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加压包扎2h与6h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入径行射频消融(RFCA)术后加压包扎2h与6h的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方法选取因阵发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右侧旁路)行RFCA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分为两组:2h组60例,6h组60例。对比两组间活化凝血时间(ACT)、术后患者不适感、局部血肿、动静脉瘘、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术前两组间血小板、血凝系列和ACT无显著差异(P>0.05)。22h组术前和术后2h以及6h组术前和术后6hACT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即刻均与术前、术后床旁(2h/6h)的ACT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两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与6h之间均无差异(P>0.05)。两组分别有2例和1例局部淤血瘀斑发生,均无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栓塞等发生(P>0.05)。2h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6h组(P<0.05)。3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发现,ACT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5,P=0.023)。结论 RFCA术后股静脉加压包扎2h可能安全可行,无更多的出血事件发生,且病人的舒适性改善。
- 郭兰燕张殿新程何祥沈敏易甫武峰李静霞杨华刘兵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射频消融术并发症
- 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 郭兰燕张殿新程何祥沈敏易甫武峰杨华李静霞刘兵
- 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后加压包扎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观察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因阵发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旁路)和来源于左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分为2组:4 h组(A组)62例,8 h组(B组)60例.对比2组间活化凝血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AT)、术后患者不适感、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有1例假性动脉瘤发生,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向假性动脉瘤囊腔内给予缓慢注射凝血酶,封闭瘤体后恢复正常;2组术后血凝全套、血小板及AC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局部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5%,P〉0.05);B组不舒适感明显高于A组(5%对15%,P=0.022).2组术后D二聚体、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0.7±1.4)mg/L对(0.2±0.3)mg/L,P=0.035;(0.5±0.3)mg/L对(0.3±0.2)mg/L,P=0.021)(29.9±5.5)s对(26.7±6.9)s,P=0.024;(30.1±2.6)s对(26.2 ±6.4).s (P=0.015)],但其他凝血相关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穿刺局部加压4 h安全可靠,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不增加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郭兰燕张殿新程何祥沈敏易甫武峰李静霞杨华刘兵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并发症
- 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加压包扎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 郭兰燕张殿新程何祥武峰易甫杨华李静霞刘兵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