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忠均

作品数:112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21篇肝移植
  • 16篇肝癌
  • 15篇血管
  • 14篇蛋白
  • 14篇肝细胞
  • 12篇动脉
  • 12篇溶酶
  • 12篇纤溶
  • 12篇纤溶酶
  • 12篇纤溶酶原
  • 12篇纤溶酶原激活
  • 12篇纤溶酶原激活...
  • 12篇激活物
  • 11篇转染
  • 10篇术后
  • 10篇组织纤溶酶原...
  • 10篇基因
  • 8篇增殖
  • 6篇器官

机构

  • 10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海南省药物研...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2篇吴忠均
  • 17篇时德
  • 15篇郑树森
  • 14篇李德卫
  • 12篇魏续福
  • 12篇刘锐
  • 10篇黄德荣
  • 9篇朱宇
  • 7篇杜成友
  • 7篇张国庆
  • 6篇廖锐
  • 5篇沈艾
  • 5篇李中堂
  • 5篇贺强
  • 5篇罗伟
  • 5篇周密
  • 5篇孙超
  • 5篇何雕
  • 5篇朱迪
  • 5篇李婷婷

传媒

  • 1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学
  • 6篇2014中国...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毕业后医...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13篇2005
  • 4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及深静脉受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提供帮助。方法:将兔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AO)一起用压迫棒压迫,根据需要制作兔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的受压模型,通过彩色超声测量(CUFI)与开腹直视测量及理论计算值的比较,验证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制作的可靠性。结果:当IVC未受压和IVC直径压迫为2 0 %时,彩色超声测量的IVC直径及横截面积与直视测量及理论计算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当IVC直径压迫达5 0 %时,彩色超声测量的IVC横截面积直径与理论计算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但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有2 5 % ( 3/ 12 )的兔在其受压远端IVC中有血栓形成。IVC直径压迫达6 0 %时,83% ( 10 / 12 )的兔在其受压远端IVC中有血栓形成。结论:兔IVC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
李德卫黄晓玲吴忠均时德
关键词:下腔静脉动物模型
肝移植术后血糖指标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对血糖指标异常的影响.方法:分析18例接受肝移植术后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血糖指标异常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血糖指标异常组(7例)和B组为血糖指标正常组(11例),手术前后对A、B组不同时间段...
周密张国庆谭婧宇吴忠均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临床试验项目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6
2017年
探讨如何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角度加强对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管理。通过总结本机构临床试验项目常出现的问题,机构为加强对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管理,开展对项目不同阶段的检查,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以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临床试验规范开展。
刘利妍吴忠均
关键词:药用制剂卫生系统机构
miR-146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miR-146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15只,肝缺血60 min、再灌注3h组(B组)15只,术前miR-146类似物预处理+肝缺血6...
孙超郑道峰罗清波吴忠均
定向纳米孔病原学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感染防治中应用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2025年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移植术后感染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传统感染检测及诊断因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速度的不足难以满足精准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需求。定向纳米孔病原学测序技术(简称“纳米孔测序技术”)凭借读长优势、实时检测及灵活适应性的特点,在病原体鉴定、结构变异分析和耐药基因解析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术后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共识围绕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感染防治中的规范化应用,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建议及检测流程3个方面展开阐述,结合其特点,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提出样本处理及结果解读的标准化建议。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推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诊断效率与精准性,改善患者预后,为该技术的普及提供指导。
黄一鸣孙云柯王普森赵东阙伟涛方泰石陈琦军杨亮夏雨高伟高伟郭文治栗光明孔凌祥汪守平蔡金贞吕国悦吕国悦吴忠均陈刚杨家印
关键词:器官移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演进新机制及分子诊疗新靶标的研究
吴忠均魏续福刘锐牟童李婷
研究内容: (1)结合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筛选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的特异表达基因及miRNAs,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机制。 (2)结合表观遗传学研究,探讨新的特异表达基因及miR...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生物信息学
学科目录修订中的护理学设置问题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护理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这与学科目录中护理学设置有直接关系,不处理好护理学学科定位问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困境便得不到根本改善。
胡伟力吴忠均
关键词:护理学护理事业
联合转染tPA基因和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兔自体移植动脉再狭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血管局部联合转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自体移植动脉血管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12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PCNA-ASODN组、tPA组、tPA+PCNA-ASODN组)。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cm长)对换移植,移植血管及吻合口缝线分别用pBudCE4.1/tPA和PCNA-ASODN液浸泡。于术后3、7、14、28及56d取移植血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内膜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扫描电镜观察移植血管壁血栓形成情况,并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PA基因的mRNA表达率与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术后3、7、14和28d时,tPA组与tPA+PCNA-ASODN组的tPA基因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另2组(P<0.01),PCNA-ASODN组、tPA组和tPA+PCNA-ASODN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tPA+PCNA-ASODN组和PCNA-ASODN组、tPA组各时相血管壁内膜增生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tPA+PCNA-ASODN组又明显低于另2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tPA组和tPA+PCNA-ASODN组血管壁只见少量血小板附着,未见血栓形成,而对照组血管壁可见大量血小板附着,且有血栓形成。结论血管局部联合转染tPA基因和PCNA-ASODN能有效抑制VSMC增殖和血栓形成,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吴忠均李昱时德郑树森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反义寡核苷酸联合转染再狭窄
IL-37抑制体外培养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MMC-7721肝癌细胞分为重组人IL-37(rh IL-37)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给予(50、100、200、500)ng/m L rh IL-37,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培养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rh IL-37可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结果证明rh IL-37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迁移;TranswellTM实验结果显示,rh IL-37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侵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h IL-37处理可下调SMMC-7721细胞p-STAT3、MMP-2的水平。结论 IL-37可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侵袭、迁移,可能与下调p-STAT3、MMP-2表达有关。
张国庆汤成泳谭婧宇刘锐周密吴忠均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增殖
siRNA沉默ARK5基因对SMMC-7721细胞侵袭及MMP-2蛋白分泌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siRNA沉默ARK5基因的表达对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及MMP-2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MMC-7721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O2中ARK5的表达。体外合成靶向ARK5基因的siRNA,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并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细胞中ARK5蛋白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MMP-2蛋白的含量。结果:SMMC-7721细胞中ARK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LO2细胞(P<0.05);沉默ARK5基因后,SMMC-7721细胞的侵袭受到抑制,且MMP-2蛋白的分泌水平低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P<0.05)。结论:沉默ARK5基因可能通过MMP-2途径抑制SMMC-7721细胞的侵袭。
蒋清虎马吉安谭孝华吴忠均
关键词:SMMC-7721细胞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