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琰

作品数:27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小麦
  • 6篇细胞间隙液
  • 5篇锈菌
  • 5篇叶锈菌
  • 5篇细胞
  • 5篇教学
  • 4篇悬浮细胞
  • 4篇愈伤
  • 4篇NO
  • 4篇
  • 4篇CA2+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愈伤组织
  • 3篇实验教学
  • 3篇硝酸还原酶
  • 3篇还原酶
  • 3篇基因
  • 3篇激发子

机构

  • 2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诺禾致源...
  • 1篇河北省环保产...

作者

  • 26篇陈琰
  • 22篇王冬梅
  • 9篇韩胜芳
  • 9篇张洁
  • 8篇侯春燕
  • 8篇刘娜
  • 5篇刘刚
  • 3篇陈阳辉
  • 3篇乔妹
  • 3篇刘静
  • 3篇任丽梅
  • 2篇马云鹏
  • 1篇于秀梅
  • 1篇商蕾
  • 1篇窦世娟
  • 1篇张孟臣
  • 1篇侯名语
  • 1篇李丹丹
  • 1篇潘延云
  • 1篇孙永媛

传媒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被引量:9
2009年
目前,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生化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地积累和丰富。由于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时数一减再减,课程内容增多和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凸显。根据近几年对生化教学的一些体会,从调整教学内容、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扩展学生学习途径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及措施。
刘刚于秀梅陈琰张洁窦世娟侯春燕韩胜芳王冬梅
关键词:生物化学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转录组数据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选取小麦近等基因系Tc Lr26与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分别组成不亲和及亲和组合,通过Illumina/Solexa平台的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形成转录本,对所有转录本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以及蛋白编码区的预测。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片段经de novo拼接共得到87291条平均长度866 bp的Unigenes;通过功能聚类,分别获得25个COG分类、55个GO功能亚类和128条KEGG通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相对于亲和组合,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叶锈菌后8 h上调Unigenes4037条,下调Unigenes 1949条;接种后24 h,上调Unigenes 2122条,下调Unigenes 3248条。其中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钙信号通路,活性氧爆发及S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有差异表达,在接种后8 h所表达的差异基因可能与基础防卫反应诱发密切相关,而在接种后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Lr26介导的过敏性防卫反应表达有紧密联系。这为深入分析和发掘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及系统研究小麦抗锈病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娜乔妹孙嘉伟陈琰侯春燕韩胜芳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转录组
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培养条件的优化与筛选
2011年
[目的]优化和筛选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培养的条件。[方法]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附加不同浓度K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影响,并通过调整2,4-D、KT和蔗糖的浓度及初始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小麦洛夫林10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中不宜加入KT;初始接种量为1.5 g,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2.00 mg/L 2,4-D、0.05~0.10 mg/L KT和30.00g/L蔗糖,最有利于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的稳定。[结论]为以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深入开展小麦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琰张洁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
阜平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在当前“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是新形势下应对经济下行的生力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地方的要求,而且是全社会共同...
陈琰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资源利用
IWF诱导小麦悬浮细胞产生NO及其与Ca2+的关系
以感染叶锈菌的小麦叶片细胞问隙液IWF-260作为激发子,刺激小麦洛大林10悬浮细胞,探讨悬浮细胞受激发子刺激引发的NO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试验采用Greiss试剂法及荧光分子探针DAF-2DA标记法检测胞内...
陈阳辉刘静陈琰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NO细胞间隙液一氧化氮合酶硝酸还原酶
文献传递
低磷胁迫对大豆根系生长特性及分泌H^+和有机酸的影响被引量:25
2011年
以不同基因型大豆nf37和冀黄13为材料,溶液培养法研究大豆根系周围的酸化现象,并通过对大豆根干重、根冠比以及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来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根系均能主动向外界环境分泌H+;经HPLC分析得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分泌的有机酸;当向培养介质中添加枸溶性磷肥后,不同基因型大豆均可有效利用这一难溶性磷肥。无论是H+分泌量、有机酸分泌量还是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耐低磷基因型大豆(nf37)都显著高于磷敏感基因型大豆(冀黄13)。表明,低磷胁迫均导致不同基因型大豆根系向介质中分泌H+和有机酸,同时还诱导大豆根系的加速生长,各项指标在耐低磷和磷敏感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的原因。
张振海陈琰韩胜芳张孟臣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低磷胁迫有机酸枸溶性磷肥
建立小麦洛夫林10悬浮系初探被引量:13
2005年
以小麦洛夫林10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愈伤诱导和愈伤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2,4-D3.0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最高达94.03%;在MS+2,4-D1.0+KT0.1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获得松脆型愈伤组织,以此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建立了状态良好的悬浮培养细胞。为进一步在单细胞水平探讨激发子诱导寄主产生防卫反应的生理机制提供了便利的试验体系。
陈琰张洁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2008年
通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细胞工程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实验技能训练,完善考核制度,探讨加强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张洁陈琰王冬梅刘刚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
小麦悬浮细胞应答激发子刺激的过敏性反应中Ca^(2+)和NO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以感染叶锈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片细胞间隙液IWF-260作为激发子,刺激小麦品种洛夫林10和郑州5389的悬浮细胞,探讨由激发子引发悬浮细胞过敏性反应中Ca2+和NO的变化及相互作用。以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和DAF-FM DA分别对细胞内Ca2+和NO进行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药物学实验对Ca2+和NO的产生机制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悬浮细胞的[Ca2+]cyt水平对激发子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叶锈菌小种表现不亲和的洛夫林10悬浮细胞分别在激发子刺激后330秒和700秒出现2个钙峰;而对该小种表现亲和的郑州5389悬浮细胞在激发子刺激后[Ca2+]cyt水平稍有波动但变化不明显。药物学实验证明,[Ca2+]cyt的升高依赖于胞外钙离子内流,钙离子与激发子刺激诱发的过敏性防卫反应紧密相关。同样,在激发子刺激后,洛夫林10悬浮细胞出现1个NO峰,而郑州5389悬浮细胞胞质NO变化不明显。药物学实验初步证明,NO的产生与胞外钙离子内流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在小麦悬浮细胞应答激发子刺激诱发的过敏性反应中,NO可能在钙的下游发挥作用。
乔妹孙嘉炜陈琰韩胜芳侯春燕刘刚王冬梅
关键词:CA2+激发子NO悬浮细胞
植物生理综合实验教学:氮、磷、钾缺素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缺素实验和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实验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较好的综合性实验,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观察分析以及在本科二年级阶段即尝试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本文是在5...
邵艳军韩建民王凤茹刘娜陈琰侯明宇
关键词:综合实验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