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何祥
- 作品数:133 被引量:4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 交感神经调节失衡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为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后 ,交感神经对心室肌不同部位复极时程的调节及其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制备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分离、结扎并剪断双侧颈迷走、心交感神经 ,电刺激心交感神经远端。心室复极时程以心外膜电图 (EPG)的QT间期及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90 、APD50 )表示。结果 :交感神经刺激使正常心室肌不同部位的QT间期、APD90 、APD50 均有明显缩短 (P <0 .0 5 ) ;不同部位心肌复极时程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没有明显区别。急性心肌缺血后 ,交感神经刺激使缺血区QT间期、APD90 明显缩短 ,而非缺血区则无明显变化 ;非缺血区的QT间期、APD90 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较缺血区明显减小 (P <0 .0 5 )。心肌缺血后心室易损期明显延长 ,交感神经刺激后更为延长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后 ,交感神经对非缺血区心室复极的调节作用减弱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性更进一步增加 ,心室易损性增加 ,引起缺血性心律失常。
- 曹艳杰贾国良胡涛李兰荪张荣庆王跃民程何祥
- 关键词:QT间期动作电位时程缺血性心律失常
-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 (RFCA)在儿童及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西京医院住院行RFCA治疗的 14 8例患者 (其中右侧显性旁道并发左侧隐匿旁道者 2例 ,左侧隐匿旁道并发AVNRT者 1例 ) ,年龄 14 .1± 2 .3(6~ 18)岁 ,病史 2 .6± 2 .5 (0 .1~ 12 )年。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14 1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7例。结果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AVRT) 93例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AVNRT) 5 1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7例。RFCA成功率 93.4 % ,其中AVRT左侧旁道、AVNRT成功率达 97%、96 %。复发 11例再次消融均成功。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方法。
- 刘兵张清王海昌张殿新程何祥李伟李媛王晓燕
- 关键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 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钾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替米沙坦的拮抗作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钾电流的作用 ,揭示其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为应用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短暂外向钾电流 (Ito) .实验分 4组 :对照组 ,AngⅡ (0 1μmol/L)组 ,替米沙坦 (0 0 1μmol/L)组 ,AngⅡ +替米沙坦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0 1μmol/L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to峰值电流密度明显下降 (pA/pF ,6 5 5± 0 5 2vs12 6 5±1 0 6 ,P <0 0 1) ,在 - 10 0mV电压下使IK1峰值电流密度显著升高 (pA/pF ,- 9 31± 1 0 2vs - 5 2 3± 0 98,P <0 0 1) .0 .0 1μmol/L替米沙坦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toIK1无明显影响 ,但可拮抗AngII的作用 ;AngⅡ +替米沙坦组的Ito峰值电流密度(pA/pF,11 74± 1 2 8)和IK1峰值电流密度 (pA/pF,- 6 13±1 15 )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别 (P <0 0 1) .结论 :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 ,0 1μmol/L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K1并抑制Ito,替米沙坦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钾电流的作用 .
- 张殿新黄岚王海昌张荣庆程何祥刘兵张清郭文怡
- 关键词:替米沙坦钾通道膜片钳术心房肌细胞
-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离子流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以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实验分4组:(1)正常对照组;(2)AngⅡ组:加入终浓度为0.1μmol/L的...
- 程何祥张殿新张荣庆王海昌郭文怡李伟杰张清刘兵秦涛李飞
- 关键词:人心房肌细胞卡维地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拮抗作用钙离子流
- 文献传递
- 牛磺酸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模拟缺血 /再灌注 (I/R)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 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 ,建立模拟 I/R模型。实验分 3组 :1正常对照组 ;2模拟 I/R组 :缺氧 12 0 min,复氧 2 40 min;3牛磺酸组 :I/R前加用 2 0 mm ol/L 牛磺酸。计算台盼蓝摄取率 ,测定乳酸脱氢酶 (L DH)活性 ,以流式细胞仪 (FCM)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 ,FCM未发现凋亡峰 ,电镜未发现凋亡细胞 ;I/R组 FCM检测的凋亡率为 15 .1%,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凋亡细胞 ,台盼蓝摄取率和 L DH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分别为 (35 .3± 1.7) %vs(2 .6± 0 .8) %和 (184.8± 4.6 ) U/m l vs(4 6 .3± 2 .4) U/ml;两者 P<0 .0 5 ]。牛磺酸组心肌细胞大部分存活 ,凋亡率明显降低 (平均 3.5 %,P<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 I/R损伤 ,牛磺酸可减少 I/R心肌细胞的凋亡。
- 程何祥张荣庆马颖艳贾国良李飞刘兵胡涛徐凯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牛磺酸
- 牛磺酸对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第 2代心肌细胞 ,随机分成 4组 :①正常对照组 :仅用DMEM培养 ;②羟自由基组 :OH-终浓度为 0 1mmol·L-1;③牛磺酸组 :牛磺酸终浓度为 30mmol·L-1;④牛磺酸 +羟自由基组 :牛磺酸 30mmol·L-1+OH-0 1mmol·L-1。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形态学 ,流式细胞仪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羟自由基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 ,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牛磺酸 +羟自由基组细胞存活率较羟自由基组高 (P<0 0 5 )。②AnnexinV+ /PI-细胞即凋亡细胞在羟自由基组有较高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牛磺酸 +羟自由基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羟自由基组 (P <0 0 5 )。③羟自由基组凋亡心肌细胞呈特征性超微结构。结论 牛磺酸能减轻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程何祥贾国良张荣庆王海昌马颖艳赵新国刘兵曹艳杰
- 关键词:心肌细胞细胞凋亡羟自由基牛磺酸
- 国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及活性鉴定被引量:9
- 2001年
- 张荣庆梁延春周更须程何祥贾国良蔡振杰
- 关键词:心房肌细胞活性鉴定
- 吡那地尔对低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 本研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Fluo-3荧光指示剂观察低氧/复氧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以及吡那地尔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的作用.
- 程何祥张荣庆贾国良赵新国刘兵陈丹
- 关键词:心肌疾病吡那地尔心肌细胞钙浓度
- 文献传递
- 静脉注射地尔硫对人心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成功后的自愿者,静脉给予地尔硫(艹卓),首剂0.2mg/kg静脉推注(稀释至10~15ml,5min内推完),继续以1~5μg(kg·min)维持滴注,30min后开始测量相关数值。结果:心率减慢,房室结传导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延长,心房及心室的有效不应期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心房内的传导时间(高右房起搏至希氏束A波的时间)及HV的传导时间不受影响,心房内的离散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静脉滴注地尔硫(艹卓)对心率、房室结的影响是有限的,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正常者应用是安全的。
- 俞集会刘兵王海昌程何祥
- 关键词:心动过速电生理学技术心脏静脉内
- 导管引起冠状动脉开口夹层形成及其处理被引量:2
- 2010年
- 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措施。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因导管操作不当而造成医源性右冠状动脉或左主干开口损伤夹层形成,后果极其严重[1]。及时诊断并有效处理导管所致开口夹层,能避免灾难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 李成祥袁铭郭文怡王海昌栾荣华程何祥曹艳杰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缺血事件右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