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矿床
  • 3篇蚀变
  • 3篇金矿
  • 3篇金矿床
  • 3篇斑岩
  • 2篇地质
  • 2篇岩脉
  • 2篇岩墙
  • 2篇岩石
  • 2篇蚀变岩
  • 2篇蚀变岩石
  • 2篇蚀变岩型
  • 2篇蚀变岩型金矿
  • 2篇蚀变岩型金矿...
  • 2篇花岗斑岩
  • 2篇花岗斑岩脉
  • 2篇基性
  • 2篇基性岩
  • 2篇基性岩墙
  • 2篇成矿

机构

  • 7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7篇张磊
  • 3篇雷万杉
  • 3篇张贵山
  • 2篇温汉捷
  • 1篇夏明哲
  • 1篇刘磊
  • 1篇秦朝建
  • 1篇张海东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山及邻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几何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
2024年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1777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0°~65°与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常旺张贵山彭仁温汉捷刘磊刘磊孟乾坤张磊
关键词:遥感地质基性岩墙群区域构造应力场
新时代地质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策略
2024年
新时代地球科学研究生的创新才能培育与展开对地学范畴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现今地质学研究生培育的现状和挑战,本文提出一连串有针对性的培育策略以及建议。深入剖析了研究生创新才能的意义以及新时代地质学研究生培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诸如知识体系更新、实际应用才能培育、学术论文品质以及创新才能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地质学研究生创新才能的培育方法,如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强化实际应用教学、实践跨学科交流等等。从政策、学术、产业以及国际交流等各个角度提出加强地质学研究生创新才能培育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创新才能评价体系、拓宽研究视界、创建产学研协作平台等。并总结了提高地质学研究生创新才能方面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对于促进地质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张磊
关键词: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
豫西陆院沟蚀变岩型金矿床花岗斑岩脉外围蚀变岩石物质迁移规律研究
文章分析了豫西陆院沟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背景,关于熊西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的认识进行阐述,选取陆院沟金矿花岗斑岩脉体外围的四个取样点分别距斑岩体约0.5m(lygSB3),1m(1gySB2),2m(lyg...
师震雷万杉张磊连巨巨毕皓马秀梅
关键词:金矿床花岗斑岩
文献传递
豫西陆院沟蚀变岩型金矿床花岗斑岩脉外围蚀变岩石物质迁移规律研究
2014年
陆院沟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东段北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属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关于熊西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4种认识:(1)南侧的官道口群—栾川群地层在A型俯冲过程中发生的变质脱水脱气作用,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陈衍景等,2004a;2004b);(2)成矿物质来自太古代太华群。
师震雷万杉张磊连巨巨毕皓马秀梅
关键词:成矿物质蚀变岩石花岗斑岩
豫西陆院沟金矿床正长斑岩脉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陆院沟矿区斑岩在成矿中的作用,依据质量平衡方程和等比线法,对斑岩株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紧邻侵入体的强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168.2%~71.9%,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23.9%~611.7%,远离侵入体的弱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3.1%~42.5%,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2.5%~43.9%。Si O2迁出率随蚀变增强而升高;K2O质量分数随蚀变增强先降后升,Mg O和Ca O亦如此;Na2O随蚀变增强先升高后期迁出殆尽,Ti O2、Fe O、Fe2O3、Mn O和P2O5等与之规律相似。正长斑岩侵位早期蚀变流体以富气、少水、高能为特征,蚀变范围广,强度低,以绿泥石化为主;侵位中后期形成富水、赋矿的流体,蚀变范围小、强度大,以钾化、绿泥石化和矿化为主。陆院沟矿区内斑岩株是花山岩基的延伸,是深部能量、流体和矿质释放的通道。
刘亚剑雷万杉张海东夏明哲张磊
闽西南E-MORB型基性岩墙成因: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证据被引量:4
2021年
闽西南地区发育富集洋脊玄武岩(E-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性岩墙,这对研究晚中生代中国东南部的构造岩浆作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早白垩世闽西南基性岩墙进行研究,岩墙以辉绿岩和角闪辉长辉绿岩为主,属于中-低钾岩石系列,Mg^(#)值为55.80~66.38.锆石U-Pb年龄为117.4±3.8 Ma,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样品富集Rb、Ba、U、K、LREE等元素,无明显Nb、Ta、Ti亏损,显示出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0.70650~0.71019、ε_(Nd)(t)=-0.9~4.0,同位素Sr中等富集、Nd弱亏损.成岩过程有少量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无明显地壳混染作用.由于太平洋板块受南岭E-W向巨厚岩石圈的阻碍,导致板片下插速率与邻区产生差异,局部撕裂形成板片窗,软流圈地幔物质沿"窗口"上涌并卷裹起板片上的海洋沉积物,在上升中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具有E-MORB特征的地幔岩.在早白垩世晚期的大陆拉张-陆内初始裂谷背景下,伴随软流圈上涌富集地幔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上侵形成了闽西南基性岩墙.
张贵山彭仁温汉捷温汉捷张磊张磊孟乾坤
关键词:基性岩墙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闽西南
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究
2022年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2%~16.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6%~23.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 KCl、 MgCl_(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_(2)为主,成矿压力为17.85~48.90 MPa,深度为0.67~1.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_(2)O、CH_(4)为主,伴有少量N_(2)及微量的CO_(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相差较大,CH_(4)、CO_(2)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铜矿化流体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演化过程造成的,与钨矿化流体演化存在明显差异。氯化物的参与是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中W元素的运移和富集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受F~-、Ca^(2+)含量以及锰方解石、黑钨矿活度积的控制,形成了“上白(钨)下黑(钨)”且以白钨矿为主的钨矿体。从矿体的深部到浅部,成矿流体中的H、O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弱负相关),根据水岩反应中H、O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推测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水岩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构成,同时发生了水岩交换反应,成矿流体在迁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形成W、Cu-As、Pb-Zn等矿化带,形成钨多金属�
张贵山孟乾坤张磊温汉捷温汉捷彭仁秦朝建
关键词: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