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靖

作品数:3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拟南芥
  • 8篇基因
  • 5篇葡萄
  • 5篇灰葡萄孢
  • 3篇蛋白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途径
  • 3篇致病力
  • 3篇生长发育
  • 3篇抗病
  • 2篇大学生
  • 2篇学风
  • 2篇学风建设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过程
  • 2篇生物技术
  • 2篇生物技术专业
  • 2篇突变体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机构

  • 30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石家庄市农业...
  • 1篇唐山工业学校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0篇张靖
  • 16篇董金皋
  • 14篇邢继红
  • 11篇司贺龙
  • 5篇邵宝健
  • 5篇时翠平
  • 4篇董丽萍
  • 4篇赵斌
  • 4篇郑旭
  • 3篇王冠宇
  • 3篇韩建民
  • 3篇孙志颖
  • 3篇杨学举
  • 3篇庞茜
  • 2篇赵斌
  • 2篇瓮巧云
  • 2篇闫淑娟
  • 2篇王敏
  • 2篇郑会欣
  • 2篇郝丛丛

传媒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才智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3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学风建设——以河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学风建设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质是引导、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遵循崇德、务实、求是、创新的校训,形成优良学风。在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学风建设,意图从现有的现象出发,探索从教学管理角度做好学风建设的问题。
司贺龙张靖孙志颖邵宝健杨学举董金皋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生物技术
转录因子AtMYB73参与拟南芥抗病、抗旱的功能研究
邢继红董金皋郑旭张靖司贺龙时翠平王凤茹贾娇赵斌樊锦涛蒋琛茜王冠宇刘宁臧金萍巩校东贾慧张利辉郝志敏曹志艳谷守芹韩建民闫淑娟董丽萍黄聪聪王敏等
该项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tMYB73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了R2R3-MYB家族22亚族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冗余性和多样性。利用功能互补实验,明确了AtMYB73为拟南芥抗核盘菌的正调控因子,为拟南...
关键词:
关键词:拟南芥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
AtEFS1基因在拟南芥开花调控途径中的功能分析
研究植物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调节植物繁殖和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实验室前期研究从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一株早花突变体efs-1(early flowering in short ...
张靖
关键词:拟南芥早花RNAIRT-PCR超表达
文献传递
具有促生抗病和环境修复多重作用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研发与应用
董金皋1赵斌1邢继红1时翠平1司贺龙1张靖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已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如何有效利用土壤并减少农药的副作用,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重大生态和社会问题。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具环境友好、修复费用低、不...
关键词:
关键词:复合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剂土传病害防治环境污染治理
班级管理中的均衡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管理工作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目前我国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极大地制约着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均衡性为研究视角,探究其原则变化及实践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邵宝健岳丹丹张靖
关键词:班级管理
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获得灰葡萄孢的致病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基因功能,筛选灰葡萄孢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了一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Ct98。利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突变体BCt98进行鉴定。利用TAIL-PCR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突变体BCt98中T-DNA插入位点位于BC1G_07014.1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上。利用RT-PCR技术,确定了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为BC1G_07014.1。突变体BCt98生长速度较快,菌落颜色较浅,菌丝较为致密,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且胞壁降解酶(PMG、PG和Cx)及毒素活性较野生型明显增强。表明BC1G_07014.1基因在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和毒素活性。
王敏董丽萍赵斌郑旭司贺龙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突变基因
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_22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鉴定
2018年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22的互作蛋白,为进一步明确T1N6-22基因调控拟南芥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T1N6-22基因及其候选互作蛋白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载体AD-T1N6-22、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BD-T1N6-22、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将空载的AD载体分别与BD-T1N6-22、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载体组合共同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检测各基因的自激活活性,发现T1N6-22、AT1G21400、AT2G19480基因无自激活活性,AT1G06050基因有自激活活性。将AD-T1N6-22载体分别与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载体组合,BD-T1N6-22载体分别与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载体组合,进行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发现,AD-T1N6-22与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BD-T1N6-22与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共转化的酵母细胞在二缺(-Leu/-Trp)、三缺(-Leu/-Trp/-His)和四缺(-Leu/-Trp/-His/-Ade)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表明T1N6-22与AT1G06050、AT1G21400和AT2G19480在酵母细胞中直接互作。
赵亚婷邢红侠庞茜郑旭张靖瓮巧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酵母双杂交
夯实水泥土桩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张梅孟祥宝李健刘京红常淑惠袁满杨昌民宇云飞石亚军黄微微吴鑫淼张靖王彦慧王印刘苏英朱常志李健宏李宏伟徐晓闫志强邢彩瑛赵兰霞郝文秀暴丽清郭静徐成杰王晗姚翔石奉华董玉娟李宏斌
夯实水泥土桩以其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而受到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广泛应用。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桩土共同作用机制等方面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理论研究均不够完善。该课题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陷...
关键词:
关键词:夯实水泥土桩设计计算方法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2014年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张靖
关键词:从众心理
灰葡萄孢致病基因BcKMO与病菌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
2018年
为明确灰葡萄孢致病基因BcKMO与病菌MAPK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利用MAPK信号途径特异性的抑制剂U0126处理灰葡萄孢野生型菌株BC22、BcKMO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结果发现,突变体BCG183对抑制剂U0126不敏感,受抑制的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对BcKMO基因与MAPK信号途径关键基因bmp1和bmp3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BcKMO与bmp3均是在7 d的菌丝和菌核中表达水平较高,BcKMO与bmp1、bmp3基因均是在含蔗糖和果糖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中表达水平较高。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BcKMO基因突变对bmp1、bmp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bmp1、bmp3基因突变对BcKM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突变体BCG183中bmp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bmp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 bmp1的RNAi突变体中BcKM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中BcKM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结果表明,BcKMO基因负调控bmp1的表达,正调控bmp3的表达;而bmp1负调控BcKMO基因的表达,bmp3正调控BcKMO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灰葡萄孢BcKMO基因调控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机制奠定基础。
苏有科袁雪梅王敏藏金萍曹宏哲张康董金皋张靖邢继红
关键词:灰葡萄孢MAPK信号途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