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东

作品数:67 被引量:273H指数:9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矿床
  • 23篇地质
  • 23篇成矿
  • 12篇地质特征
  • 12篇金矿
  • 11篇铁矿
  • 10篇岩体
  • 10篇锆石
  • 9篇找矿
  • 8篇同位素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矽卡岩
  • 7篇斑岩
  • 5篇矿物
  • 4篇岩浆
  • 4篇岩石
  • 4篇杂岩
  • 4篇杂岩体
  • 4篇山岩

机构

  • 67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新疆工程学院
  • 4篇内蒙古太平矿...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北有色地质...
  • 1篇中陕核工业集...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陕西省煤层气...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67篇张海东
  • 41篇刘建朝
  • 13篇王得权
  • 12篇张苏楠
  • 11篇王瑞美
  • 9篇门文辉
  • 9篇彭素霞
  • 8篇郑利宏
  • 8篇吴继莲
  • 7篇戈小红
  • 6篇李旭芬
  • 6篇刘淑文
  • 5篇陈正乐
  • 5篇黄水文
  • 5篇成欢
  • 4篇高坡
  • 4篇陆春云
  • 4篇张雪
  • 4篇程建新
  • 3篇夏明哲

传媒

  • 9篇西北地质
  • 5篇地球科学与环...
  • 4篇矿物岩石
  • 4篇地质与勘探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矿床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行山连巴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被引量:3
2014年
连巴岭铅锌矿区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花岗岩体北侧与阜平变质核杂岩北西缘,产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的次级平行断裂带中。分析了连巴岭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相学特征以及控矿构造,对比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样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7~6.9)×10-3,多数集中在(-1~3)×10-3,平均值为1.1×10-3,与地幔硫接近;硫同位素组成频率直方图呈塔式分布,表明其深源岩浆硫的特点;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花岗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点,并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连巴岭铅锌矿床成矿模式为:岩层因受到多种构造应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和破裂;中生代燕山运动引起次一级的褶曲断裂和节理,使地壳变得更加虚弱;基底的王安镇岩体发生断裂,花岗岩体乘机侵入;然后酸性、中性、基性岩脉侵入,由于颗粒细小,近于致密,渗透性差的中性岩脉起到屏蔽、遮挡作用,使得含矿热液与白云岩发生交代作用而聚集堆积形成矿体。
吴继莲刘建朝张海东侯雷明郑利宏
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模式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湘西花垣地区奥陶-志留系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湖南花垣地区奥陶-志留纪的沉积环境,对该区各地层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层样品总体呈轻稀土"右倾"重稀土"平坦状",稀土总量与Al_2O_3含量呈正相关、与CaO含量呈负相关或无明显相关性。奥陶系地层轻重稀土比值为7.25~9.23(均值为8.39),LaN/YbN为1.23~1.42,均值为1.33,Eu负异常,δCe为0.85~0.91(均值为0.88);志留系地层轻重稀土比值为7.30~9.07,均值为8.37,LaN/YbN为1.11~1.51,均值为1.29,Eu负异常,δCe为0.92~0.94(均值为0.9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奥陶纪-志留纪阶段,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是来自雪峰山隆起的陆源碎屑物质,沉积环境为弱还原性浅海环境,海平面呈下降趋势,并发生了沉积相变,这可能导致志留纪的沉积速率高于奥陶纪,且在奥陶纪末-志留纪初水体酸度下降。
王辰刘建朝张海东杨阳杨飞张旭阳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土壤中硒元素来源和迁移作用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4年
