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21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污染
  • 2篇山顶
  • 2篇气象
  • 2篇雷达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能量
  • 1篇订正
  • 1篇动车
  • 1篇预警
  • 1篇灾害
  • 1篇山洪
  • 1篇山洪灾害
  • 1篇湿沉降
  • 1篇酸沉降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统计特性
  • 1篇统计特性分析
  • 1篇湍流热通量
  • 1篇平流输送
  • 1篇气象条件

机构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福建省气象局
  • 2篇福建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福建省大气探...
  • 1篇江苏省电力公...

作者

  • 11篇张磊
  • 4篇赵天良
  • 3篇谭成好
  • 2篇朱彬
  • 2篇金莲姬
  • 2篇文明章
  • 2篇银燕
  • 1篇刘树华
  • 1篇汪波
  • 1篇崔春光
  • 1篇汪学渊
  • 1篇罗伯良
  • 1篇吴昌叨
  • 1篇王文
  • 1篇白永清
  • 1篇李恬
  • 1篇王亚强
  • 1篇姜海梅
  • 1篇曾宁
  • 1篇王宏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福建热作科技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华中地区霾污染的特征被引量:37
2015年
基于1962~2011年霾日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回归、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华中地区霾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华中地区的霾高发中心位于河南中北部、湖北中西部和湖南中部人口集中的气溶胶浓度高值区,其中霾日数最多的站点为河南新乡,年均达到79.1d。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季霾日数最多,夏季最少,霾污染是典型的冬季大气环境事件。但随着近年春夏秋三季霾日的增加,华中地区霾污染的季节性差异减小。城市地区是华中霾污染严重的区域。近50年污染地区霾发生频率增多,而相对清洁地区霾污染发生频率减少。华中地区大气环境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变化特征。近50年来华中地区霾日增加受人为污染物排放加强和东亚季风减弱的共同影响。
谭成好赵天良崔春光罗伯良张磊白永清
关键词:统计分析
山东一次PM2.5污染过程的模拟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Chemistry(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了山东地区2014年2月21~26日期间的中度细颗粒物(PM2.5)污染过程,并从模拟结果评估、分布及演变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PM2.5的模拟特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山东PM2.5积聚期间多为弱的偏南风控制,消散阶段受西北风控制,当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一带同时存在更为严重的PM2.5污染时,西北冷空气的平流输送使得山东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在完全削弱前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值。污染期间山东全省平均PM2.5的模拟浓度为125μg m^(-3),伴随着地面3.0 m/s的低风速、370 m低边界层高度和70%左右的相对湿度,其中PM2.5的模拟值受边界层高度的影响最大。整个污染期间全省平均PM2.5模拟值高于监测值10%左右,但是对于局部站点300μg m^(-3)及以上的观测峰值,模式模拟结果明显偏低。模拟效果的评估结果是:山东南部最好、然后是山东半岛,山东中部、西北部地区较差。
李恬王宏赵天良王亚强谭成好张磊
关键词:气象条件
EBEX-2000湍流热通量订正和地表能量平衡闭合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运用EBEX-2000实验资料,分析超声虚温订正和Webb订正对湍流热通量计算的影响及这两种订正的主要控制因子,并在对湍流热通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简单讨论了能量平衡闭合率(EBR)的影响因子,结合实际的天气、地形条件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虚温订正值为–40~2 W/m^2,有明显日变化,均值为8 W/m^2,主要受大气稳定度和水汽垂直梯度影响;Webb订正值范围为5~14 W/m^2,订正量均值较小,约1.8 W/m^2,白天为正值,夜间为负值,主要受波文比和空气比湿的影响,出现较大修订值的几率很小;30min平均的能量平衡闭合比率(EBR)约为0.63,其日变化幅度剧烈,日变化幅度及夜间离散度很大,并且随土壤含水量的突然上升而急剧下降。
姜海梅刘树华张磊刘和平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山洪灾害精细化预警方法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引用二维水动力模型"FloodArea",针对缺乏水文资料但有历史洪水淹没记录的山区小流域,在山洪灾害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山洪风险雨量的计算;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山洪淹没栅格数据和精细化承灾体地理信息资料,利用ARCGIS进行分析计算,实现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估;基于山洪灾害不同风险等级致灾临界雨量和精细化风险评估成果实现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预警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FloodArea"水动力模型能实现无水文资料的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估和预警.
张磊王文文明章施宗强
关键词:山洪承灾体
黄山顶夏季气溶胶数浓度特征及其输送潜在源区被引量:86
2014年
