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继颖

作品数:150 被引量:903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3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6篇玉米
  • 37篇春玉
  • 37篇春玉米
  • 20篇土壤
  • 20篇高产
  • 16篇秸秆
  • 14篇深松
  • 14篇降解
  • 14篇高产春玉米
  • 13篇氮效率
  • 13篇利用效率
  • 12篇氮素
  • 12篇根系
  • 11篇自交
  • 11篇自交系
  • 10篇玉米自交系
  • 10篇栽培
  • 9篇氮肥
  • 9篇叶片
  • 9篇玉米产量

机构

  • 150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包头市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扎兰屯市农业...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作者

  • 150篇孙继颖
  • 139篇高聚林
  • 131篇王志刚
  • 124篇于晓芳
  • 115篇胡树平
  • 55篇苏治军
  • 35篇青格尔
  • 27篇包海柱
  • 26篇谢岷
  • 22篇王振
  • 21篇王富贵
  • 13篇闹干朝鲁
  • 10篇梁红伟
  • 9篇崔文芳
  • 8篇魏淑丽
  • 7篇高鑫
  • 7篇余少波
  • 7篇杨哲
  • 6篇叶君
  • 6篇崔超

传媒

  • 21篇玉米科学
  • 18篇北方农业学报
  • 7篇内蒙古农业科...
  • 7篇作物学报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华北农学报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大豆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14篇2021
  • 11篇2020
  • 14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23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NDF及ADF含量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被引量:6
2020年
为探讨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分配特点及调控机制,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及97 500株/hm^2,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饲用产量的密度为90 000株/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饲用产量的密度为75 000株/hm^2,冀承单3号的全株饲用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青贮玉米茎秆及叶片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苞叶及籽粒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较低密度下,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密度继续升高时有所增加;全株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主要贡献器官为茎秆及叶片,茎秆及叶片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达到了全株的58.01%~80.94%,茎秆及叶片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达到了全株的73.63%~89.34%。综合青贮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推荐冀承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
孙继颖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胡树平刘剑霍鲜鲜白云龙闫东
关键词: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密度调控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究深松增密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以耕作方式(常规浅旋15cm(RT)和深松40cm(SS))为主区,密度(82 500株/hm2(D1),105 000株/hm2(D2))为副区,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为副副区,测定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冠层透光率、植株形态、光合特性、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深松增密显著提高耐密玉米品种产量,增产11.9%~14.7%,非耐密品种增产-8.1%~0.6%;耐密品种产量对深松增密的响应程度显著高于非耐密品种,耐密品种主要通过增穗数、保粒数、稳粒重来实现增密增产。深松耕作能有效缓解增密产生的簇拥效应,提高植株叶片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增密后茎粗变小的趋势,增加穗上茎节长度,缓解株型的变化,耐密品种缓解作用高于非耐密品种。增密后,深松耕作能延缓玉米生育后期LAI和穗位层透光率的下降速率以及叶片衰老程度,降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吐丝期后耐密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Pn高于非耐密品种。【结论】耐密玉米品种对增密后产生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有更强适应能力,增密后深松耕作使耐密玉米品种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LAI,延缓叶片衰老程度,保证充足的光合面积,稳定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生产,获得较高产量。
王富贵于晓芳高聚林王志刚孙继颖苏治军胡树平包海柱
关键词:春玉米耐密性冠层结构光合特性深松耕作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农2133、内单314、四单19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下(0、300和450 kg hm^(-2)),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并分析了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来看,随生育进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土层逐渐下移,下移速率不受品种氮效率影响,其年际间差异与降雨量差异显著相关;但吐丝后氮高效品种的60~100 cm土壤剖面内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则表现为氮低效品种显著高于氮高效品种,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农田氮素平衡来看,品种的氮效率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损失,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素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 hm^(-2))和1.5倍(450 kg hm^(-2)),且年际间差异较大。因此,不同氮效率品种通过对氮素的差异性吸收显著影响农田氮素平衡。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降低氮素淋溶风险,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屈佳伟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胡树平孙继颖苏治军谢岷青格尔
关键词:玉米氮效率土壤硝态氮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与氮素运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内单314(ND314)及四单19(SD19)4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当地农户常规施氮(FCN)和高产施氮(HYN)水平下其花粒期的干物质、氮素转移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先玉335与郑单958均较内单314与四单19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产量高低为郑单958、先玉335>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3512、13381、12260和11932kg/hm2;高产施氮水平下,各品种产量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6364、15895、13916和12717kg/hm2。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而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期之后的氮素合成量。高产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的合成,且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来自于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氮素合成量。氮高效型品种在农户常规施氮及高产施氮水平下均能有效提高子粒产量及氮素含量,且在高施氮量条件下更能有效利用氮素,增加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吸收转移量。
