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丽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葡萄
  • 8篇灰葡萄孢
  • 6篇拟南芥
  • 4篇致病力
  • 4篇突变体
  • 3篇相关基因
  • 2篇亚细胞
  • 2篇亚细胞定位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过程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基因
  • 2篇细胞定位
  • 2篇抗病
  • 2篇功能分析
  • 2篇发育
  • 2篇T-DNA插...
  • 2篇T-DNA插...

机构

  • 1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4篇董丽萍
  • 13篇邢继红
  • 12篇董金皋
  • 6篇王冠宇
  • 5篇韩建民
  • 4篇张靖
  • 4篇赵斌
  • 3篇赵福鑫
  • 3篇司贺龙
  • 3篇李培芬
  • 2篇赵斌
  • 2篇郑会欣
  • 2篇时翠平
  • 2篇王敏
  • 2篇郑旭
  • 1篇郝志敏
  • 1篇瓮巧云
  • 1篇张金林
  • 1篇曹志艳
  • 1篇闫淑娟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明确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该基因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并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cKMO及其编码产物进行分析。扩增BcKMO的编码区,与pBARKS1-eGFP载体连接,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转化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对所获得转化子进行鉴定;对野生型菌株BC22、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表型(菌落形态、菌丝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等)和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BcKMO编码犬尿氨酸单氧酶(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KMO),含有单氧酶FAD的保守结构域和4个类似芳香环羟化酶(Aromatic-ring hydroxylase-like)的基序,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Rossmann卷曲NAD(P)(+)-结合蛋白(Rossmann-fold NAD(P)(+)-binding proteins,gi156049701)和从线嘴壳(Ophiostoma piceae)的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FAD-dependent oxidoreductase,gi512192943)同源性较高。成功构建了BcKMO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转化方法,转化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获得了草胺膦抗性的转化子;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鉴定转化子,获得了BcKMO的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对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表型进行了分析,发现BCG183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减慢,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菌丝纤细;回复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基本一致,均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致病力分析发现,BCG183突变体在芸豆叶片和黄瓜叶片上的致病力均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结论】灰葡萄孢BcKMO正调控病菌的生长、发育,负调控病菌的致病力。
李培芬赵福鑫董丽萍郑会欣赵斌张靖司贺龙邢继红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突变体生长发育致病力
灰葡萄孢菌核形成缺陷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2016年
本研究通过筛选灰葡萄孢的ATMT突变体库,获得了1株不形成菌核,孢子产量明显减少,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明显增强的菌株BCt4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明该菌株为遗传稳定的单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通过TAIL-PCR技术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与灰葡萄孢数据库比对表明:T-DNA插入位点位于基因BC1G_02176.1的外显子2中。该基因编码区长1 206bp,含1个54bp内含子,编码383个氨基酸,基因功能未知。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发育、菌核形成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董丽萍王敏张娇刘媛媛赵斌张静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致病力突变基因
灰葡萄孢BcPDR1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
本实验室前期从灰葡萄孢ATMT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一株致病力丧失的突变体BCt89,明确了其突变基因为BcPDR1;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初步确定了BcPDR1基因在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利用互补回...
董丽萍
关键词:灰葡萄孢生长发育致病机制
文献传递
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获得灰葡萄孢的致病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基因功能,筛选灰葡萄孢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了一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Ct98。利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突变体BCt98进行鉴定。利用TAIL-PCR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突变体BCt98中T-DNA插入位点位于BC1G_07014.1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上。利用RT-PCR技术,确定了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为BC1G_07014.1。突变体BCt98生长速度较快,菌落颜色较浅,菌丝较为致密,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且胞壁降解酶(PMG、PG和Cx)及毒素活性较野生型明显增强。表明BC1G_07014.1基因在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和毒素活性。
王敏董丽萍赵斌郑旭司贺龙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突变基因
拟南芥T1N6_2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高效表达
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_22,明确了该基因主要通过SA、JA 信号途径正调控拟南芥抗灰葡萄孢过程,负调控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胞杆菌过程.本研究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的cDNA为模板扩增T1N6_22基...
