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康

作品数:226 被引量:81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6篇理学
  • 24篇化学工程
  • 10篇电子电信
  • 6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1篇荧光
  • 54篇分子
  • 32篇化合物
  • 32篇光谱
  • 30篇光物理
  • 28篇探针
  • 27篇离子
  • 25篇荧光探针
  • 24篇衍生物
  • 23篇电荷
  • 23篇光化学
  • 21篇电荷转移
  • 20篇电子转移
  • 18篇猝灭
  • 16篇吡唑
  • 16篇吡唑啉
  • 16篇光物理行为
  • 16篇光诱导
  • 16篇发光
  • 15篇荧光猝灭

机构

  • 22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香港城市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上阿尔萨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作者

  • 226篇吴世康
  • 44篇张晓宏
  • 27篇姜永才
  • 22篇汪鹏飞
  • 13篇杨国强
  • 12篇戴光松
  • 11篇周丽丽
  • 11篇史向阳
  • 10篇梅明华
  • 9篇解宏智
  • 8篇汪鹏飞
  • 8篇孙曹民
  • 7篇刘天军
  • 7篇刘日新
  • 7篇岳玲
  • 7篇沈燕清
  • 6篇李述汤
  • 6篇李泽敏
  • 6篇陈懿
  • 6篇王辉

传媒

  • 73篇感光科学与光...
  • 37篇物理化学学报
  • 34篇化学学报
  • 18篇高分子学报
  • 17篇高等学校化学...
  • 12篇影像科学与光...
  • 5篇化学进展
  • 4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大学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0篇2005
  • 14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2篇2001
  • 13篇2000
  • 17篇1999
  • 13篇1998
  • 8篇1997
  • 16篇1996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萘直链多胺化合物的荧光pH效应及核苷磷酸盐的分子识别被引量:2
2002年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ADP、AMP),发现所研究的化合物如N-(2-氨乙基)-N'-(2-犤(1-萘甲基)氨乙基犦)乙二胺(化合物3),其荧光可被不同的核苷磷酸盐所猝灭.以Stern-Volmer常数(KSV)或猝灭常数(Kq)作为评估猝灭能力大小的标准表明,不同核苷磷酸盐的猝灭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其中ATP有着对化合物3荧光最大的猝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尺寸的匹配和化合物中基团的空间合理排布是化合物和核苷磷酸盐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根据,而猝灭则强烈地依赖于这类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利用化合物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识别各种不同的核苷磷酸盐.
梅明华阎晶晶吴世康
关键词:分子识别分子相互作用阳离子识别
二苯基吡唑啉衍生物发光态构象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工作在合成了几种不同结构吡唑啉衍生物的基础上,测定了它们在相同极性,不同粘度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表明:和1-位氮原子相联苯基的旋转松弛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光具有决定意义,通过对化合物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内和在冻结与流动条件下(低温与室温下)荧光强度的比较,证明了二苯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发光态具有扭曲构象.
杨国强吴世康
关键词:吡唑啉衍生物发光荧光增白剂
以香豆素为基用以识别氟离子的新型比色化学传感器被引量:8
2008年
以香豆素作为发色团,胺基为氢键供体,以—C=N键桥连设计合成了可裸眼识别氟离子的化学传感器1,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乙腈中它可以高选择性识别氟离子,光谱红移70 nm,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紫色,而其它离子如Cl^-、Br^-、I^-、H_2PO_4^-、NO_3^-、HSO_4^-、AcO^-等均不影响其对氟离子的识别.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考察其识别机制,表明传感分子通过与F^-间的质子转移反应,使整个体系电子离域,分子内电荷转移更加显著,从而导致吸收光谱大幅红移.
郭航鸣刘卫敏盛瑞隆王芳汪鹏飞吴世康
关键词:香豆素氟离子
对两种苯腙类化合物识别F-机理的理论研究
<正>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C.J.Pedersen,J.M.Lehn和D.J.Cram,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才被人们真正地认识到,超分子化学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的科研领域。利用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分子识别研究...
孙昊周丽丽张瑞勤张晓宏吴世康王荣顺
文献传递
核苷磷酸盐对含双芘侧链荧光敏感器化合物的荧光猝灭与分子识别被引量:2
1999年
合成了一种在水溶液中对核苷磷酸盐ATP,ADP,AMP阴离子具有识别能力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分子——化合物1.通过检测化合物1在水溶液中芘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强度随核苷磷酸盐、腺嘌呤等的加入而引起的变化,求出不同校苷磷酸盐及腺嘌呤对芘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的猝灭常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荧光发射强度随不同核苷磷酸盐引入而发生的变化计算出化合物1对不同核苷磷酸盐进行配位的配位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1对ATP有着良好的识别和选择功能.此外,还利用分子力学的计算方法对化合物1及其与核苷磷酸盐形成配合物后的分子构象及几何尺寸作了计算,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华平汪鹏飞吴世康
关键词:分子识别荧光AMPATPADP
一类以光度法进行检测的新型阴离子敏感化合物被引量:5
2004年
对 6种带羟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1 ,4,5 ,6含氰基基团 )及与不同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识别进行了研究 .发现化合物 2 ,3 ,5 ,6均对 F- 离子有优良的检测能力 ,并对 H2 PO- 4有一定的响应能力 ,其中化合物 2对 Ac O-离子也有一定的响应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丽丽张晓宏吴世康
关键词:比色法氢键相互作用
光催化中表面等离子体与半导体间的电子转移与能量转移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表面等离子诱导的光催化反应由于可在阳光激发下通过电子转移、电荷分离进行选择性光氧化还原反应,引起了有机化学与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近年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等离子光催化领域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如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可见光激发、LSPR的生成、贵金属与半导体材料间的电子转移、贵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间的等离子诱导共振能量转移(PIRET),以及等离子光催化体系的结构和组成等,这些方面对体系光催化能力的影响。
吴世康
关键词:电子转移
过氧化苯甲酰的光敏电荷转移分解反应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1991年
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光诱导分解曾为许多工作者所注意。Walling和Gibian认为:以二苯酮为敏化剂时,BPO的敏化光解是通过三重态的能量转移过程。Encinas和Lissi则认为敏化是通过单重激发态使激发能转移至过氧化物基态的热振动态,从而导致过氧化物的分解。Tokumarur是最早提出过氧化苯甲酰光敏化诱导分解过程中存在着激基复合物(Exciplex)的可能性。
刘日新王新吴世康
关键词:BPOMMA
2,4,6-三苯基氧鎓盐分子内旋转受阻对其发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研究了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和旋转自由的2,4,6-三苯基氧盐的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时,氧盐化合物在激发态时引起的分子内极化程度比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氧盐化合物大,即在激发态时旋转受阻氧盐化合物发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较强;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随溶剂粘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大,但旋转受阻化合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实验结果还表明,4-位取代苯基旋转受阻对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不利。
陈懿吴世康
关键词:荧光发射发光行为
新型含硫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及其光解机理
1995年
本工作合成了硫代α-萘甲酸-s-苯酯和硫代苯甲酸-s-苯并噻唑酯,对其光化学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由于萘基和苯并噻唑基的引入,有效地增加了该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光谱范围,并在受光激发后,可观察到有荧光发射。工作中发现,硫代α-萘甲酸-s-苯酯荧光发射强度会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加强,这是因该化合物光解时生成了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α,α′-联萘;但在硫代苯甲酸-s-苯并噻唑酯的光解中观察不到上述现象,文章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苏京京戴光松吴世康
关键词:光引发剂光解反应含硫化合物荧光光谱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