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鑫

作品数:5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库
  • 2篇通量
  • 2篇内源磷
  • 2篇赋存
  • 2篇大黑汀
  • 2篇大黑汀水库
  • 1篇底泥
  • 1篇氧化钙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释放通量
  • 1篇水-气界面
  • 1篇水界面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太湖
  • 1篇内源磷释放
  • 1篇排放特征
  • 1篇温室气体
  • 1篇夏秋
  • 1篇夏秋季

机构

  • 5篇苏州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天津市水利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鑫
  • 2篇李大鹏
  • 2篇钟继承
  • 2篇吴涛
  • 2篇宋小君
  • 2篇周婧
  • 1篇黄勇
  • 1篇刘德鸿
  • 1篇杨洁
  • 1篇徐垚
  • 1篇郑小兰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内源磷形态分布及其对扰动的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不同外源汇入断面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扰动条件下上覆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数量分布及形态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排放口处的沉积物内源磷更容易释放,且扰动期间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TP、PP、DTP、DIP)均处于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风景区和居民区,此外,也归因于水丝蚓的生物扰动.但随着扰动次数的增加,上覆水中各形态磷含量呈降低趋势.扰动显著改变了上覆水中形态磷分布规律,DIP/DTP、DIP/TP及DIP/DTP比值呈降低趋势,并在第11 d以后趋于稳定,但在有水丝蚓扰动下,改变幅度变小.扰动导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发生变化,NH_4Cl-P含量明显降低,Fe/Al-P明显增加,其中,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沉积物中NH4Cl-P和Fe/Al-P的变化幅度最大.
刘焱见李大鹏李鑫宋小君韩菲尔周婧
关键词:内源磷京杭大运河
冬季大黑汀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赋存特征及交换通量被引量:24
2019年
本文研究了大黑汀水库表层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大黑汀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用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TP和TOC的含量分别在729~5894mg/kg、1312~2439mg/kg和0.5%~5.6%之间,沉积物中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活性磷(PO_4^(3-)-P)含量分别在0.6~202.9、34.4~168.3、0.1~0.3和16.1~75.2mg/kg之间,主要表现为下游含量高于上游,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沉积物C/N表明该水库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内部,与人类网箱养殖活动有关.间隙水中NH_4^+-N和PO_4^(3-)-P浓度远高于上覆水,表明大黑汀水库间隙水具有向上覆水体扩散营养盐的潜力.在垂直方向上间隙水中NH_4^+-N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PO_4^(3-)-P浓度具有在0~4cm快速增加,之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静态释放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H_4^+-N和PO_4^(3-)-P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5~110.5mg/(m^2·d)和0.1~1.6mg/(m^2·d),NO_3^--N和NO_2^--N交换通量在-112.5~157.2mg/(m^2·d)和0.04~0.94mg/(m^2·d)之间.NH_4^+-N、NO_3^--N和PO_4^(3-)-P在下游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速率.较高的沉积物内源负荷使得大黑汀水库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的潜力,改善水库沉积物污染状况是治理大黑汀水库水体环境的必要之举.
文帅龙吴涛杨洁李鑫李鑫钟继承
关键词:大黑汀水库沉积物-水界面间隙水释放通量
CaO_2不同投加方式对黑臭河道底泥内源磷释放抑制作用被引量:24
2017年
以S市某黑臭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材料,研究了CaO_2在3种不同投加方式下对内源磷释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aO_2在3种投加方式下,均导致上覆水中pH和DO有所增加.注射条件下,上覆水DO浓度明显低于覆盖,说明注射确实延缓了CaO_2的氧化速度,有利于创造底泥微氧化环境.CaO_2覆盖和注射条件下,上覆水中TP和DIP浓度以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明显低于混匀条件.但是,覆盖条件下,间隙水中DIP浓度最高,达到注射条件下的120.33~142.18倍.相反,注射条件下,间隙水中DIP浓度最低,并且上覆水中DIP浓度也较低,说明注射条件下CaO_2对内源磷的释放确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创造的微氧化环境密切相关.底泥中不同形态磷数量分布也证实了这一点.投加CaO_2加快了有机磷的矿化速度,铁铝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也明显增加,使得内源磷持留能力增强.
徐垚李大鹏韩菲尔宋小君李鑫周婧黄勇
关键词:过氧化钙底泥磷形态
大黑汀水库夏秋季节温室气体赋存及排放特征被引量:13
2019年
以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水库-大黑汀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夏季和秋季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35个点位水体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水库水-气界面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的CO2、CH4和N2O整体上均表现为过饱和状态,夏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72.75±67.49)μmol/L和(810.62±790.64)μmol/(m^2·h);秋季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394.64±104.13)μmol/L和(4822.81±1250.00)μmol/(m^2·h);夏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19±0.12)μmol/L和(3.04±2.10)μmol/(m^2·h),秋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41±0.26)μmol/L和(5.16±3.23)μmol/(m^2·h);夏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31±0.10)μmol/(m^2·h),秋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25±0.15)μmol/(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夏季表层水体CO2及N2O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电导率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深及电导率影响;水库秋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N2O浓度主要受水深影响.
龚琬晴文帅龙王洪伟吴涛李鑫李鑫
关键词:温室气体通量大黑汀水库
夏季太湖草/藻型湖区N_2O生成与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多生态类型湖泊N_2O生成与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给准确地估算湖泊N_2O通量及评估湖泊N_2O排放的重要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关多生态类型湖泊N_2O生成与排放特征及内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夏季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水-气界面N_2O通量、水体溶存浓度以及水-土界面N_2O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及室内分析,并针对影响N_2O生成与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室内微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夏季水-气界面N_2O通量、水体溶存N_2O浓度及水-土界面N_2O通量大致上呈现为挺水植物湖区>藻型湖区>沉水植物湖区,水-气界面通量分别为(115.807±7.583)、(79.768±1.842)和(3.685±0.295)μmol·(m2·h)-1;水体溶存N_2O浓度分别为:(0.051±0)、(0.029±0.001)和(0.018±0)μmol·L^(-1),水-土界面通量分别为:(178.275±3.666)、(160.685±0.642)和(75.665±1.016)μmol·(m2·h)-1;空间差异原因可归结为生长的植物以及水体中无机氮浓度的差异.水-土界面微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硝酸盐及有机碳源可以显著增加沉积物N_2O生成潜力,而上覆水中高浓度NH+4-N会抑制沉积物N_2O生成,随温度升高,沉积物N_2O生成速率显著增加,这表明夏季水-土界面N_2O的生成与排放主要受硝酸盐及有机碳的限制,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
郑小兰郑小兰李鑫龚琬晴李鑫钟继承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气界面N2O通量影响因素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