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刚

作品数:182 被引量:1,436H指数:2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40篇玉米
  • 52篇春玉
  • 52篇春玉米
  • 29篇高产
  • 28篇土壤
  • 20篇秸秆
  • 20篇高产春玉米
  • 20篇超高产
  • 17篇根系
  • 16篇深松
  • 16篇利用效率
  • 15篇降解
  • 14篇氮肥
  • 14篇氮效率
  • 14篇叶片
  • 13篇氮素
  • 13篇栽培
  • 13篇水分
  • 10篇玉米自交系
  • 9篇水分利用

机构

  • 18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2篇内蒙古民族大...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包头市农业科...
  • 1篇包头轻工职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扎兰屯市农业...

作者

  • 182篇王志刚
  • 167篇高聚林
  • 134篇于晓芳
  • 131篇孙继颖
  • 121篇胡树平
  • 56篇苏治军
  • 34篇青格尔
  • 28篇包海柱
  • 26篇谢岷
  • 24篇王富贵
  • 24篇王振
  • 15篇闹干朝鲁
  • 13篇梁红伟
  • 12篇崔文芳
  • 10篇杨恒山
  • 9篇余少波
  • 7篇张玉芹
  • 7篇张瑞富
  • 7篇范秀艳
  • 7篇高鑫

传媒

  • 32篇玉米科学
  • 17篇北方农业学报
  • 10篇内蒙古农业科...
  • 10篇作物学报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大豆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2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14篇2020
  • 15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27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玉米抗旱种衣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抗旱种衣剂及其应用,由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7‑10%的噻虫嗪,0.25‑2.5%的咯菌腈,0.09‑0.15%的精甲霜灵,0.01‑0.015%的烯效唑和0.01‑0.02%的乙烯利,0.5...
高聚林屈佳伟于晓芳孙继颖王志刚王振胡树平苏治军包海柱闹干朝鲁谢岷青格尔刘剑王富贵韩升才李懿璞马达灵田磊
文献传递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籽粒氮素来源分析
本试验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籽粒氮素来源,15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表明,吐丝后籽粒中的氮素有30-50%来源于氮素的直接吸收,50-70%来源于吐丝后氮素的转运,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屈佳伟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
关键词:玉米籽粒施肥管理氮素来源氮效率
主要栽培措施因子对玉米产量差贡献的初步分析
Foley等(2011)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距2050年最低粮食生产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而当前的农业资源消耗却远远超出了环境承载范围.缩小产量差是满足未来粮食安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De datta等...
杨哲高聚林王志刚孙继颖于晓芳胡树平苏志军魏淑丽张鹤宇
关键词:玉米栽培模式作物产量
玉米回交导入系BC_1F_2代吐丝期叶片光合参数与耐旱性的关系
2015年
以39份BC1F2玉米回交群体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在吐丝期采取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探究了自交系与BC1F1群体吐丝期的光合参数与耐旱性的关系及其耐旱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蒸腾系数(Tr)和玉米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系数(Tr)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最大,可以用来评价玉米耐旱性;39份玉米自交系中有1份是抗旱的,4份是比较抗旱的,34份是不抗旱的;在BC1F2群体中有12份是抗旱的,1份是比较抗旱的,26份是不抗旱的。通过玉米回交导入系BC1F2的构建,得到13份抗旱性显著提高的玉米BC1F2群体。
赵晓亮孙继颖高聚林苏治军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
关键词:光合参数耐旱性
基于GIS技术和MaxEnt模型的内蒙古玉米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内蒙古50个气象站的1950年—2011年的连续性日值数据集,基于显著影响玉米生长的气候因子(气温≥10℃的持续日数、年平均温度、气温年较差、≥10°积温、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年降水),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气候因子插值结果,构建内蒙古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影响内蒙古玉米种植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研究结果将内蒙古玉米种植气候分布区划为4个等级:最适宜区域、适宜区域、次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从而可为内蒙古玉米的合理种植与提高农业生产潜力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谢岷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闹干朝鲁
关键词:玉米气候因子
一次性施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大田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与农户一次性追肥(CK)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花粒期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差异显著,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提高了花粒期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效率差异不显著;对氮肥吸收效率而言,缓控释肥显著高于CK,而磷肥偏生产力、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CK;干物质、氮素积累量、产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鲍彦屹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谢岷赵丽萍
关键词:春玉米氮素积累
内蒙古东部农业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异及玉米资源利用率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2017—2018年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点日均温数据,基于≥10℃初始日、终止日、持续时间、积温和生长季(5—9月)积温占比,研究该区域农业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异和资源潜力,并通过区域联合试验分析当前农户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的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农业热量资源呈现东南-西北方向倾斜的纬度地带性,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东南部热量资源较丰富,而兴安盟西北部和呼伦贝尔市热量积累相对不足;玉米生长季总热量与玉米产量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是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东部≥10℃温度初始日差异大,通过选择适宜播期充分利用春季热量资源,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生长季积温占比的空间变异表明,在温凉区适时播种,在温暖、温热区种植晚熟品种,可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郭佳张宝林高聚林高聚林王志刚
关键词:热量资源积温玉米气候变化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弱势粒发育与库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明确弱势粒败育和灌浆受限与其库容量或库活性关系,对于探讨弱势粒调控途径、实现密植群体产量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控制授粉条件下(不完全授粉IcP、完全授粉CP),比较成功发育弱势粒(IcP处理)和发育不良弱势粒(CP处理)的库容量和库活性及籽粒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控制授粉处理下,玉米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过程和最大胚乳细胞数无显著差异;IcP处理弱势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显著高于CP处理,平均差异和最大差异分别达12.6%和21.8%,且实测百粒重、籽粒终极生长量、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皆表现为IcP处理高于CP处理。可见,玉米果穗顶部弱势粒败育或灌浆停滞不受其库容量的限制,籽粒形成期的库活性是弱势粒败育或灌浆受限的核心限制因子。
梁红伟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胡树平王振余少波李雅剑
关键词:玉米弱势粒控制授粉库容量库活性
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指标筛选被引量:9
2019年
为筛选可用于抗旱性评价的有效指标,创制性状稳定、干旱条件下高产且适应性广的抗旱玉米新品系,试验以4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吐丝期设置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理指标,收获后进行考种及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花期间隔(ASI)、百粒重和穗位高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次级性状指标。综合运用次级性状指标抗旱系数的平均隶属度值和产量抗旱指数隶属度值对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及产量潜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3种类型:11份高产抗旱型玉米自交系,编号为2,7,8,11,22,25,27,29,30,35,39;8份中等抗旱型玉米自交系,编号为4,5,13,15,17,20,21,31;2份低产不抗旱型玉米自交系,编号为33,36。
张赛楠苏治军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屈佳伟包海柱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抗旱指数抗旱性
超高产春玉米花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密度的反应
超高产春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提高花后叶片生产效率或光合效率,是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高产挖潜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挖潜的可
王志刚高聚林孙继颖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