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娟

作品数:60 被引量:56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1篇细胞
  • 32篇骨髓
  • 13篇增生
  • 13篇骨髓增生
  • 13篇骨髓增生异常
  • 12篇异常综合征
  • 12篇增生异常综合...
  • 12篇贫血
  • 12篇综合征
  • 12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血细胞
  • 9篇造血
  • 8篇淋巴
  • 7篇血细胞减少
  • 7篇增多症
  • 7篇真性
  • 7篇真性红细胞增...
  • 7篇真性红细胞增...
  • 7篇重型
  • 7篇重型再生障碍...

机构

  • 3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60篇孙娟
  • 49篇邵宗鸿
  • 39篇刘鸿
  • 39篇施均
  • 33篇白洁
  • 32篇贾海蓉
  • 26篇何广胜
  • 24篇曹燕然
  • 23篇涂梅峰
  • 20篇杨天楹
  • 20篇付蓉
  • 18篇杨崇礼
  • 17篇王化泉
  • 17篇邢莉民
  • 16篇崔振珠
  • 11篇赵明峰
  • 11篇和虹
  • 9篇钱林生
  • 6篇李莉
  • 6篇王秀丽

传媒

  • 26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Chines...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70例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oomb’s试验
<正>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抗人球蛋白试验(BMMNC-Coomb’s)和流式细胞术(FACS) 检测骨髓细胞膜结合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我们以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悬液取代红细胞悬液分别...
孙娟曹增邵宗鸿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数量、亚群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总量、亚群(pDC 和mDC)比例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 CD40)表达,探讨 MDS 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形成机制。方法选取38例 MDS 患者及19名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 患者外周血中 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Linl^-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以及 CD80、CD86和 CD40在 DC 膜上的表达。结果低危 MDS 组、高危MDS 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DC 总量分别为(33.7±7.0)×10~6/L、(56.3±29.0)×10~6/L 和(12.1±1.4)×10~6/L(P<0.05),pDC 数量分别为(12.6±4.1)×10~6/L、(3.6±1.0)×10~6/L 和(6.6±0.7)×10~6/L(P>0.05),mDC 数量分别为(16.7±6.3)×10~6/L、(28.7±17.6)×10~6/L和(5.5±0.9)×10~6/L(P<0.05)。低危 MDS 组、高危 MDS 组和正常对照组 DC 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37±0.53)%、(3.58±1.39)%和(0.68±0.08)%(P<0.05),pDC 占 PBMNC 百分比分别为(0.82±0.29)%、(0.31±0.06)%和(0.37±0.04)%(P>0.05),mDC 占 PBMNC 百分比分别为(0.96±0.35)%、(1.51±0.70)%和(0.32±0.05)%(P<0.05)。低危 MDS 组、高危 MDS 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 CD80^+DC 分别为(30.6±11.8)×10~6/L、(2.3±0.9)×10~6/L 和(2.3±0.6)×10~6/L(P<0.05),CD86^+DC 分别为(25.1±7.4)×10.6/L、(12.4±6.3)×10~6/L 和(6.2±3.2)×10~6/L(P<0.05),CD40^+DC 分别为(2.8±1.0)×10~6/L、(1.5±0.9)×10~6/L 和(3.2±2.3)×10~6/L(P>0.05)。结论 MDS 患者外周血中 DC 数量增多、比例异常;以 mDC 增多为主,pDC 无明显增多;MDS 患者 DC高表达 CD80和 CD86,CD40表达不增高。提示 MDS 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呈递细胞(pD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抗原呈递细胞(mDC)却增多。这可能是导致MDS 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化泉邵宗鸿邢莉民付蓉涂梅峰孙娟贾海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树突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质量及其对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的反应。方法 ①采用阴性选择法富集CD34 + 细胞;②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5 例再障患者骨髓富集前后CD34 + 细胞百分率;③将富集后的细胞群在含不同的造血因子体系中培养,观察集落产率。结果 ①富集前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SAA)组、慢性再障(CAA) 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CD34 +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 .05 ±0.51) % 、(0.70±0.37)% 、(1.27±0 .45)% ,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富集后正常对照组、SAA 组和CAA组CD34 +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 .7±9 .7) % 、(12.4±7.5)% 和(17.1±11 .2)% ,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②在培养体系中单独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 或加入GCSF+ SCF、GMCSF+ SCF、IL3 + SCF,结果再障组与正常对照组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 的数量和对不同造血因子的反应差异无显?
陈桂彬邵宗鸿贾海蓉张益枝郑以州孙娟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Th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在免疫抑制治疗(immune suppressivetherapy,IST)恢复前后骨髓中辅助性Th细胞亚群改变情况及与造血功能的关系。
何广胜邵宗鸿和虹刘鸿白洁施均曹燕然涂梅峰孙娟贾海蓉杨崇礼
文献传递
长效睾丸酮合并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46
