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妹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4篇锈菌
  • 4篇叶锈菌
  • 3篇转录
  • 3篇转录组
  • 2篇悬浮细胞
  • 2篇幼胚
  • 2篇愈伤
  • 2篇转录因子
  • 2篇转录组测序
  • 2篇细胞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过敏性反应
  • 2篇CA2+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机制
  • 1篇悬浮细胞系
  • 1篇叶片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保定市力达塑...
  • 1篇北京诺禾致源...

作者

  • 8篇乔妹
  • 5篇王冬梅
  • 4篇侯春燕
  • 4篇韩胜芳
  • 3篇刘娜
  • 3篇陈琰
  • 1篇张洁
  • 1篇刘刚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水务世界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麦悬浮细胞应答激发子刺激的过敏性反应中Ca^(2+)和NO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以感染叶锈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片细胞间隙液IWF-260作为激发子,刺激小麦品种洛夫林10和郑州5389的悬浮细胞,探讨由激发子引发悬浮细胞过敏性反应中Ca2+和NO的变化及相互作用。以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和DAF-FM DA分别对细胞内Ca2+和NO进行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药物学实验对Ca2+和NO的产生机制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悬浮细胞的[Ca2+]cyt水平对激发子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叶锈菌小种表现不亲和的洛夫林10悬浮细胞分别在激发子刺激后330秒和700秒出现2个钙峰;而对该小种表现亲和的郑州5389悬浮细胞在激发子刺激后[Ca2+]cyt水平稍有波动但变化不明显。药物学实验证明,[Ca2+]cyt的升高依赖于胞外钙离子内流,钙离子与激发子刺激诱发的过敏性防卫反应紧密相关。同样,在激发子刺激后,洛夫林10悬浮细胞出现1个NO峰,而郑州5389悬浮细胞胞质NO变化不明显。药物学实验初步证明,NO的产生与胞外钙离子内流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在小麦悬浮细胞应答激发子刺激诱发的过敏性反应中,NO可能在钙的下游发挥作用。
乔妹孙嘉炜陈琰韩胜芳侯春燕刘刚王冬梅
关键词:CA2+激发子NO悬浮细胞
小麦“5389”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条件摸索被引量:2
2010年
以小麦"5389"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培养基中2,4-D、KT、ABA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2,4-D 3.0 mg/L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最高达93.42%;在MS+2,4-D 1.0 mg/L+KT 0.1 mg/L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获得松脆型愈伤组织,以MS+2,4-D1.0 mg/L+KT 0.1 mg/L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建立了状态良好的悬浮培养细胞。
乔妹陈琰张洁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小麦“5389”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
本试验以小麦高感叶锈品种“5389”的幼胚和成熟胚为试材,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获得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以及悬浮细胞系的植株再生。为在单细胞水平探讨小麦抗叶锈生理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善小麦抗叶...
乔妹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幼胚胚性愈伤
文献传递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转录组分析及抗病转录因子的发掘
本课题组多年来从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属于专化性非常强的活体寄生真菌,在不亲和组合中小麦通过过敏性反应(Hy...
刘娜孙嘉炜乔妹韩胜芳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转录因子转录组测序
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转录组数据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选取小麦近等基因系Tc Lr26与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分别组成不亲和及亲和组合,通过Illumina/Solexa平台的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形成转录本,对所有转录本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以及蛋白编码区的预测。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片段经de novo拼接共得到87291条平均长度866 bp的Unigenes;通过功能聚类,分别获得25个COG分类、55个GO功能亚类和128条KEGG通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相对于亲和组合,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叶锈菌后8 h上调Unigenes4037条,下调Unigenes 1949条;接种后24 h,上调Unigenes 2122条,下调Unigenes 3248条。其中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钙信号通路,活性氧爆发及S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有差异表达,在接种后8 h所表达的差异基因可能与基础防卫反应诱发密切相关,而在接种后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Lr26介导的过敏性防卫反应表达有紧密联系。这为深入分析和发掘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及系统研究小麦抗锈病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娜乔妹孙嘉伟陈琰侯春燕韩胜芳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转录组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管土共同作用”机理探讨
2019年
埋地塑料排水管材的材料性质决定了其作埋地排水管道使用时是按照“管土(回填土)共同作用”机理承受外部压荷载的。即由塑料排水管材自身的环刚度和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回填土和基槽两侧原状土的变形模量)两家共同来完成抵抗外来各种负载。这样就产生了在不同情况下谁出力多少的问题,需要探讨。在塑料管材埋地铺设中,应高度重视土在增大综合变形模量中的作用,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管材管径的大小,合理设计土(回填土)的类型,井进行变形验算是十分必要的。
乔妹乔五一李艳英
关键词:塑料管材环刚度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转录组分析及抗病转录因子的发掘
本课题组多年来从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属于专化性非常强的活体寄生真菌,在不亲和组合中小麦通过过敏性反应(Hy...
刘娜孙嘉炜乔妹韩胜芳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转录因子转录组测序
文献传递
小麦-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R诱发的信号转导机制及Ca2+介导的基因表达分析
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引发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广泛的小麦病害,流行年份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寄主抗病机制的研究是控制这类病害最经济、有效、可...
乔妹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过敏性反应信号转导机制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