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磊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月壤
  • 2篇浅层
  • 2篇采样
  • 1篇动力学建模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元建模
  • 1篇月球
  • 1篇月球探测
  • 1篇振动
  • 1篇振动控制
  • 1篇柔性臂
  • 1篇前馈
  • 1篇前馈控制
  • 1篇主动振动控制
  • 1篇专业课
  • 1篇自媒体
  • 1篇自适
  • 1篇自适应
  • 1篇自适应遗传

机构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卫星制造...

作者

  • 7篇梁磊
  • 5篇赵阳
  • 3篇刘天喜
  • 2篇魏承
  • 2篇赵志刚
  • 1篇田浩
  • 1篇曹登庆
  • 1篇马亮
  • 1篇叶楠
  • 1篇周峻

传媒

  • 3篇宇航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教育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深层月壤采样钻具参数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深层月壤采样过程钻具参数对钻具受力及月壤采样量的影响问题,开展了离散元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内聚力0.90 k Pa、内摩擦角42.25°的满足真实月壤宏观力学指标的仿真模型。选取钻头立齿形状、头体形状,钻杆导程、牙宽,回转转速等重点钻具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圆柱立齿有利于月壤采样,而八角立齿有利于钻具受力,“漏斗”形头体相比于“圆锥”形头体受力较小;钻杆导程的增加会使得月壤采样量增大,但同时也会使得钻具受力增大,钻杆牙宽取3 mm时月壤采样量最大、钻具受力最小;回转转速过大,月壤采样量会急剧减小,回转转速过小,钻具受力会急剧增大。
刘天喜马亮梁磊赵阳曹登庆刘德赟
浅表层月壤铲挖采样的振动减阻技术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对振动铲挖技术在浅表层月壤采样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月壤宏观、细观参数,采用离散元法建立了月壤模型,对月球表面低重力低气压环境下的月壤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仿真,并结合采用Balovnev机-土交互模型描述的月壤铲挖阻力公式,对月壤的振动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向采样器施加不同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开展了浅表层月壤铲挖仿真,给出了铲挖过程中不同振动参数与月壤采样阻力的关系。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月壤孔隙率,验证了月壤的振动铲挖减阻机理及适用性。
梁磊魏承赵阳
关键词:铲斗离散元方法
浅层月壤铲挖动力学建模及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特别是嫦娥三期工程的顺利开展,浅层月壤采样成为了当前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月面1//6重力环境及月壤颗粒间范德华力对月壤力学特性的影响,使得月面环境下的浅层月壤铲挖动力学特性不但难以通过地面试...
梁磊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月壤钻采进尺力形成机理及进尺力预测建模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月壤钻采过程中进尺力无法准确预测的问题,基于钻采过程中钻具进尺和回转运动模式下土体产生的位移和形变分析了进尺力形成机理。钻头下压使土体径向扩张从而产生的扩孔压力是决定进尺力大小的核心因素,同时,通过回转状态下有限土体柱孔扩张问题的等效解析解建立了进尺力预测模型。开展基础模拟月壤地面钻采试验,将低、中、高回转速度下的进尺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比,验证了进尺力形成机理的合理性以及进尺力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其他地外天体钻取采样任务的技术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持。
周峻刘天喜梁磊赵阳
关键词:月球探测钻采
小型采样器浅层月壤铲挖阻力预测及铲挖参数优选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小型采样器在月表低气压低重力环境下对浅层月壤的铲挖阻力预测及参数优选问题。通过分析采样器铲斗—月壤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三轴试验仿真得出的月壤抗剪特性和弹塑性本构关系,分别对采样器的铲斗底面推移阻力和侧壁切削阻力进行了推导,实现了对月壤铲挖阻力的预测。在此基础上,以月壤铲挖阻力和收集速率为评价依据,针对0.2m深度以内的浅层月壤采样任务,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确定了不同尺寸铲斗的最优铲挖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铲宽的月壤采样器均对应存在一个最优的铲挖深度和铲挖角,并且随着铲宽的增加,最优铲挖深度逐渐变大,最优铲挖角逐渐变小。
梁磊赵志刚赵阳
关键词:自适应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
航天器虚拟仿真实践课程创新设计与应用——以哈工大小卫星班贯通式课程为例
2024年
针对我国高校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面向大三本科生开设了仿真实践类专业课《航天器与自主智能系统创新设计》,创新性提出并形成了SpaceSim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学习模式和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从姿轨控与空间环境等基础知识到通导遥载荷特性等应用知识,利用国产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编制了40个仿真案例并上传至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建立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和激发了学生们同团队教师在线研究和探讨仿真实验问题的兴趣,提高了授课质量。课程以学生提交的大作业为考核项目,提出“自主进阶式任务想定”教学模式并引入自媒体评价机制,学生通过自媒体展示和讲解自己的大作业,锻炼了学生的项目构建与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与认真程度,对提升授课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该课程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以及仿真工具已被其他高校航天专业课以及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所借鉴和采用,验证了该课程创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性与有效性。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space professional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mall satellite class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ened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simulation practice “Innovative Design of Spacecraft and 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 for junior undergraduates, and innovatively proposed and formed the SpaceSim open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and the self-creative learning model of we-media, using case teaching. From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and space environment to the application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40 simulation cases were compiled by SpaceSim, a domestic spacecraft system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uploaded to the open communit
刘天喜魏承田浩梁磊叶楠
改进型负输入成形主动振动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柔性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负输入成形方法。该方法设计成形器的脉冲序列包含多个正负依次交替的脉冲,通过所选择的脉冲数目和系统振动频率与阻尼比构成封闭形式解来直接确定成形器。与正输入成形方法相比可以改善系统的上升时间,而与传统的负输入成形方法相比不需要对时间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改进型负输入成形器所包含的脉冲个数可以自由选择,具有设计简单、灵活的优点。将其通过柔性机械臂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且可以快速实现振动抑制。
赵志刚梁磊赵阳
关键词:主动振动控制前馈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