崔超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谢岷
关键词:高产春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干物质转移
16份美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鉴定及利用潜力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以4个国内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四-144、四-287)为测验种,应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16份美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及对照优势分析。为筛选出配合力优良的美国玉米自交系,组配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分析供试美国玉米自交系利用潜力,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美国自交系中LH205、2FACC、LH196、LH190产量GCA效应值表现优良,PHV37、PHW03、2FACC、LH163、LH206、LH220Ht、LH160、LH162适宜机械收获(宜机收)性状GCA表现优良。杂交组合LH160×郑58、2FACC×昌7-2、PHW43×四-144、LH195×四-287、LH220Ht×四-287、LH190×四-287、LH202×四-287的产量SCA效应值表现优良。2FACC×昌7-2、LH195×四287、2FACC×四-144、LH162×昌7-2、LH205×昌7-2、LH190×四287的产量TCA效应值表现优良。杂交组合2FACC×昌7-2、LH195×四-287、2FACC×四-144的产量对照优势较强,可进一步试验。
刘剑孙继颖高聚林苏治军于晓芳胡树平冯晔王东包海柱范雅芳
关键词:配合力产量性状
内蒙古平原灌区高产春玉米(15thm^(-2)以上)产量性能及增产途径被引量:31
2012年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t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g,穗粒重168.9~234.0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500~75000穗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g,产量大于15t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75000~97500穗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g,单穗粒重180~220g,产量在16.5t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t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王志刚高聚林张宝林罗瑞林杨恒山孙继颖于晓芳苏治军胡树平
关键词:春玉米高产群体
不同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覆膜滴灌方式的光合特性和增产机理,2012年至2013年间,试验以春玉米为材料,对照为不覆膜滴灌,研究了4种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M、KM、SM、JM处理的Pn、Tr、Gs、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个覆膜滴灌方式的产量较CK增产7.6%~28.5%,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为QM,较CK增加28.5%和18.3%,其次是KM,较CK增加24.0%和12.2%,是该地区最佳的覆膜滴灌方式。
李维敏孙继颖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王志刚李晓龙
关键词:玉米覆膜滴灌光合特性
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内单31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不同层位叶片花粒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低于439.8 kg/hm2时,同一层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当施氮量超出439.8 kg/hm2时,各层位叶片的SPAD、Pn、Fv/Fm降低,且叶位越低降幅越大。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层位叶片SPAD、Pn、Fv/Fm花粒期变化不同,上位叶片自散粉后0~20 d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21~40 d迅速降低;中位叶片整个花粒期缓慢降低;下位叶片自散粉后0~20 d缓慢降低,21~40 d后迅速降低。当施氮量为439.8 kg/hm2时,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衰老得到延缓,利于其花粒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基础。
叶君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李丽君高英波王海燕贾宁高鑫崔超
关键词:春玉米施氮量花粒期光合特性
21世纪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服务对策探讨
2003年
近十余年 ,我国城市垃圾排放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7%~ 9%。城市垃圾处理也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目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期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对原本脆弱的环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项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基于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和管理的服务对策 :固体废弃物管理服务体系应以创造就业、削减贫困和公众参与为目标 ;社会文化层面鼓励资源的高效利用 ,强调废弃物减量和循环利用 ;城乡结合促进物质循环 ;探索固体废弃物填埋的有效替代途径 ;倡导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孙继颖孙志和李春林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管理服务环境管理
高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杂交种耐密性鉴选指标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和10.5万/hm^2两个种植密度,以28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测定植株形态、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穗部性状及单株产量等相关指标,探讨准确有效鉴定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指标及方法。利用相对值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作为杂交种耐密性强弱的鉴选和评价指标,再利用以指标归一化的变异系数作为权重的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对28个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各指标相对值的变异系数(CV≥15%)为标准,筛选出相对茎粗、相对SPAD值、相对Pn、相对干物质量、相对秃尖长、相对行粒数和相对单株产量7个主要指标作为耐密性的评价指标。以7个主要指标归一化变异系数为权重对28个杂交种的耐密性进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耐密性较强的杂交种为利民33、登海618、瑞普908、华美1号、KWS2564等,耐密性较弱的杂交种四单19、科河8号、丰田6号、陇单339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验证,得出耐密性强和耐密性弱的前5个品种的重合度均为90%。
王富贵于晓芳高聚林王志刚孙继颖苏治军胡树平
关键词:玉米耐密性模糊隶属函数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