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梨梨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缘毛类纤毛虫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研究
  • 1篇纤毛
  • 1篇纤毛虫
  • 1篇毛虫
  • 1篇季节演替
  • 1篇江豚
  • 1篇发育研究
  • 1篇浮游动物群落
  • 1篇保护区
  • 1篇DNA条形码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冯伟松
  • 3篇余育和
  • 3篇代梨梨
  • 2篇龚迎春
  • 1篇龚迎春

传媒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缘毛类纤毛虫的DNA条形码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龚迎春余育和冯伟松代梨梨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江豚生存状况评估被引量:15
2011年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保护区是唯一没有被开辟为主航道的长江干流豚类保护区,是长江下游少有的长江江豚的优良栖息地。为了解这一地区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2010-2011年对镇江保护区进行了4个季度的考察和调研。结果表明,在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丰度上,原生动物和轮虫占据主导地位,但浮游动物生物量主要由枝角类和桡足类决定。保护区2(现有保护区)的物种丰度、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都要明显高于保护区1(拟扩展保护区)和主航道。浮游动物各类群随季节的变化不尽相同,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密度高峰主要出现在春季,而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高峰主要出现在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夏季和秋季时高,在冬季时最低。对不同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受干扰较多的主航道表现出更明显的季节性。结合浮游动物的渔产潜力评估,认为保护区能够满足江豚生存的鱼类资源量已趋紧张。
代梨梨龚迎春冯伟松余育和
关键词:浮游动物季节演替
西藏尼洋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的五大支流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干流与主要支流上的采样点、增加对支流巴河上的冰川堰塞湖-巴松错采样,研究尼洋河流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经鉴定,浮游动物有47属、78种;其中,原生动物17属、35种,占浮游动物总物种数的45%;轮虫17属、30种,占39%;枝角类9属、9种,占12%;桡足类4属、4种,占4%。结果表明,尼洋河流域动物群落结构在种数上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密度上主要取决于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的多寡,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占的比例极低;生物量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原生动物所占比例最少。结合各采样点的生境特征分析,尼洋河干流和支流中的巴郎曲和巴河浮游动物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稳定性较高;本研究再次证明尼洋河地区肉足虫类是以古北区种类分布为主的特点,并对筒壳亚目(Tintinnina)在西藏及其周边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对解决西藏原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计分析表明,相较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小环境对浮游动物的分布有更大的作用。
龚迎春冯伟松余育和代梨梨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