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外固定
  • 2篇肱骨
  • 2篇外固定治疗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钉
  • 1篇带锁髓内钉内...
  • 1篇第5掌骨颈骨...
  • 1篇袖套
  • 1篇远端
  • 1篇掌骨
  • 1篇掌骨颈骨折
  • 1篇正骨
  • 1篇指骨
  • 1篇指骨骨折
  • 1篇纱条
  • 1篇上段骨折
  • 1篇手法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机构

  • 6篇北京市丰盛中...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6篇张海群
  • 4篇佟云
  • 3篇李晔
  • 3篇董延旭
  • 2篇郑移兵
  • 1篇赵兴玮
  • 1篇温建民
  • 1篇金立昆
  • 1篇张杰
  • 1篇谢克波
  • 1篇张伟
  • 1篇王晨曦
  • 1篇张国忠
  • 1篇陈文学
  • 1篇王洪浩
  • 1篇韩旭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丰盛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及高风险时间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丰盛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及高风险时间。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成年患者439例,均行“丰盛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1个月内桡骨短缩≤2.5 mm者389例纳入无移位组;桡骨短缩>2.5 mm,尺偏角、掌倾角出现不同程度复位丢失的50例,纳入移位组,比较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结果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诊时移位超过2.5 mm比例高于二次复诊、终末复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骨折复位丢失在首次复诊(复位后3~7 d)风险最高,并且在后续复诊仍旧存在移位趋势。
董延旭李晔佟云张海群谢克波
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成人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切口感染、桡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67%,稍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且前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更具优势。
陈文学张国忠郑移兵张海群王晨曦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
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患者31例(42足),其中男3例,女28例;年龄18~76(50.1±4.9)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第1,2跖骨长度差变化,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1例(42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15.1±1.2)个月。HVA、IM分别由术前的(38.5±5.4)°、(13.0±1.1)°矫正到术后的(14.3±4.7)°、(9.1±1.5)°(P<0.05)。术前1、2跖骨长度差为2~-4(-0.59±1.80)mm,术后为0~-6(-3.53±1.60)mm,平均第1跖骨短缩2.9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7.8±9.7)分提高到术后的(92.1±9.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3足,良16足,可3足。结论: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能够有效纠正拇外翻畸形、改善前足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温冠楠佟云张杰李晔张海群金立昆温建民刘媛媛
关键词:拇外翻微创截骨术手法
纱条辅助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法治疗中近节指骨骨折67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纱条辅助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法治疗中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7-2019年67例采用本方法治疗的中近节指骨骨折患者,分别从复位效果、拆除夹板即刻TAFS评分、1个月及2个月TAFS评分四个方面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复位效果优良率为92.5%。功能方面,拆除夹板后即刻优良率为67.2%,1个月后优良率为74.6%,2个月后优良率为95.5%。结论:采用纱条辅助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近节指骨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且后期指部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旭佟云张海群张伟王洪浩
关键词:指骨骨折
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年
评价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丰盛医院急诊骨科2017年1月-2022年3月接诊的47例非开放性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固定方法分为改良组夹板25例、传统组夹板22例;改良组采用双层硬纸夹板固定,传统组采用单层硬纸夹板固定,比较两组夹板固定时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头干角改善情况、手掌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改良组在夹板固定时长、临床愈合时长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正常掌骨头干角的差值为(4.08±3.11),传统组与正常掌骨头干角的差值为(7.00±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改良组优良率为96.00%、差占比4.00%,与传统组优良率86.36%、差占比1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组优占比92.00%、良占比4.00%,与传统组优占比59.09%、良占比2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改良组与传统组均出现了畸形愈合的并发症,但改良组仅1例(4.00%)出现轻度畸形愈合,传统组3例(13.64%)出现中度畸形愈合、4例(18.18%)出现轻度畸形愈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在维持整复后骨折的稳定性减少畸形愈合、改善头干角和恢复手掌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硬纸夹板外固定。
张海群李晔赵兴玮董延旭佟云
关键词:掌骨颈骨折改良法外固定
用于控制成人肱骨中上段骨折垂直分离移位的外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骨折的外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成人肱骨中上段骨折垂直分离移位的外固定装置。包括跨肩关节可开合袖套、可伸缩超肘关节连接袖套和固定板,跨肩关节可开合袖套和可伸缩超肘关节连接袖套之间通过连接带...
董延旭郑移兵戴禹润常智张海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