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
-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壁面马赫数分布规律可控的新型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方法被引量:11
- 2013年
- 根据有旋特征线理论,设计出了沿程马赫数下降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分析了基准流场的几何参数(前缘压缩角及中心体半径)的影响规律,发现选取较小的前缘压缩角和中心体半径有利于得到性能优良的基准流场;然后在设计状态Ma=6时研究了三种典型的马赫数下降规律对这种轴对称流场性能的影响。最后考虑了粘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粘性修正探索,结果表明,采用附面层位移厚度修正方法后,基准流场的壁面压力分布和无粘情况吻合良好。
- 朱伟张堃元南向军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二元高马赫数进气道的起动特性数值研究
- 2022年
-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内收缩比二元高马赫数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研究发现:内收缩比影响进气道的加速起动特性,内收缩比越大,加速自起动马赫数越大,加速过程中,大内收缩比性能参数只有1次阶跃,而小内收缩比构型性能参数存在2次阶跃;相同来流条件下,隔离段出口反压对具有不同加速自起动能力的进气道影响不同,来流马赫数高于加速自起动马赫数的进气道,反压引起进气道不起动后可以再起动,来流马赫数低于加速自起动马赫数的进气道,反压引起进气道不起动后无法再起动,且抗反压能力严重下降。不起动状态下的进气道对出口反压十分敏感,给定出口反压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很难获得稳定的不起动流场。
- 华正旭朱伟朱伟王俊伟张辰琳王霄
- 关键词:进气道再起动
- 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被引量:8
- 2015年
- 采用有旋特征线法设计了一种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两道入射激波交于中心体起始点,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通过给定激波径向总压恢复系数分布进行反设计,壁面通过给定轴向马赫数分布规律进行反设计.该基准流场分为“三波四区”且压缩效率较高.基于该基准流场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进行了黏性修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收缩进气道设计点核心区的流场特征和激波形状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喉道截面增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7和0.729;来流马赫数为5.0~7.0时内部总阻力系数变化平缓,从0.23下降为0.22.
- 李永洲张堃元朱伟杨顺凯
-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中心体反设计
- 宽速域组合动力TBCC新型三维内转式进气道设计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基于特征线理论自主开发了新型变中心体内转式进气道设计软件,设计了一种Ma06宽速域组合动力TBCC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并开展了分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道在冲压单独工作状态性能优良,共同工作时,涡轮通道性能欠佳。后续有必要改进设计方案,采取流动控制措施调节措施,改善进气道起动问题及提高涡轮通道性能。
- 朱伟朱伟王霄王俊伟
- 关键词:高超声速
- 带预压缩性质的高马赫数内转式进气道设计被引量:1
- 2013年
- 传统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存在两个问题:进气道内收缩比较大,起动性能差;前缘弯曲激波在靠近中心体附近剧烈弯曲,激波损失很大,极有可能造成唇口激波脱体。为此,设计了新型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把较强的前缘激波设计为两道较弱的预压缩激波,显著提高了进气道喉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的内转式进气道性能优良,但存在溢流较严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 朱伟李鹏王霄张堃元南向军李永洲
- 关键词:弯曲激波反设计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 基于马赫数分布规律的高超矩形转圆内转式进气道设计研究
- 新型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时首先要选取性能优良的基准流场,然后基于该基准流场,采用流线追踪技术,截面渐变技术,再经过边界层修正得到最终的进气道型面。可见基准流场是设计该类进气道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从基准流场的设计入手进行研究。...
- 朱伟
- 关键词:流动特征进气道设计
- 面向移动云的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 移动云计算通过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给移动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云服务,移动用户可将数据的计算和存储等工作迁移至云端来改善其移动终端处理能力弱、存储空间小以及电力续航时间短等问题。然而由于移动用户具...
- 朱伟
- 关键词:资源管理
- 文献传递
- 二次流引射对保形非对称喷管性能的影响
- 2018年
- 发动机与飞机后体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部件匹配和性能。利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对飞翼布局无人机保形非对称喷管在典型飞行状态下开展了内外流流场特性的数值分析,获得了后体尾喷管推力性能和三维流动特征随二次流压力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动机喷管落压比条件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优化二次流通道、增大二次流压力比,可以有效改善后体/喷管主流流场特性;当二次流与主流的流量比在0. 2%~1. 86%内时,后体尾喷管轴向推力系数的变化幅度大约为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发动机主流的过膨胀程度,减小发动机推力损失,无人机后体尾喷管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 马松马松谭建国张志伟姜浩
- 关键词:流场特性二次流
- Ma4内并联TBCC发动机匹配设计与模态转换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由于发动机自身工作能力的限制,要想获得最大的发动机性能,在不同的飞行马赫数下,对应不同的发动机形式,因此为了达到宽马赫数飞行的目的,在不同工作区间采用不同发动机进行工作的组合循环发动机应运而生。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作为组合动力的一种,采用涡轮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的形式,可以在未来作为远程高速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2级入轨(TSTO)飞行器的第1级动力,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作为宽速域内工作的TBCC,模态转换是实现TBCC发动机宽马赫数工作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Ma4速域TBCC发动机,建立了相应的涡轮发动机与亚燃冲压发动机并联模型,通过考虑2种发动机的设计点与非设计点工作条件,对模态转换马赫数进行了选择,并基于保持固定流量这个前体条件,给出了相应的并联TBCC模态转换控制过程。基于建模并联模型,初步确定了采用涡轮与亚燃冲压动力的TBCC发动机的可行性,在合适的匹配条件下,TBCC组合动力可以满足飞行器的推力需求。
- 张辰琳于健朱伟朱伟王霄王俊伟
- 关键词:TBCC模态转换涡轮发动机亚燃冲压发动机
- 不同马赫数规律反设计的矩形转圆内收缩进气道性能分析
- 近年来新型内收缩高超声速进气道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设计方法是首先选择性能优良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再结合流线追踪技术等方法得到进气道的最终构型。进气道的性能很大程度上由其基准流场决定。由于矩形进口有利于前体进气道的...
- 朱伟张堃元南向军李永洲
- 关键词:反设计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