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聚林

作品数:374 被引量:3,555H指数:3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9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6篇农业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09篇玉米
  • 75篇春玉
  • 75篇春玉米
  • 53篇栽培
  • 53篇土壤
  • 49篇高产
  • 46篇秸秆
  • 30篇还田
  • 29篇小麦
  • 25篇根系
  • 25篇超高产
  • 23篇秸秆还田
  • 23篇高产春玉米
  • 22篇降解
  • 21篇深松
  • 21篇春小麦
  • 20篇性状
  • 20篇玉米秸
  • 19篇叶片
  • 19篇马铃薯

机构

  • 36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4篇内蒙古民族大...
  • 2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2篇内蒙古农牧业...
  • 9篇内蒙古农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扎兰屯市农业...
  • 4篇包头轻工职业...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4篇北京农林科学...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新疆农垦科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包头市农业科...

作者

  • 374篇高聚林
  • 172篇于晓芳
  • 167篇王志刚
  • 157篇胡树平
  • 139篇孙继颖
  • 62篇苏治军
  • 58篇刘克礼
  • 49篇青格尔
  • 38篇包海柱
  • 29篇谢岷
  • 28篇杨恒山
  • 28篇王振
  • 27篇王富贵
  • 23篇张永平
  • 20篇闹干朝鲁
  • 20篇刘景辉
  • 20篇张宝林
  • 19篇张玉芹
  • 19篇崔文芳
  • 18篇萨如拉

