郝志敏
  • 70篇张利辉
  • 55篇贾慧
  • 50篇巩校东
  • 41篇司贺龙
  • 40篇张金林
  • 32篇王凤茹
  • 32篇范永山
  • 30篇刘颖超
  • 27篇李志勇
  • 27篇申珅
  • 22篇李坡
  • 21篇刘宁
  • 20篇董志平
  • 19篇瓮巧云

传媒

  • 1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4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9篇华北农学报
  • 24篇植物保护学报
  • 19篇微生物学通报
  • 15篇玉米科学
  • 1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1篇植物保护
  • 11篇中国植物病理...
  • 8篇中国植物病理...
  • 7篇河北农业科学
  • 7篇中国植物保护...
  • 7篇中国植物病理...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植保导刊
  • 5篇农药学学报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24
  • 15篇2023
  • 25篇2022
  • 14篇2021
  • 18篇2020
  • 23篇2019
  • 27篇2018
  • 20篇2017
  • 41篇2016
  • 47篇2015
  • 58篇2014
  • 64篇2013
  • 32篇2012
  • 25篇2011
  • 39篇2010
  • 8篇2009
  • 36篇2008
  • 21篇2007
  • 21篇2006
  • 22篇2005
6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葡萄孢除草活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正>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在植物体内或体外均可产生酶类、多糖、植物激素、毒素、脂肪酸酯类等多种代谢产物。目前有关灰葡萄孢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致病性及与寄主植物的...
董玉霞董金皋
文献传递
诱发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的研究 Ⅱ 影响小麦根腐菌致病毒素作用的因素与生物测定初报被引量:12
1991年
试验比较了来自东北、华北等地小麦根腐病菌共30个菌株,从中已筛选出毒力强而稳定的菌株(002号)。初步明确采用改良Fries加小麦健叶汁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根腐茵,每天振荡4次,每次20min,培养15d后的培养物滤液,在5℃下可保存2个月,用15磅高压灭菌30min及煮沸浓缩均不影响毒素的作用。在几种Hs—毒素制剂中,以粗提物制剂的毒素作用最强,病叶提取液和培养滤液次之。应用根冠细胞测定法评价Hs—毒素的作用比用抑制种子根伸长的种苗“萌发包”法更为灵敏,精确,快速。测定小麦离体:浪冠细胞的最佳条件是:黑暗25℃下处理6h;根冠细胞浓度为500—1000个/ml;粗提毒素稀释液pH6—7。
康绍兰董金皋张汀黄梧芳郭丽娟姚庆筱李大珒胡启德
关键词:小麦根腐病致病毒素
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和交互抗性被引量:5
2020年
为评价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及宁夏7省(自治区)的168株玉米穗腐病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经药剂驯化获得的拟轮枝镰孢抗多菌灵菌株主要生物学性状和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拟轮枝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132~0.7740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208±0.1437)mg/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供试病原菌群体中已出现对多菌灵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其中仍有35.71%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814±0.0289)mg/L作为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相对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在5.05~12.22之间。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表明其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有所降低,同时发现其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抗性与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及吡唑醚菌酯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杨石有刘倩宇万亚美郭聪聪郭聪聪庞民好刘颖超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多菌灵敏感性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交互抗性
论“植物医学”学科与专业的建设
2021年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目前我国至少有62所高校设有“植物保护”学科和本、专科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专业侧重或专业理念上看,“植物保护”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学科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及“三农”发展的需求.在原植物保护学科的基础上,升级建设“植物医学”学科,与人医学、兽医学一起构建人类健康和食物安全的三大支柱和生态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赋予医学人员的使命.“植物医学”名称自明,理念新颖;基础植物医学探讨植物与害源的关系;实用植物医学倡导以植物健康为核心的“治未病”.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在原“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的基础上,建立“植物医学”一级学科与相关专业,逐步完善科学的高素质植物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新农科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出更多学农、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刘同先丁伟沈佐锐杨忠岐许永玉李洪连原雪峰马德英文才艺董金皋刘芳邱宝利王源超张正光黄丽丽黄国华操海群潘月敏韩强黄金光刘会香刘怀侯有明王宗华刘长仲缪卫国刘国坤郭永霞罗朝喜梁广文曾玲李华平顾爱星左豫虎李向东张大羽吴元华段玉玺尹建潘洪玉钟国华张跃进
关键词:植物医学植物保护
油菜素内酯对水稻细胞发育的调控研究
为明确油菜素内酯(BR)在调控水稻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浓度外源BR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悬浮系和内源BR 信号增强的BR突变体OsBZR1为材料,对水稻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观察,对于愈伤组织,发现低浓度的B...