1998年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方法:长效睾丸酮(TLD)单用(15例)及合用环孢霉素A(CsA)(30例)治疗CAA45例。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并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TLD+CsA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单用TLD组的60.0%,且TLD+CsA组有效者骨髓造血祖细胞(BFU-E及CFU-GM)恢复明显优于单用TLD组有效者并更为迅速,两组间无效者骨髓BFU-E及CFU-GM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LD+CsA治疗CAA疗效不仅高于单用TLD,且其有效者血液学恢复更为完全。
邵宗鸿郑以州张益枝陈桂彬李莉孙娟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睾酮环孢霉素A
18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分析 185例PV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185例患者中 ,男 12 2例 ,女 6 3例。发病年龄 (5 2 .7± 14 .1)岁。初诊时血红蛋白为 (2 0 8.3± 2 1.2 )g/L。血常规三系增高 74例 (40 .0 % ) ,单纯血红蛋白增高 33例 (17.8%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白细胞增高 6 7例 (36 .2 %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血小板增高 11例(5 9% )。脾大 12 3例 (6 6 .5 % ) ,肝大 3例 (16 .2 % )。 2 5例患者检测Epo水平 ,9例 (36 .0 % )正常 ,16例 (6 4 .0 % )减低。 30例患者进行干 /祖细胞培养 ,5 7%CFU E增高 ,5 9%BFU E增高 ,其中 11例检测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 ,10例 (90 .9% )出现EEC。 82例 (44 .3% )发生血栓栓塞 10 3次 ,5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 (MF) ,1例发生继发肿瘤 ,2例死于栓塞。结论 PV是一种成年型骨髓增殖性疾病 ,极易并发栓塞 ,易检出EEC ,且血清Epo水平多减低 ,主要进展为MF。
白洁邵宗鸿井丽萍刘鸿施均赵明峰付蓉何广胜孙娟贾海蓉钱林生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症状
DA或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观察DA[柔红霉素 (DNR) 4 0mg第 1,2天 ,2 0mg第 3天 ;阿糖胞苷 (Ara C) 10 0mg d ,共 5d]或HA[高三尖杉酯碱 (HHT) 2~ 3mg d ,共 5d ;Ara C 10 0mg d ,共 5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例使用DA方案 ,5例应用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患者 ,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化疗均有效 ,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 6 6 %~ 10 0 % (中位数 75 % )。 6例检查PNH克隆患者治疗后 5例PNH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1例无变化。 6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 8例患者经治疗后 2例进步 ,6例明显进步。 7例依赖输血者中 6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DA或HA方案是治疗难治、复发性PN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曹燕然邵宗鸿贾海蓉孙娟刘鸿吴玉红秦铁军施均白洁何广胜付蓉赵明峰涂梅峰崔振珠杨天楹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克隆性疾病
72例BMMNC-Coombs实验阳性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实验(BMMNC-Coombstest)阳性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诱因、表现、血象、骨髓象、自身抗体类型及免疫...
刘鸿邵宗鸿李筱梅孙娟李梅于明华于成龙蔡文宇陈辉树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免疫性
文献传递
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功能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观察被引量:51
2004年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辅助性T(Th)淋巴细胞在此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 10名正常人的CFU GM、CFU E、BFU E ;采用RT PCR方法 ,检测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9例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和 10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 γ、IL 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 4、IL 10的基因表达。结果 初诊组、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组、正常对照组BMMNC培养CFU E、CFU GM、BFU E产率 ,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IL 10mRNA的表达在初诊组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经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趋于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mRNA的表达在所有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均无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引起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并非骨髓造血祖细胞本身质的异常 ,而是造血祖细胞以外的因素 ;Th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付蓉邵宗鸿刘鸿和虹孙娟赵明峰何广胜施均白洁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骨髓造血祖细胞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97年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邵宗鸿郑以州张益枝陈桂彬李莉孙娟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骨髓造血祖细胞造血功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