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银燕

作品数:260 被引量:1,945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0篇天文地球
  • 10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8篇气溶胶
  • 43篇值模拟
  • 40篇数值模拟
  • 28篇气象
  • 26篇降水
  • 26篇大气气溶胶
  • 22篇微物理
  • 22篇污染
  • 20篇冰核
  • 18篇谱分布
  • 17篇对流云
  • 16篇凝结核
  • 16篇气候
  • 16篇飞机探测
  • 15篇云凝结核
  • 14篇数浓度
  • 14篇秋季
  • 13篇沙尘
  • 13篇颗粒物
  • 13篇WRF模式

机构

  • 256篇南京信息工程...
  • 36篇河北省人工影...
  • 14篇中国气象局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京市环境保...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河北省气象与...
  • 4篇河北省气候中...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黑龙江省气象
  • 3篇山西省人工降...
  • 3篇青海省人工影...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59篇银燕
  • 49篇陈魁
  • 27篇肖辉
  • 19篇段英
  • 15篇金莲姬
  • 15篇楚志刚
  • 14篇李嘉鹏
  • 14篇蒋惠
  • 13篇吴志会
  • 13篇张瑜
  • 13篇袁亮
  • 11篇孙玉稳
  • 11篇石立新
  • 11篇朱彬
  • 11篇孔少飞
  • 11篇王巍巍
  • 11篇孙霞
  • 10篇钱凌
  • 9篇陈倩
  • 9篇童尧青

传媒

  • 29篇中国环境科学
  • 21篇大气科学
  • 17篇大气科学学报
  • 14篇气象科学
  • 9篇高原气象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2007年中...
  • 5篇环境科学
  • 5篇气象学报
  • 5篇第27届中国...
  • 5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Meteor...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中国粉体技术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内蒙古气象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第19届中国...
  • 3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23篇2013
  • 25篇2012
  • 15篇2011
  • 44篇2010
  • 18篇2009
  • 18篇2008
  • 26篇2007
  • 8篇2006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对流天气对O_3和CO的垂直输送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ACTIVE(aerosol and chemical transport in tropical convection)试验资料,取2006年1月20日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岛附近发生的一次飑线强对流天气的AE17航次和2006年1月27日无对流天气的AE21航次飞行路径中的探测资料,对澳大利亚达尔文地区夏季风盛行期间发生的有无强对流发生时O_3和CO浓度垂直分布变化进行对比,考察强对流性天气发生对O_3和CO浓度垂直输送作用。深对流云内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将O_3和CO等化学气体携带输送至对流层上部并在对流层顶堆积,从而在对流层上部产生浓度峰值。当有强对流发生,飞机进入对流云上层时,O_3浓度和CO浓度升高,O_3和CO浓度变率增大,在对流层上部浓度出现峰值;当飞机飞出对流云时,O_3和CO浓度相对较低,在对流云外出现谷值。在无对流发生的条件下O_3和CO浓度相对较小,浓度变率也较小,无峰值产生。分析表明:O_3和CO浓度分布不仅与强对流的垂直输送作用关系密切,且与气象要素垂直和水平分布以及动力输送过程密切相关。
李东宸林慈哲银燕
关键词:强对流
2009年夏季黄山云雾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09年夏季在黄山光明顶气象站采集的25个云雾水样本及气象站常规资料,分析了云雾过程雾水的化学特征、污染来源与微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云雾水呈弱酸性,平均值pH值为6.4,主要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SO42->NH4+>Ca2+>NO3->Na+>Cl-,表明二次污染物对黄山云雾水的贡献较大.统计分析显示,各云雾过程中雾水组分变化,主要缘于不同云雾过程中污染源与海洋源的贡献率不同.结合后向轨迹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气团主要来源于海洋和周边地区,不同气团影响下雾水离子组分及云雾微物理特征差别明显.
文彬银燕秦彦硕陈魁
关键词:离子特征后向轨迹微物理特征
石家庄地区春季晴、霾天气溶胶观测研究被引量:46
2011年
利用2006年和2007年河北省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获得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春季上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不同高度上的谱分布和水平变化特征,并对粒子谱分布进行了负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霾天气下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1个量级,达到104个/cm3;粒子平均直径为0.13~0.26μm;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变化受下垫面、云区等局地影响因子较大,受不同天气状况影响较小;负幂函数对细粒子谱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孙霞银燕孙玉稳段英吴志会
关键词:气溶胶谱分布
一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的退模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的退模糊方法,属于气象雷达数据质量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用噪声分离方法将噪声数据从径向速度场中分离出来;第二步,用多曲线拟合的方法退速度模糊;第三步,将第一步中误删...
银燕楚志刚顾松山吴迪
文献传递
黄山顶气溶胶、CCN和云微观特性观测分析(英文)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from April 2008 to July 2008 obtained on the top of Mts.Hu...
银燕陈晨林振毅陈景华
关键词:气溶胶CCN
文献传递
三江源地区秋季一次层积云飞机人工增雨催化试验的微物理响应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在层积云顶部进行的飞机锯齿形催化作业及回穿探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轨迹和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在确定作业前后有效对比区间、区分云粒子相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作业前、后液态云粒子及冰晶浓度变化、云粒子谱的演变和过冷水含量比率的变化,研究了催化的微物理响应。结果表明,作业区液态云粒子中值直径集中在3.5—18.5μm,直径21.5—45.5μm的云粒子基本上为冰晶,粒径大于50μm的粒子相态为冰相;锯齿形作业后约2—23 min,在其航线下风方36 km范围内,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FSSP-100)和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OAP-2D-GA2,简称2DC)所测云粒子浓度、直径变化均未超出作业前云区内的自然起伏,但在过冷水含量大于0.01 g/m^3的高过冷水区,液态云粒子浓度明显降低,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量程内的冰晶粒子浓度明显升高,冰相含水量增大,过冷水含量比率的平均值由作业前的(68.3±23.1)%减小至(34.2±12.4)%。在过冷水含量越高的区域,催化效应越明显,而在低过冷水区和仅受原点催化影响的航迹交叉点处均未观测到催化响应。
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
关键词:层积云
一种大气气溶胶自动采集装置
一种大气气溶胶自动采集装置,属于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包括气溶胶采集器和控制单元;气溶胶采集装置包括:壳体;采集器盖板,盖于壳体之上;在壳体内设有采集腔室,采集腔室包括进气管、出气管、电晕、电极针、采集转盘、采集膜片、...
陈魁银燕楚志刚孔少飞蒋惠袁亮胡正华
用于大气冰核活化计数的云室及云室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测量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压力条件下,大气冰核通过凝华核化或凝结冻结核化作用形成冰晶的云室。本发明提供用于大气冰核活化计数的云室及云室系统。本发明中的云室包括上云室、下云室和水汽腔,所述水汽腔经水汽阀...
银燕苏航卜令兵陈魁楚志刚许汉冰王黎俊杨磊蒋惠
文献传递
人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影响:以黄山地区为例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粒径范围一般在10-3~102μm.气溶胶不仅能吸收、散射太阳辐射(直接效应),还能充当云凝结核(CCN)或冰核(IN),影响云的形成及微物理特征和辐射特性(间接效应);此外...
江琪银燕单云鹏李爱华陈魁
关键词:气溶胶能见度
2011年6-8月平流输送对黄山光明顶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基于单条后向轨迹的输送概率场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场,设计了一种可以评估该轨迹对污染物的平流输送强度参数.利用2011 年6-8 月光明顶CO 和O3 浓度资料对该参数进行了验证,进而分析了该观测时段平流输送对光明顶污染物的影...
张磊金莲姬朱彬银燕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