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对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的气团轨迹进行聚类分组,得到2011年夏季到达黄山顶的主要气团输送轨迹,结合黄山顶的气溶胶数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输送轨迹与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关系.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alysis)定性分析了不同气团背景下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最后结合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concentration weighted field)定量分析不同潜在源区对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积聚模态颗粒物(0.5-1μm)数浓度约占0.5-20μm颗粒物数浓度的94.9%;黄山顶6-8月大陆气团的发生频率最高,约43.4%;影响黄山光明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来自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湖北东部、安徽中部、河南、江西境内、两广交界处、湖南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而垂直方向上,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高度约2-5km的自由对流层气团对黄山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
王爱平朱彬银燕金莲姬张磊
云霄枇杷生长气象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国家气象观测站50年(1961-201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云霄枇杷生长的温度、降水等适宜气候条件,同时应当做好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
施宗强张磊吴建成
关键词:枇杷气象因子
杭州湾交通沿线雷达非气象回波的特征和滤除
2016年
近年来,随着杭州湾大桥、嘉兴沿岸的高速公路和上海洋山港大桥等交通干线的建成和通车,宁波、舟山和上海雷达探测到一种非气象回波,该杂波出现在大桥和高速公路的位置附近。分析发现该杂波与地物杂波类似又有所不同。类似之处在于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回波强度在最低层表现明显,随雷达仰角的抬升迅速减弱。不同之处为回波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径向速度和谱宽也与通常的地物杂波特征有所不同。此外,杂波范围与低层风向、大气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关系较大,反映出气象条件对低层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统计2014年1~12月宁波雷达显示,该类杂波白天比夜间强,表明杂波与机动车流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针对此类杂波的特点,设计了考虑回波水平、垂直平滑度,基于动态阈值区分非气象回波的滤除方法。试验评估显示,该方法对于晴空、对流、层云和暖雨4类天气背景下的此类非气象回波都能进行较好的识别并正确地滤除。
姚日升黄旋旋张磊王武军邬方平
关键词:雷达机动车
丘陵地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统计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数据获取率来分析和评价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能力,对通过2012年的风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都随季节变化,夏季探测能力大于冬季。按照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要求,确定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无降雨天气有效探测高度为3 km,并确定低模和高模最佳衔接高度为0.6 km,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获取率。在无降雨天气,信噪比随高度呈现对数函数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大;在降雨天气,信噪比随高度呈现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范围在-10.44^-2.47之间,而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小。
汪学渊汪波文明章吴昌叨张磊
关键词:大气探测风廓线雷达统计特性
2011年6~8月平流输送对黄山顶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3
2013年
基于单条后向轨迹的滞留时间场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场,设计了一种可以评估该轨迹对污染物的平流输送强度参数.利用2011年6-8月光明顶CO和O3浓度资料对该参数进行了验证,进而分析了该观测时段平流输送对光明顶污染物的影响;此外将O3浓度分成3档,利用改进的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方法分析了各档浓度对应的源区分布.结果表明:(1)平流输送评估参数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平流输送对光明顶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安徽、湖北和江西三省交界区域的城市群向光明顶输送的污染物占到输送总量的一半以上;(2)光明顶O3浓度>55×10-9、(30-55)×10-9、<30×10-9时所对应的主要源区分别为华北及长三角发达工业区、黄山西南方向的工业区、较远的南部沿海地区;(3)影响光明顶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输送类型可以分为秸秆燃烧输送、发达工业区气团输送、西南方向气团输送和海洋性气团输送4种类型,对应的污染物浓度(CO/O3)(×10-9)依次为474.47/72.50、221.16/57.71、86.31/30.41、51.67/27.45.
张磊金莲姬朱彬银燕
南京地区一次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及其区域传输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观测及模拟个例,分析了2014年3月17—19日南京地区出现的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及其污染物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过程中观测的PM_(10)浓度和近地面风速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重雾霾过程中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和近地面风速的负相关关系不同,说明强风驱动的污染物区域传输对这次大气粗颗粒物PM_(10)污染形成贡献;受大气边界层高度昼夜变化的影响,整个污染事件的南京地区平均PM_(10)地面浓度具有昼低夜高的日变化特征;地面风向观测和HYSPLIT模拟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主要贡献来自途经华北平原和苏北地区的PM_(10)区域传输,春季裸露农田的土壤扬尘可能是这次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伴随3月19日南京地区降雨,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事件结束,表明降雨对大气粗颗粒物起到有效的湿清除作用。
李杰高嵩谭成好张磊侯梦玲赵天良
关键词:空气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