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可以活化和迁移硒进入和离开土壤。查明土壤中硒的来源和迁移作用对富硒土地管理和富硒产业开发具有科学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岩石圈和大气干湿沉降是土壤硒的最基本来源。地表水径流、地下水淋滤、农作物收割、植物和微生物的挥发是土壤硒丢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硒的迁移作用可归因于水动力迁移作用、固相吸附作用和动植物循环作用。土壤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是控制土壤中硒分布和迁移的直接因素,气候、地形和农业活动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间接地影响土壤中硒的迁移和重分布。在区域尺度(如大洲、国家和省)上,地质背景、气候和地形因素对硒的分布至关重要,而在局部尺度(如县、乡和农田)上,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耕作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硒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提出了一系列硒资源管理策略:1)生物强化和修复,通过动植物循环作用来调节土壤中硒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它被认为是一种生态富硒手段;2)灌溉模式,通过改变水动力条件来调整土壤的理化条件,进而改变土壤的固相吸附作用和动植物循环作用,其中漫水灌溉和有氧灌溉结合的水管理模式被认为可以提升土壤硒的有效性;3)农艺措施,如施加硒肥、磷肥、硫肥和撒石灰,通过直接改变土壤组成和理化条件调整土壤硒的分布和有效性,这是传统的富硒农艺措施,但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
雷万杉林鑫段星星刘拓杨生飞张海东刘云华
关键词:气候条件农业活动
南太行山平顺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微量元素、S和Pb同位素被引量:1
2013年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不同类型铁矿石与平顺岩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体与岩体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说明二者成因关系密切。矿石s同位素(δ^34S=12.5‰~17.4%。,平均值为15.0%e)显示具有地壳硫的特征;Pb同位素(^206Pb/^204Pb=17.365~19.032,平均值为18.121;^207Pb/^204Pb=15.417-15.689。平均值为15.543;^208Pb/^204Pb=37.433~39.762,平均值为38.379;p=9.21~9.28,w=34.6~39.33,)显示铀铅富集,钍铅亏损的特征。平顺铁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较早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晚期辉长岩可能通过交代作用,间接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源。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张海东刘建朝彭淑霞张苏楠门文辉王瑞美吴继莲黄水文
关键词:成矿物质来源
云南羊拉铜矿矽卡岩形成时代与矿床成因:来自石榴子石和磁铁矿组分的约束被引量:1
2023年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缝合带中部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印支期铜矿床,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外围、变质砂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该矿床在成因类型上存在喷流-沉积成因、复合成因、矽卡岩成因等多种观点。本文以矽卡岩矿石中石榴子石、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了石榴子石U-Pb年代学和石榴子石、磁铁矿成分测试分析,以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石榴子石中U、Th、Pb的含量分别为1.18×10^(-6)~6.69×10^(-6)、0.04×10^(-6)~1.43×10^(-6)、0.11×10^(-6)~1.16×10^(-6),获得Tera-Wasserburg下交点年龄为231.0±5.3 Ma(2σ,n=32,MSWD=2.1),与矿区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高度一致。结合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与全球矽卡岩型矿床可类比等特征,明确羊拉铜矿床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组分为主,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配分模式,这可能受晶体化学和吸附作用共同控制;其显著Eu正异常和较低的U含量等特征综合表明,该石榴子石形成于弱酸性、富Cl和较氧化的流体环境。与国内外其他矽卡岩型铜矿床相比,羊拉铜矿石榴子石中含有显著高的Sn(485×10^(-6)~7433×10^(-6),平均值为3931×10^(-6))和W(0.20×10^(-6)~736×10^(-6),平均值为156×10^(-6)),磁铁矿中含有较高的Sn(115×10^(-6)~778×10^(-6),平均值为405×10^(-6)),这与全球含钨-锡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相似。据此,初步推测区内存在寻找W、Sn矿化的潜力。
邓聚庭朱经经张海东黄明亮汪殿钟刘月东
关键词:矽卡岩型铜矿氧逸度
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锆石SHRIMP测年表明闪长岩体形成于(125.5±2.3)Ma,与太行山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侵入杂岩体具有相近的形成年代,表明在晚中生代(115~135Ma)太行山地区与华北地区经历了相同的构造岩浆事件。平顺闪长岩w(SiO2)=48.57%~63.54%,w(Al2O3)=13.53%~19.15%,w(MgO)=1.20%~9.31%,w(TiO2)=0.34%~1.07%,w(CaO)=3.13%~10.39%,w(K2O+Na2O)=4.78%~7.99%,Mg#=0.37~0.72,LREE富集HREE亏损,略显微弱的正Eu异常,以富集LILE、LREE元素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闪长岩(206Pb/204Pb)i=17.775~18.857,(207Pb/204Pb)i=15.522~15.602,(208Pb/204Pb)i=38.044~38.502,εNd(125Ma)=-17.009 56~-9.606 32,ISr=0.705 85~0.707 53,表明起源于EMI富集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和EMII型富集地幔混染,可能说明在晚白垩世太行山地区与整个华北克拉通都发生了岩石圈减薄事件。
