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赟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手术
  • 6篇外科
  • 6篇疗效
  • 6篇颅内
  • 5篇动脉瘤
  • 5篇出血
  • 4篇血管
  • 4篇显微外科
  • 3篇动脉瘤破裂
  • 3篇动脉瘤性
  • 3篇动脉瘤性蛛网...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外科治疗
  • 3篇网膜
  • 3篇细胞

机构

  • 18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0篇张红赟
  • 16篇邢振义
  • 10篇郑杰
  • 8篇孙来广
  • 7篇王磊
  • 4篇陈凤国
  • 3篇刘善贤
  • 1篇薛艺红
  • 1篇张风江
  • 1篇庞长河
  • 1篇赵洪洋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常见急性疾病,根据诱因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2类。自发性SAH的年发病率约为(6~10.5)/10万,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SAH约占85%。动脉瘤破裂致SAH及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且病死率较高[1]。作者通过分析动脉瘤性SAH的手术相关资料,旨在为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手术治疗时间、策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数据参考依据。
张红赟陈凤国邢振义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01—2021-12收治的73例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组(手术组,43例)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近期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缺血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结果 手术组43例患者中,40例(93.02%)术中吻合段血管的畅通性良好,25例(58.14%)术后存在新生血管生成。随访6个月期间,手术组有32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善,9例患者无明显变化,2例患者恶化。对照组仅有5例改善,6例恶化,19例无明显变化。远期卒中结果提示,手术组发生TIA、RIND各1例,均未发生进展性及完全性脑卒中。对照组发生TIA15例,RIND12例,进展性脑卒中4例,完全性脑卒中4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Rankin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Ranki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能够降低远期卒中发生率,并能一定程度上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刘善贤王磊张红赟郑杰邢振义
关键词:远期疗效
E2F8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E2F8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E2F8的表达水平差异,收集我院收治的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105例和12例正常脑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blot、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2F8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意义。通过小干扰RNA(siRNA)沉默E2F8,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U87增殖的作用。结果分别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和采用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胶质瘤标本,可见胶质瘤E2F8的表达水平(-1.54±0.68)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3.66±0.38),Kaplan-Meier分析表明E2F8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低表达患者为3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进一步采用siRNA沉默U87中E2F8的表达,分别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检测,E2F8沉默后,U87-E2F8-siRNA组的吸光度值和集落形成率均显著低于U87-siRNA-NC组(P=0.005)。结论E2F8在胶质瘤中存在显著的高表达现象,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时间。
邢振义张红赟孙来广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预后
STA-MCA吻合联合硬膜翻转术+颞肌贴敷与STA-MCA吻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临床对比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联合硬膜翻转术+颞肌贴敷治疗成人烟雾病(MMD)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6-2021-12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成人MMD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STA-MCA吻合联合硬膜翻转术+颞肌贴敷组(联合组)与STA-MCA吻合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平均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术后3个月时行DSA检查,采用松岛分级评价颅内血管重建情况。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联合组34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的Vm、PI、CBF、TTP水平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Vm、CBF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I、TTP水平和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其中联合组患者的Vm和CB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I、TTP水平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的血管重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MCA吻合联合硬膜翻转术+颞肌贴敷治疗成人MM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有助于提高血管重建率。
刘善贤王磊张红赟郑杰邢振义
关键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颞肌贴敷
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选出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入选患者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1例死亡(2.22%),5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1.11%),7例重度残疾(15.56%),17例轻度残疾(37.78%),15例恢复良好(33.33%)。结论 给予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死亡率较低。
张红赟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
zeste同源物2的增强子和人类mutL同源物1通过激活丝裂原细胞外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调控神经胶质瘤的增殖
2024年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2的增强子(EZH2)和人类mutL同源物1(hMLH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靶向抑制EZH2和hMLH1和hMLH1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分析两组的增殖能力。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EZH2(7.97±0.14、6.00±0.18、6.24±0.11,t=83.80、47.18、83.55)和hMLH1(6.15±0.08、3.93±0.17、4.25±0.12,t=103.700、29.800、45.510)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87胶质瘤细胞的siRNA转染导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对照组(68.2±14.8),EZH2敲低组(33.5±13.1),hMLH1敲低组(43.1±10.0)。敲低EZH2和hMLH1表达后增强转染细胞凋亡(t=3.041、2.934,P<0.05)。沉默后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的比例下调,p-MEK(t=5.590、6.548,P<0.05)和p-ERK1的水平降低(t=10.730、9.260,P<0.05)。与单独转染EZH2-siRNA和hMLH1-siRNA比较,EZH2-siRNA和hMLH1-siRNA共转染的U-87细胞中,抑制作用增强(t=6.425、7.273,P<0.05)。结论:对EZH2和hMLH1的抑制可能通过激活MEK/ERK途径影响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和细胞死亡。
张红赟邢振义张风江董剑锋郑杰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增殖
改良自体颅骨缺损后颅骨修补1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的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存自体颅骨、改良保存自体颅骨、高分子聚合材料、钛金属板进行修补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保存自体颅骨修补45例中:26例皮下积液,4例感染,2癫痫;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50例中:12例皮下积液,0例感染,1例癫痫;高分子聚合材料修补30例中:15例皮下积液,10例感染,5例癫痫;钛金属板修补30例中:11例皮下积液,3例感染,4例癫痫。结论: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术后常有并发症出现,但保存改良自体颅骨修补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
邢振义郑杰孙来广张红赟梁书峰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
甘露醇在幕上脑膜瘤术后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幕上脑膜瘤术后甘露醇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28例幕上脑膜瘤患者术后甘露醇的使用时间、头颅CT复查结果、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状态,探讨甘露醇的应用效果和需注意的问题。结果甘露醇使用后1/2h颅内压平均由20mmHg降为13mmHg(P<0.05),停用甘露醇当日复查头颅CT,71.4%的患者脑水肿基本消失。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8.6%、7.1%和3.6%。结论幕上脑膜瘤术后应用甘露醇可以有效的减轻脑水肿,但是要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和肾功能。
邢振义孙来广郑杰张红赟梁书峰
关键词:甘露醇脑膜瘤术后颅内压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γ刀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对96例γ刀术后满2年的脑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4.3年,2例死亡,2例再行手术治疗。病灶再出血者6例,33例癫痫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3例病灶缩小,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41例出现脑水肿,5例症状加重。结论1刀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其疗效与脑CA的部位、病程、体积、照射剂量相关;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张红赟赵洪洋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
原发性高血压桥脑出血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超早期(<6小时)显微外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桥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桥脑背侧原发性高血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颞下入路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以头颅CT显示脑干出血最大层面面积占该层脑干面积的...
郑杰邢振义孙来广张红赟王磊薛艺红
关键词:显微外科治疗临床疗效预后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