传媒

  • 43篇玉米科学
  • 25篇北方农业学报
  • 2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2篇内蒙古农业科...
  • 19篇华北农学报
  • 17篇中国马铃薯
  • 1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2篇作物学报
  • 1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1篇大豆科学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杂志
  • 5篇内蒙古农牧学...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6篇2023
  • 22篇2022
  • 20篇2021
  • 20篇2020
  • 25篇2019
  • 17篇2018
  • 19篇2017
  • 30篇2016
  • 23篇2015
  • 19篇2014
  • 21篇2013
  • 16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1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3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的筛选及其菌种组成被引量:8
2021年
为筛选适用于北方高寒区玉米秸秆低温降解的复合菌系,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原位腐解,本研究以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的57份菌源样品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和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的低温(15℃)继代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代数秸秆降解率和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选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玉米秸秆降解特性及菌种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57份菌源材料经多层次递进式筛选后获得3个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编号分别为M44、M14和M2,15℃培养20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5.33%、33.34%和31.33%。其中M44的玉米秸秆降解率较对照(GF-20)高12.25%,秸秆组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较对照高5.47%和23.13%;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高7.41%、1.44%、13.85%和17.88%。由高通量测序可知,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为各菌系中的优势菌门,M44中的优势属为Trichococcus、Acinetobacter;M14主要由Azospirillum、Enterococcus组成;M2主要由Delftia、Sphingobacterium组成。综上所述,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筛选获得的复合菌系M44在低温(15℃)条件下具有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能力。
张鑫青格尔高聚林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韩升才冯彪
关键词:玉米秸秆复合菌系降解特性
春玉米田土壤特性对生物炭调控的响应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容重增加,活土层变少,影响土壤贮水能力及春玉米生长发育等问题,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及3个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春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生物炭及氮肥调控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增大了土壤含水量,适量生物炭施用量8 t/hm^(2)可以有效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生物炭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土壤容重较对照分别减少5.52%、10.50%、11.05%;适量的生物炭施用量在低氮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明显,适量施氮水平下增加显著,而高氮水平下变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合理的生物炭施用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施用8 t/hm^(2)的生物炭及150 kg/hm^(2)的氮肥,此处理较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为27.36%。由此可见:施用生物炭可起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从改良土壤物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生物炭还田改土效果显著。同时,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促进吐丝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进一步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最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的生物炭及氮肥施用组合C8N150。
李建荣孙继颖高聚林刘剑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孟繁昊
关键词:土壤特性生物炭玉米
大豆CDD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0
2013年
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375μmol.L-1、dNTPs浓度0.3 mmol.L-1、DNA模板用量40 ng。该反应体系在16个大豆品种的验证中表现稳定可靠。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9株F2代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及亲本位点的缺失。并从21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3条引物。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李强苏二虎高聚林李丽君谢岷于晓芳
关键词:大豆CDDP正交设计引物筛选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降解能力及微生物组成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根据还田秸秆配施尿素的生产实际,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进行氮源培养基驯化,探明其菌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及其与菌源菌种结构差异,完善复合菌系筛选方法,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硫酸铵和尿素不同配比下连续继代培养10代,获得不同氮源菌系(硫酸铵处理N1,硫酸铵和尿素混合处理N2-N5,尿素处理N6),测定其玉米秸秆降解率,评价复合菌系秸秆降解效率;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对菌源土壤样品及不同氮源下继代培养的复合菌系菌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2处理玉米秸秆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源土壤的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继代培养后的复合菌系,不同处理间N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菌源和复合菌间以及不同氮处理间菌种组成具有显著差异,N2处理菌种组成多样性较高,菌群结构更加丰富、均匀,且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通路丰度较高。菌源经限制性继代筛选后得到了参与玉米秸秆降解过程的功能菌,能有效提高秸秆降解率,其在硫酸铵和尿素氮源为0.16%+0.04%的条件下,菌系的秸秆降解效率较高,这为复合菌的生产实际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青格尔于晓芳于晓芳王志刚高聚林闹干朝鲁王志刚胡树平孙继颖屈佳伟
关键词:菌源复合菌系氮源高通量测序
LeERF2基因对旱稻耐盐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T2代转LeERF2基因旱稻(旱297)为材料,研究分蘖期盐胁迫下植株光合性能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50mM Na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T)和野生型对照(WT)的各项光合参数差异不明显,但在100 mM Na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野生型旱稻和转基因旱稻植株叶片SOD活性增加幅度加大,但都表现为转基因植株增幅更明显,而MDA含量则表现为野生型植株增幅更明显,表明LeERF2基因增强了旱稻盐胁迫下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耐盐性,能维持较高光合速率。
常英芬丁在松高聚林
关键词:旱稻盐胁迫
密度对春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候期、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958、农华101、四单19和KX356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4个密度梯度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表现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减小趋势,群体干物质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呈现增大趋势;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表现为增加,其中,在高密度条件下郑单958和农华101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密度与亩穗数、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密度和穗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和亩穗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大。
胡树平青格尔高聚林袁景瑞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
食用向日葵籽粒灌浆及产量对深松和密度的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以食用向日葵(先瑞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深松、密度下的灌浆特性,并用Richard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同一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产量随耕作方式及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深松45 cm(S45)处理下的产量较深松30 cm(S30),浅旋(RT)平均分别提高6.3%,10.3%,S30较RT提高3.8%。在同一耕作方式下,D3密度的平均产量较D1,D2分别提高28.1%,17.0%,D2较D1提高9.4%。不同粒位向日葵的籽粒灌浆速率(GR_(mean))、起始生长势(R_0)、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籽粒重(W_(max))、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籽粒重占最终籽粒重的百分率(Ⅰ)、均表现为:外缘籽粒>中部籽粒>内部籽粒;不同耕作方式下表现为:S45时最大,S30次之,RT最低;不同密度下,R_0和GR_(mean)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外缘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_(max))早于内部籽粒。深松加快了籽实的灌浆,缩短灌浆时间,外缘籽粒的I值高于内部籽粒和中部籽粒。深松增密后,提高了向日葵籽粒的GR_(mean)、R_0,促进向日葵籽实的灌浆。
孟天天高聚林包海柱赵卉胡树平
关键词:向日葵深松灌浆
向日葵抗旱自交系叶片转录组SNP位点信息挖掘
2023年
为探究响应向日葵干旱胁迫的转录组SNP标记信息,以向日葵抗旱自交系17062为供试材料,利用RNA-seq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SNP标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NP类型分析中,转换率占62.82%,颠换率占37.17%,转换中以C/T发生频率最高,为31.51%。功能原件分布中,分布在外显子区的SNP数量为178744.3个,显著多于其他功能元件。对SNP位点序列注释发现,有76678条SNP基因具有GO注释,4379条具有KEGG注释。筛选GO注释排序前30位(Top30)差异基因(DEGs)中重复存在的SNP基因序列,得到1542条,其中650条基因序列有GO注释。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到了多个生物功能与重要代谢途径,对向日葵转录组SNP标记开发、向日葵抗旱种质资源鉴定及抗旱“三系”杂交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温玉洁赵雅杰朱孔艳赵榕王猛乔益民包海柱高聚林
关键词:向日葵干旱胁迫叶片SNP
杭锦后旗头道桥乡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以头道桥乡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对1996~2001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价值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乡农田生态系统总投入能、总产出能及总产出能与总投入能之比均为增加趋势,说明系统的功能逐渐提高;农田物质循环中氮素、磷素均为正平衡,钾素为负平衡,并在加剧;农田资金总投入、总产出及产投比均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
徐春霞刘克礼高聚林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资源
深翻对耕层土壤物理特性及超高产春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由于长期使用小动力农机整地,造成的耕层浅、犁底层坚硬,限制了根系下扎及其对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吸收困难等问题,试验采取条浅旋和深翻打破底层,研究浅旋和深翻对耕层土壤物理特性及超高产春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为自治区玉米生产实践中采取浅旋和深翻措施,提高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深翻措施能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增加气相和液相的比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并能优化根系的垂直分布,使根系下扎,增加30~60cm土层根系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
于晓芳高聚林张峰胡树平孙继颖王志刚谢岷
关键词:深翻土壤物理特性根系垂直分布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