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体外循环
  • 9篇外循环
  • 9篇吸入
  • 7篇婴幼
  • 7篇婴幼儿
  • 5篇氧化氮
  • 5篇一氧化氮
  • 5篇吸入NO
  • 4篇影响及意义
  • 4篇吸入一氧化氮
  • 3篇细胞因子变化
  • 3篇活性
  • 3篇肺表面
  • 3篇肺表面活性
  • 3篇肺表面活性物...
  • 3篇肺功
  • 3篇肺功能
  • 3篇表面活性物质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泉州市儿童医...

作者

  • 16篇吴伟平
  • 11篇杨顺章
  • 10篇刘海波
  • 10篇张志孟
  • 9篇张光磊
  • 7篇陈宏伟
  • 6篇郑理玲
  • 5篇孙少芳
  • 2篇黄东娇
  • 2篇廖崇先
  • 1篇谢纳新
  • 1篇陈良才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的血压控制经验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回顾3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资料,总结控制血压综合治疗经验。方法 30例病例中,DeBakeyⅠ型1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联合应用硝普钠和美托洛尔快速平稳控制血压,收缩压90~11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60~80mmHg,心率50~70次/min。16例手术治疗:5例行Bentall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其中全弓置换及软象鼻手术1例;8例介入治疗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14例采取保守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住院治愈率80%。血压控制达目标水平,手术无死亡,无脑梗死、心肌梗死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14例中,死亡6例。结论硝普钠静脉微量泵输注及美托洛尔口服联合控制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肯定的临床疗效。早期明确诊断和围手术期平稳控制血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郑理玲陈宏伟吴伟平谢纳新杨顺章
关键词:美托洛尔硝普钠主动脉夹层
吸入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10^-6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测定TNF-α、IL-8、IL-10。结果NO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TNF-α、IL-8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O能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活性,故可减轻体外循环并发症。
刘海波张志孟张光磊杨顺章吴伟平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
心肌胰岛素抵抗对心力衰竭大鼠p38MAPK表达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肌胰岛素抵抗在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组,每组24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缝扎术建立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模型。在离体心脏灌注工作试验中,测定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氧化率及其在胰岛素刺激下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以免疫蛋白印迹杂交法检测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心肌梗死后导致心脏明显扩张、射血分数下降(〈0.50)。在基础状态下心肌葡萄糖氧化正常,但脂肪酸氧化显著减低。胰岛素对底物氧化的作用明显受损,表现为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氧化增加的程度和脂肪酸氧化降低的程度都显著下降。心肌梗死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p38MAPK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引起局部的底物氧化水平的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p38MAPK表达下降。心肌胰岛素抵抗与线粒体受损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有关,调节p38MAPK表达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郑理玲陈良才吴伟平陈宏伟张志孟
关键词:心肌胰岛素心肌胰岛素抵抗
吸入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cGMP、ICAM-1的影响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环磷酸鸟苷(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4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用于cGMP、ICAM-1的测定。同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NO组cGMP、SaO2和PaO2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ICAM-1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O能抑制白细胞的粘附、聚集和激活,改善肺微循环,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并发症。
刘海波张光磊杨顺章吴伟平张志孟
关键词:体外循环环磷酸鸟苷细胞间粘附分子-1
吸入一氧化氮对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婴幼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CPB)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NO。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h,1~2h,2~3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同时各时相点以少量生理盐水灌洗气道,分别测定气道吸出物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总蛋白(TP)值,计算SatPC/TPL和SatPCfT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O组VD/VTP(A-a)O2明显下降(P〈0.01),OI、CaO2升高(P〈0.01);两组CPB后SatPC/TPL和SatPC/TP较CPB前明显降低(P〈0.01)。NO组SatPC/TPL和SatPC/TP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CPB中存在明显的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一定浓度的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刘海波杨顺章吴伟平张志孟张光磊
关键词: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
吸入一氧化氮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中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mg/L NO直至关胸。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3-4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并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组VD/VT、P(A-a)O2、OI明显下降(P〈0.05),CaO2升高(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婴幼儿CPB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10^-6mg/L 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刘海波杨顺章张志孟张光磊吴伟平黄东娇孙少芳
关键词:体外循环呼吸功能试验一氧化氮
吸入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刘海波张光磊杨顺章吴伟平张志孟
瓣膜置换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18例配对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而未行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5岁,房颤持续时间1~10年,平均5年,左心房内径为44~67 m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3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5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 h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行瓣膜替换术的同时行附加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疗效良好,安全简便.
郑理玲廖崇先陈宏伟吴伟平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二尖瓣置换术
吸入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NO 组,NO 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 直至关胸...
刘海波张光磊杨顺章吴伟平张志孟
文献传递
体外循环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32例非急诊手术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16例)和经典预充组(16例).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置换过程中严密监视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以上.整个过程依患者血流动力学耐受程度决定.经典预充组: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两组患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 ℃~35.5 ℃,流量 2.5~2.8 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先完成全部远端吻合口后,开放升主动脉再逐一完成近端吻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37 min,平均每例搭桥3.0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 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85±16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 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90%自体血预充组患者围术期免于输血,而经典预充组患者未输血比例为68%.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和体外循环后6 h动脉血IL-6水平低于经典体外循环组(P<0.05).经典预充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IL-8、TNF-α水平高于自体血预充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应用自体血预充技术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一定程度地抑制IL-6、IL-8和TNF-α炎症介质的升高.
郑理玲廖崇先陈宏伟吴伟平孙少芳
关键词:体外循环全身性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