张海东高海龙刘建朝张苏楠彭素霞王瑞美吴继莲黄水文
关键词:EMI岩石圈减薄
豫西陆院沟金矿床正长斑岩脉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陆院沟矿区斑岩在成矿中的作用,依据质量平衡方程和等比线法,对斑岩株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紧邻侵入体的强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168.2%~71.9%,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23.9%~611.7%,远离侵入体的弱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3.1%~42.5%,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2.5%~43.9%。Si O2迁出率随蚀变增强而升高;K2O质量分数随蚀变增强先降后升,Mg O和Ca O亦如此;Na2O随蚀变增强先升高后期迁出殆尽,Ti O2、Fe O、Fe2O3、Mn O和P2O5等与之规律相似。正长斑岩侵位早期蚀变流体以富气、少水、高能为特征,蚀变范围广,强度低,以绿泥石化为主;侵位中后期形成富水、赋矿的流体,蚀变范围小、强度大,以钾化、绿泥石化和矿化为主。陆院沟矿区内斑岩株是花山岩基的延伸,是深部能量、流体和矿质释放的通道。
刘亚剑雷万杉张海东夏明哲张磊
一种基于高精度RTK数据的微导线剖面测绘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精度RTK数据的微导线剖面测绘方法,包括步骤一、设置CORS‑RTK设备,步骤二、野外剖面测量,步骤三、将连续空间坐标位置换算成传统导线参数形成剖面测量计录表,步骤四、采用手工绘图或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完...
雷万杉李相传肖良王冉夏明哲张海东
琼河坝矿集区花岗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琼河坝地区在志留纪一泥盆纪频繁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矿集区中花岗岩∑REE含量23.16×10-6~110.24×10-6,平均值68.19×10-6,总体上稀土含量较低。(La/Yb)N一3.23~10.97平均值为5.74,显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且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蒙西、琼河坝、和尔赛三个花岗岩体Sr-Nd、Pb同位素值很近,表明琼河坝花岗岩具有相近的成因。(87Sr/86Sr)、值为0.70401~0.70442,平均值为0.70419;(148Nd/144Nd),值为0.512300~0.512478,平均值为0.512415;(208Pb/204Pb),值17.600~17.910,平均值为17.738,(207Pb/204Pb),值为15.410~15.547,平均值为15.459,(206Pb/204Pb).值为37.250~38.019平均值为37.534。表现出壳幔混染的特征。εsr(t)值为一0.3~7.8,eNd(ε)值为2.9~7.2,为较小的正值,表现出洋壳的特征。花岗岩Al2O3,sr,Y,Yb和3Eu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近,可能为俯冲洋壳熔融的产物。因此该地区众多铜矿点的出现,应该与埃达克岩有关。
王得权刘建朝程建新彭素霞张海东郑利宏王瑞美
关键词:埃达克岩
山西平顺西安里铁矿区中生代闪长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山西平顺地区位于大型宽缓的太行山复式背斜的西翼,大地构造位置属吕梁-太行断块的太行块隆的东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矽卡岩铁矿矿集区,中生代闪长质岩石是本区矽卡岩型铁矿重要的成矿母岩。本研究对其进行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和闪长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23Ma和126 Ma,两者侵位时代基本一致。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所有样品(二峰山闪长岩、西安里辉长岩和闪长岩)均有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平均值分别为94.64μg/g、110.73μg/g、118.63μg/g),轻重稀土分馏不是很强烈,(La/Yb)N平均值分别为9.47、9.17、9.70;Eu异常不明显(δEu平均值分别为1.00、0.96、1.04),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高Sr特征,所有岩性强烈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研究认为岩体主要来自幔源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样品高的Nb/Ta(17~22,平均19)以及Zr/Hf值(35~40,平均37)是继承了岩浆源区高Nb/Ta和Zr/Hf比值特征,表明地幔源区受到俯冲板片熔融体/流体的交代。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但是应该注意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多样性。
王永陈正乐陈柏林董法宪张海东韩凤彬周永贵
关键词:铁矿中生代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