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杨虎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质体
  • 3篇脂质体凝胶
  • 3篇透皮
  • 3篇尼美舒利
  • 3篇凝胶
  • 3篇巴布剂
  • 2篇正交
  • 2篇体外
  • 2篇酮洛芬
  • 2篇给药
  • 2篇给药系统
  • 2篇N-三甲基壳...
  • 1篇药动学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实验
  • 1篇制剂
  • 1篇水凝胶
  • 1篇水性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何文
  • 7篇何杨虎
  • 6篇李勇
  • 6篇何平平
  • 3篇肖礼海
  • 2篇常聪
  • 2篇郭咸希
  • 1篇张国晴
  • 1篇孙安琪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促进剂对酮洛芬巴布剂体外透皮性的影响探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通过几种常用促进剂对酮洛芬巴布剂体外促渗作用研究,筛选出适合用于酮洛芬巴布剂的透皮促进剂。方法:分别制备单独含2%或4%的桉叶油、油酸、薄荷脑、聚乙二醇400、月桂氮芯卓酮、聚山梨醇酯-80的酮洛芬巴布剂贴片,以及4%的桉叶油分别与2%的油酸、薄荷脑、聚乙二醇400合用的酮洛芬巴布剂贴片,采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屏障,贴敷12h,以渗透速率及12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探讨促进剂对酮洛芬体外透皮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照,2%聚山梨醇酯-80、2%月桂氮卓芯酮单独使用不能明显提高酮洛芬的渗透速率(P>0.05),4%聚山梨醇酯-80、4%月桂氮卓芯酮和其他的促进剂都能明显的提高酮洛芬的经皮渗透(P<0.01),对酮洛芬透皮速率提高大小顺序为油酸≥桉叶油>薄荷脑>聚乙二醇400>月桂氮卓芯酮>聚山梨醇酯-80。结论:油酸、桉叶油、薄荷脑、聚乙二醇400均可作为酮洛芬巴布剂透皮促进剂。
何文李勇张国晴何杨虎何平平
关键词:酮洛芬巴布剂透皮给药系统
N-三甲基壳聚糖对尼美舒利脂质体的影响及其体外透皮考察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浓度为1.0%,不同季铵化程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N-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对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脂质体体外主要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凝胶体系体外透皮的效果。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四步合成法合成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以1H-NMR测定其季铵化程度;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分别用TMC包覆或混合的NIM脂质体,使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凝胶体外透皮效果。结果:合成得到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即TMC20(25%),TMC40(38%)和TMC60(59%);用TMC包覆或混合NIM脂质体,均导致其包封率降低;随着TMC季铵化程度的增加,两者的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均逐渐减小,但是前者均大于后者;同时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缓、控释作用,但后者更有效。分别用TMC包覆与混合NIM脂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大小依次为普通脂质体>TMC60包覆脂质体>TMC40包覆脂质体>TMC20包覆脂质体>TMC60混合脂质体>TMC40混合脂质体>TMC20混合脂质体。结论:使用TMC包覆或混合NIM脂质体,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NIM脂质体的性质,且作用大小与TMC季铵化程度有关。
何杨虎何文李勇何平平肖礼海孙安琪
关键词:包覆尼美舒利脂质体凝胶体外透皮
尼美舒利脂质体凝胶的研制及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考察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研制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脂质体凝胶,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筛选NIM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NIM脂质体,再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以影响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并用Franz扩散池研究NIM脂质体凝胶与NIM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NIM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56.6±14.3)nm,Zeta电位为(-13.87±5.3)mV,平均包封率为(77.7±1.4)%(n=3);室温下,NIM脂质体凝胶为黄色细腻黏稠胶体,对湿度及室温条件稳定,但对光照和40℃与60℃不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NIM脂质体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大于NIM凝胶(P<0.05),药物透皮速率与皮肤蓄积量非常显著地大于NIM凝胶(P<0.01)。结论NIM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能促进药物透皮渗透,值得进一步研究。
郭咸希何杨虎何文肖礼海李勇何平平
关键词:尼关舒利脂质体凝胶均匀设计经皮渗透
水性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研究以卡波姆和聚丙烯酸钠作为水性巴布剂基质的最优配方。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以配方中卡波姆、聚丙烯酸钠、PVPK30、CMCNa、PVA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设计L18(37)正交表,以内聚力、剥离强度作为考察指标。结果:配方中各因素对内聚力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卡波姆、CMCNa、PVA,对剥离强度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卡波姆、PVPK30、聚丙烯酸钠。结论:巴布剂基质的最优配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PVPK30∶CMCNa∶PVA=3.0∶4.0∶0.5∶0.2∶0.5。
李勇何文常聪何杨虎何平平
关键词:巴布剂正交设计卡波姆聚丙烯酸钠
N-三甲基壳聚糖对尼美舒利脂质体凝胶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尼美舒利(NIM)脂质体凝胶大鼠皮肤局部给药的药动学影响。方法:以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分别为40%和60%的TMC,即TMC40和TMC60。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5份NIM脂质体凝胶,1份不加TMC为NIM组,另4份凝胶分别用TMC40和TMC60(1.0%)作为包衣和混合材料,分别为TMC40C组,TMC40B组及TMC60C组,TMC60B组。经皮给药后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TMC40、TMC60季铵化程度分别为38%和59%。皮肤中的AUC_(0→1):NIM组>TMC60C组>TMC40C组>TMC60B组>TMC40B组(P<0.05);皮肤中的C_(max):NIM组、TMC60C组和TMC40C组均明显大于TMC60B组和TMC40B组(P<0.05);血浆中的AUC_(0→1):TMC60C组>TMC60B组>TMC40C组>TMC40B组>NIM组(P<0.05);血浆中的C_(max):TMC60C组>TMC60B组>TMC40C组>TMC40B组和NIM组(P<0.05)(其中C代表包衣组,B代表混合组)。结论:TMC的季铵化程度和不同作用方式对NIM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有较显著的影响,可通过合理选择,达到不同的制剂目的。
梅华何文何杨虎
关键词:N-三甲基壳聚糖尼美舒利脂质体凝胶药动学
酮洛芬不同透皮制剂的体外透皮性和释放性被引量:13
2007年
分别制备含1%、3%、5%酮洛芬的混合型巴布剂、交联型巴布剂、透皮贴剂,以同浓度的酮洛芬凝胶剂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考察酮洛芬在不同制剂中的体外透皮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同浓度酮洛芬在不同受试制剂的透皮速率依序为交联型巴布剂>混合型巴布剂>凝胶剂>透皮贴剂;3%酮洛芬在不同贴膏剂中的释放速率依序为混合型巴布剂>交联型巴布剂>透皮贴剂。
李勇何文常聪何平平何杨虎
关键词:酮洛芬巴布剂贴剂经皮给药系统
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优选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初步考察载药水凝胶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不同取代度的CMCS;以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2%戊二醛的用量及温度为考察因素,各取三水平,以水凝胶在pH1.2溶液中的膨胀率为考察指标进行L9(34)正交实验;并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对水凝胶的体外释药做初步考察。结果:取代度为0.38的CMCS,在0.2mL的2%戊二醛做交联剂于室温下交联,有最大膨胀率(24.54±1.04)(n=3);以最佳条件制备的甲硝唑水凝胶于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8h内累积释药率达(89.95±1.05)%(n=3)。结论:CMCS/PVA水凝胶最佳处方在pH1.2时具有理想的膨胀率,可做为胃部释药载体进一步研究。
何文何平平郭咸希肖礼海李勇何杨虎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正交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