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手术
  • 3篇输血
  • 2篇心脏手术
  • 2篇手术中
  • 2篇手术中应用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科
  • 2篇外循环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外科
  • 1篇心血管外科手...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外科
  • 1篇悬浮红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管外科手术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输注

机构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4篇高旭蓉
  • 4篇马丽
  • 3篇纪宏文
  • 3篇张颖
  • 2篇贾金娜
  • 2篇马祖轩
  • 2篇刘娜
  • 2篇齐虹美
  • 2篇潘楠
  • 1篇王跃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血管外科手术血小板输注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1 335例心血管外科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的手术种类、输注率(量)和输注时机,为心血管手术血小板的预订和输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实时登记2013年1-12月阜外医院实施心血管外科手术并输注血小板的所有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手术种类和输注时机。结果 2013年共完成心血管外科手术11 439例,1335例患者围术期输注血小板,共2 037治疗量。血小板总输注率为11.7%,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人均用量为(1.53±1.20)治疗量。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象鼻支架术和胸降主动脉替换术的血小板输注率较高,分别为91.5%和100%;其中胸降主动脉替换术的人均用量最大,为(3.07±1.59)治疗量。血小板输注时机:术前无血小板输注,术中输注血小板846例,占63.37%;术后输注血小板382例,占28.61%;术中和术后均输注血小板者107例,占8.01%。结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血小板输注率较高,血小板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等因素。
潘楠高旭蓉贾金娜齐虹美马丽纪宏文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心血管外科手术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患者术前备血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意外抗体分布情况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术前疑难配血的原因及意外抗体分布的特点,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前常规备血患者12532例的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ABO和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患者ABO血型亚型比例为0.072%(9/12532);弱D1例;抗体筛选阳性率为0.48%(60/12532),其中Rh系统抗体占30%(18/60)、MNS系统抗体占30%(18/60)、Lewis系统抗体占11.67%(7/60)、Dufly系统抗体占3.33%(2/60)、Kidd系统抗体占1.67%(1/60)、P系统抗体占1.67%(1/60)、自身抗体占10%(6/60)、未检出特异性的抗体占11.67%(7/60);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7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9例。结论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判断临床疑难配血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高旭蓉马丽贾金娜潘楠齐虹美张颖
关键词:意外抗体
两种红细胞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输注后的效果分析。方法连续入选889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将需要输血的患者(643例)随机分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去白组,322例)和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悬红组,321例),未输血的患者归为未输血组(246例),去白组患者只接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注,悬红组患者只接受悬浮红细胞的输注。对比3组患者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WBC、Hb,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前一般资料去白组与悬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白组和悬红组比较,未输血组患者年龄小、体重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输注量去白组与悬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未输血组[(26.7±9.5)h]、去白组[(38.9±39.5)h]、悬红组[(48.7±66.1)h]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停留时间未输血组[(1.7±1.1)d]、去白组[(2.6±2.0)d]、悬红组[(3.0±3.9)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输血组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输注悬浮红细胞相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高旭蓉马丽张颖刘娜马祖轩纪宏文
关键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输血
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05例需输血治疗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60例)和悬浮红细胞组(145例)。少白细胞红细胞组患者只接受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注,悬浮红细胞组患者只接受普通悬浮红细胞的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均由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观察指标: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输注量和血浆输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比术前均显著增加(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白细胞红细胞组患者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33.8±21.9)h与(49.1±31.2)h,P<0.05,术后住院时间减少(8.2±2.5)d与(9.1±4.7)d,P<0.05,住院费用减低(7.4±2.1)万元与(8.0±3.4)万元,P<0.05。结论与输入普通悬浮红细胞相比,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入少白细胞红细胞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高旭蓉纪宏文张颖王跃刘娜马祖轩马丽
关键词:心脏手术少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