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树平

作品数:174 被引量:965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3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9篇玉米
  • 32篇土壤
  • 32篇秸秆
  • 32篇春玉
  • 32篇春玉米
  • 23篇降解
  • 20篇深松
  • 18篇玉米秸
  • 18篇玉米秸秆
  • 15篇氮效率
  • 15篇性状
  • 15篇还田
  • 14篇自交
  • 14篇自交系
  • 14篇耕作
  • 14篇复合菌
  • 13篇玉米自交系
  • 13篇向日葵
  • 13篇秸秆还田
  • 13篇根系

机构

  • 172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内蒙古农牧业...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包头市农业科...
  • 3篇包头市种子管...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包头华资实业...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巴彦淖尔市农...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4篇胡树平
  • 157篇高聚林
  • 140篇于晓芳
  • 121篇王志刚
  • 115篇孙继颖
  • 59篇苏治军
  • 45篇青格尔
  • 39篇包海柱
  • 26篇谢岷
  • 25篇王富贵
  • 25篇王振
  • 19篇闹干朝鲁
  • 12篇崔文芳
  • 7篇梁红伟
  • 6篇萨如拉
  • 6篇余少波
  • 6篇于博
  • 5篇马庆
  • 5篇高鑫
  • 5篇崔超

传媒

  • 22篇玉米科学
  • 21篇北方农业学报
  • 11篇内蒙古农业科...
  • 8篇作物学报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9篇2023
  • 17篇2022
  • 18篇2021
  • 16篇2020
  • 16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29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平原灌区高产春玉米(15thm^(-2)以上)产量性能及增产途径被引量:31
2012年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t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g,穗粒重168.9~234.0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500~75000穗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g,产量大于15t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75000~97500穗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g,单穗粒重180~220g,产量在16.5t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t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王志刚高聚林张宝林罗瑞林杨恒山孙继颖于晓芳苏治军胡树平
关键词:春玉米高产群体
不同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覆膜滴灌方式的光合特性和增产机理,2012年至2013年间,试验以春玉米为材料,对照为不覆膜滴灌,研究了4种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M、KM、SM、JM处理的Pn、Tr、Gs、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个覆膜滴灌方式的产量较CK增产7.6%~28.5%,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为QM,较CK增加28.5%和18.3%,其次是KM,较CK增加24.0%和12.2%,是该地区最佳的覆膜滴灌方式。
李维敏孙继颖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王志刚李晓龙
关键词:玉米覆膜滴灌光合特性
高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杂交种耐密性鉴选指标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和10.5万/hm^2两个种植密度,以28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测定植株形态、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穗部性状及单株产量等相关指标,探讨准确有效鉴定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指标及方法。利用相对值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作为杂交种耐密性强弱的鉴选和评价指标,再利用以指标归一化的变异系数作为权重的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对28个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各指标相对值的变异系数(CV≥15%)为标准,筛选出相对茎粗、相对SPAD值、相对Pn、相对干物质量、相对秃尖长、相对行粒数和相对单株产量7个主要指标作为耐密性的评价指标。以7个主要指标归一化变异系数为权重对28个杂交种的耐密性进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耐密性较强的杂交种为利民33、登海618、瑞普908、华美1号、KWS2564等,耐密性较弱的杂交种四单19、科河8号、丰田6号、陇单339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验证,得出耐密性强和耐密性弱的前5个品种的重合度均为90%。
王富贵于晓芳高聚林王志刚孙继颖苏治军胡树平
关键词:玉米耐密性模糊隶属函数
深松对春玉米田土壤贮水性能及玉米子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内蒙古春玉米产区耕层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容重增加、土壤保水蓄水能力下降等问题,试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深松季节,副区为深松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土默川平原灌区深松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较春季浅旋(CK)提升5.23%~9.89%;河套平原灌区深松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较CK提升3.23%~7.34%。土默川平原灌区深松处理土壤容重较CK降低1.21%~11.52%;河套平原灌区深松(SS)土壤容重较CK降低0.61%~8.33%。土默川平原灌区春玉米产量提升7.84%~22.68%,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升4.31%~25.32%,河套平原灌区产量提升7.73%~23.9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升6.06%~29.63%。供试深松模式中,推荐秋季深松50 cm为最合理深松模式。
高鹏孙继颖高聚林刘剑王志刚胡树平于晓芳包海柱纪楠