蒋琛茜樊锦涛王冠宇董丽萍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
灰葡萄孢BcCYP51蛋白的同源模建及其与烯唑醇类药物分子对接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能引起至少235种蔬菜和果树的灰霉病,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灰葡萄孢甾醇14a-去甲基化酶(BcCYP51)是抗真菌药物中的重要...
赵斌董丽萍张金林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分子对接
转录因子AtMYB73参与拟南芥抗病、抗旱的功能研究
邢继红董金皋郑旭张靖司贺龙时翠平王凤茹贾娇赵斌樊锦涛蒋琛茜王冠宇刘宁臧金萍巩校东贾慧张利辉郝志敏曹志艳谷守芹韩建民闫淑娟董丽萍黄聪聪王敏等
该项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tMYB73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了R2R3-MYB家族22亚族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冗余性和多样性。利用功能互补实验,明确了AtMYB73为拟南芥抗核盘菌的正调控因子,为拟南...
关键词:
关键词:拟南芥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
AP22.65基因调控拟南芥开花的机制分析
2014年
为揭示AP22.65基因在拟南芥开花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AP22.65基因与拟南芥开花调控途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拟南芥ap22.65突变体中赤霉素途径基因SPY,光周期途径基因GI、CO和FT,春化途径基因VNR2、VIN4和FLC,整合途径基因LFY、TFL1和EMF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FVE、CCA1、VNR1和SOC1表达变化不明显。CO超表达突变体WT/CO和spy、gi、lhy突变体中AP22.65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上调,而FLC超表达突变体WT/FLC中AP22.65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春化处理后,ap22.65、回复及超表达突变体的花期和AP22.65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明显;赤霉素处理后,ap22.65突变体的花期明显延迟,且AP22.65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明确AP22.65基因主要参与光周期途径和赤霉素途径调控拟南芥开花。
张靖樊锦涛蒋琛茜王冠宇董丽萍邢继红
关键词:拟南芥开花
灰葡萄孢犬尿氨酸单氧酶基因BcKMO调控病菌致病力的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揭示灰葡萄孢犬尿氨酸单氧酶基因BcKMO(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调控病菌致病力的机制,阐明灰葡萄孢致病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DNS和Hoffman方法,对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酶(PG)、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进行分析;提取灰葡萄孢野生型和BCG183、BCG183/BcKMO突变体的粗毒素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利用溴百里酚蓝显色试验,对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的产酸能力进行分析;利用洋葱表皮穿透试验,检测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的穿透能力;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中已知致病相关基因腺苷酸环化酶编码基因Bac、异源三聚体G-蛋白G?亚基基因Bcg2和Bcg3、蛋白激酶调节亚基基因PkaR、MAP激酶编码基因Bmp1和Sak1、MAP激酶Bmp3和BcSak1下游的靶基因Bcreg1、TCHK-MAPK信号途径基因Bos1、亲环蛋白A编码基因Bcp1、小G蛋白基因Ras2、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cpg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的表达水平。【结果】突变体BCG183中的PMG和PG的酶活性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CX、PGTE和PMTE的酶活性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没有明显差别;突变体BCG183的毒素活性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突变体BCG183的产酸能力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减弱;突变体BCG183能够穿透洋葱表皮,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没有明显差别;突变体BCG183中已知致病相关基因Bac、Bcg2、Bcg3、PkaR、Bmp1、Sak1、Bcreg1、Bos1、Bcp1、Ras2、Bcpg1和Sod1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结论】灰葡萄孢BcKMO通过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毒素活性、产酸能力、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病菌的致病力。
李培芬赵福鑫董丽萍郑会欣赵斌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突变体致病力
拟南芥T1N6_2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拟南芥T1N6_ 22基因编码的蛋白为NAD (P)结合Rossmann-折叠蛋白家族的成员,具有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短链氧化还原酶活性,参与植物体内各种催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实验室前期获得了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_...
蒋琛茜樊锦涛王冠宇董丽萍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GFP亚细胞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