高静张海丽张昊高梦竹邢继红王凤茹董金皋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病害系统
1991年
植物病害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实,作为自然生态系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前它就以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形式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和社会因素改变了它的本来面貌,便发生一系列演变,使得本来稳衡发展的体系变为不平衡的系统。
董金皋刘增群黄梧芳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植物
芸苔链格孢菌种内和链格孢菌种间的酯酶同工酶比较被引量:14
1997年
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不同种和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brasicae)不同菌系的10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F-PAGE)和TL紫外扫描分析。试验发现,链格孢菌种间酯酶同工酶的扫描结果差异比种内菌株间要大;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芸苔链格孢菌的酯酶同工酶扫描结果表明,白帮菌系和青帮菌系间的差异大于各菌系内菌株的差异,说明白菜青帮菌系内和白帮菌系内各菌株间各自的同源性较近。可见,IF-PAGE技术可用来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小种和菌系。
董金皋樊慕贞杨英茹闫淑娟
关键词:黑斑病酯酶同功酶薄层扫描
玉米大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主要引起玉米叶部发病,常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大斑病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主要通过机械穿透侵入寄主组织,继而发病....
戴冬青许苗苗马双新刘俊曹志艳巩校东谷守芹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杀菌剂
一株产紫杉醇真菌PM-1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探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PM-1菌株产生紫杉醇的基础上,本试验系统研究了菌龄、孢壁降解酶、稳渗剂、酶解时间及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小孢拟盘多毛孢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稳定高效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研究发现,小孢拟盘多毛孢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为混合酶系中各种酶的浓度配比及酶解时间,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明确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适宜的条件为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Fries液体培养基(pH5.5)振荡培养18h,Lywallzyme(7.5g/L)、Drislase(7.5g/L)、Snailase(7.5g/L)3种酶的混合溶液,在36℃下酶解3h,以0.7mol/L NaCl作为稳渗剂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菌株的遗传改良和提高菌株的紫杉醇产生率奠定了基础。
陈乐郝志敏孙志颖申珅王晶晶董金皋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紫杉醇
鸭梨PbChiⅡ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7年
为明确几丁质酶在鸭梨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以鸭梨为试材,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几丁质酶基因PbChiⅡ,分析PbChiⅡ在梨黑星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PbChiⅡ,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表达PbChiⅡ蛋白,分析重组蛋白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PbChiⅡ基因全长(基因登录号:KP876485)969bp,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显示,PbChiⅡ基因的表达受病原菌的调控,在供试的96h内,梨黑星病菌可诱导该基因表达,且表达量在48h达到最高。将PbChiⅡ基因成功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SDS-PAGE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在37℃,1.0mmol/LIPTG诱导2h,表达量最大。转pET30a-PbChiⅡ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表达了分子量约35.53kDa的重组蛋白。诱导的蛋白可增强菌体在NaCl、CuCl_2、CdCl_2和ZnSO_4等非生物胁迫下的生长能力。为进一步探索PbChiⅡ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李朋朋吴运东叶嘉李丹花乔莉娟张玉星董金皋
关键词:鸭梨几丁质酶基因原核表达非生物胁迫
共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