关键词: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氮高效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减量对氮高效玉米田土壤养分的作用效果,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减量施用为主区,品种为副区,主处理为C1(CK,纯N 300 kg/hm^(2))、C2(生物炭3000 kg/hm^(2)+纯N 300 kg/hm^(2))、C3(生物炭3000 kg/hm^(2)+纯N 255 kg/hm^(2))、C4(生物炭3000 kg/hm^(2)+纯N 210 kg/hm^(2))、C5(生物炭3000 kg/hm^(2)+纯N 165 kg/hm^(2)),副处理为氮高效品种郑单958(ZD)和氮低效品种农华101(NH)。结果表明,生物炭结合氮肥减量有利于降低土壤pH值,提高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积累量,各养分含量在土层间存在差异,且氮高效玉米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氮低效玉米土壤。其中,C3处理有机质含量较CK显著提高3.57%,C2、C4、C5全氮含量提高4.42%、4.42%、8.85%,C2、C3全磷含量提高7.25%、10.14%,C3全钾含量提高4.49%,C2、C3、C5速效氮含量提高16.08%、7.22%、26.18%,速效磷含量仅C4提高67.32%,速效钾含量C4、C5提高8.57%、11.36%,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210、255 kg/hm^(2)配施土壤质量指数较高,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较显著,是高产氮高效玉米栽培中减氮增效的推荐措施。
崔文芳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苏治军刘剑王富贵
关键词:玉米生物炭土壤养分
秸秆深翻还田对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深翻还田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明确耕作方式对不同程度盐碱化农田改良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2021—2022年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土地上设置农户浅旋不还田(CK)和秸秆深翻还田(DPR)两种耕作方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迪卡159和九圣禾257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DPR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升高,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全盐量、pH值分别降低5.48%~48.98%和1.25%~13.71%;DPR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P<0.05),轻度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指标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2.13%、62.99%、26.46%和69.67%;玉米产量较CK提高14.08%~33.61%,中度盐碱化土壤的增幅最大。【结论】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全盐量、pH值。随着全盐量的降低,玉米根长、根体积显著增加,从而增加根表面积,提高了玉米植株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最终使产量增加。
张皓高聚林于晓芳于晓芳胡树平
关键词:玉米根系生长
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氮素生产效率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对不同氮效率的27个玉米自交系氮素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53.69、58.69 g/g,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干物质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施氮肥后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有下降趋势。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生育后期植株氮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低氮下二者差异显著,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比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高5.88%,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后氮的积累。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强,子粒氮素利用效率高,施氮肥后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氮吸收积累能力增强。
崔文芳高聚林孙继颖于晓芳苏治军胡树平王志刚谢岷
关键词:玉米氮效率生产效率
河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相关分析
<正>【研究背景】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中国重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河套地区由于地域宽广,地力分布不均匀,变化波动大,导致玉米的产量差异较大。同时,当地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机具连年实施单一耕作方式为主,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
赵晓宇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
关键词:玉米土壤特性耕作措施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降解菌及分离筛选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降解菌及分离筛选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以木质素为靶标对多年秸秆还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木质素降解单菌,并结合纤维素降解单菌的筛选;将筛选出的秸秆降解效率高的纤维素降解菌和木质素降解菌...
高聚林韩升才于晓芳张赛楠青格尔胡树平王志刚孙继颖马达灵屈佳伟欧阳一吴胜王富贵苏治军包海柱李懿璞刘剑
文献传递
一种纱网袋整理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纱网袋整理机,包括底座、支架和碾压辊,所述支架相对设于底座两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碾压槽;所述碾压辊的滚动面与碾压槽接触,碾压辊两端面转动连接有倒U型的滚筒支架;所述滚筒支架上侧竖直设有两个压杆,压杆上...
高聚林王富贵于晓芳胡树平苏治军王志刚孙继颖马达灵包海柱屈佳伟青格尔刘剑王振韩升才李懿璞谢岷闹干朝鲁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