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房
  • 6篇房颤
  • 5篇心房颤动
  • 4篇射频消融
  • 4篇消融
  • 3篇射频
  • 3篇缺血
  • 3篇左心
  • 3篇左心房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血性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术后
  • 2篇衰竭
  • 2篇起搏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左房
  • 2篇未闭
  • 2篇消融术

机构

  • 12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王涛
  • 11篇李世军
  • 9篇庞占琪
  • 8篇杨健
  • 5篇王琳
  • 5篇李亚文
  • 4篇董赫
  • 3篇岳庆雄
  • 2篇周瑜
  • 2篇马奔
  • 2篇李丽娜
  • 1篇贾永平
  • 1篇赵红玲
  • 1篇夏云龙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0例接受RFCA的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RFCA,观察组采用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给予负荷量肝素后15 min、术中实测最小、术中实测最大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值,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负荷量肝素15 min、实测最小、实测最大的ACT值分别为(310±27)、(274±15)、(375±24)s,均大于观察组的(290±17)、(263±18)、(358±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不低于华法林,可作为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杨健王涛庞占琪李世军
关键词:达比加群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华法林
左房应变功能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左房应变功能,探讨其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非瓣膜性房颤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181例,按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40例)和非脑卒中组(141例);比较两组临床、左房应变功能等参数,应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左房整体纵向应变(LA GLS)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心率、CHA2DS2-VASC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LAV)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其左房射血分数(LAEF)、LA GLS均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AEF、LA GLS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LAD、LA GLS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CHA2DS2-VASC评分、LAD联合CHA2DS2-VASC评分、LA GLS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33、0.862、0.9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应变功能指标LA GLS联合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杨官辉周瑜胡倩李丽娜李世军王涛岳庆雄
关键词:房颤左心房脑卒中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治疗中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抽取7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所收治,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呋塞米单独治疗以及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分组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对比来看,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IDd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治疗中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降低情况,避免心功能水平变化影响患者其他系统器官功能,且能够降低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庞占琪王涛杨健李世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多巴胺呋塞米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房血栓,行头颅核磁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分析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心房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98例房颤患者中1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17.3%。左心房血栓阳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左心房血栓阴性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在左心房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左心房血栓形成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筛查左心房血栓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心房血栓、早期抗栓治疗。
庞占琪贾永平马奔王琳王涛杨健李亚文李世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缺血性脑卒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应变及机械离散度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总体纵向应变(global left atrial longitudinal strain,GLAS)及机械离散度,评估这两项参数的有效性以及与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房颤复发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有房颤病史并且确定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93例(持续性房颤28例,阵发性房颤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一天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常规测量。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GLAS及左心房机械离散度。左心房机械离散度定义为经R-R间期标化的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 to peak strain,SD-TPS)。结果无论在持续性房颤组中还是在阵发性房颤组中,复发组的GLAS均低于未复发组[(7.5±2.0)%比(13.2±3.7)%,(13.6±6.4)%比(21.9±6.5)%,P<0.05],且复发组的SD-TPS均高于未复发组[(8.0±1.7)ms比(5.8±2.2)ms,(8.2±2.6)ms比(6.2±2.5)ms,P<0.05]。在Cox比例风险分析中,GLAS和SD-TPS均是持续性房颤组(HR=0.81,95%CI 0.68~0.94,P=0.009;HR=1.24,95%CI 1.01~1.47,P=0.018)及阵发性房颤组(HR=0.73,95%CI 0.60~0.89,P=0.002;HR=1.86,95%CI1.14~3.03,P=0.013)中射频消融术后最能有效预测房颤复发的参数。ROC曲线显示,GLAS在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中预测术后复发的截点值分别为8.72%和15.16%;SD-TPS在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中预测术后复发的截点值为6.27 ms和6.41 ms。结论无论在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患者中,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以及机械离散度都有助于识别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高风险患者,进而指导临床的用药和治疗。
沙雨佳胡倩周瑜李丽娜李世军王涛岳庆雄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盐酸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14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开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24<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IVS、LVE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LVEDD、IVS、LVES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 P=0.028<0.05)。结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盐酸胺碘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指标,同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庞占琪王涛杨健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和心力衰竭犬心室跨壁复极梯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跨壁复极梯度的改变可能导致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增加和室速的增多,跨壁复极离散可能在左室心外膜起搏相关猝死中发生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心力衰竭(心衰)犬进行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左心室跨壁复极梯度的变化。选用8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和心衰组(n=4),心衰组4条健康犬经快速右心室心内膜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endocardium,RVEndo)起搏4~5周建立慢性充血性心衰模型。健康对照组和心衰组分别在右心房(right atrium, RA)起搏、RVEndo起搏、左心室心外膜(left ventricular lateral epicardium, LVEpi)起搏及双心室(biventricular, Biv)同步起搏的条件下,应用自制的跨室壁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记录电极,于左心室同步记录和测量三层心肌(内层、中层、外层)的MAP时程(MAP duration, MAPD)。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窦性心律时左心室三层心肌MAPD比较:中层>内层>外层,各层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RVEndo、LVEpi、Biv起搏时MAPD仍为中层>内层>外层,心外膜层与心内膜层MAP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每种起搏时中层与心外膜层及心内膜层的MAP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起搏模式(RA起搏、RVEndo起搏、LVEpi起搏、Biv起搏)时左心室心肌各层的MAPD均延长(均P <0.05)。心衰组RA、RVEndo、LVEpi及Biv起搏时左心室三层心肌MAPD均表现为中层>内层>外层,但各层心肌MAPD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通过应用改良标测导管记录MAP的方法,我们发现健康犬RA起搏时左心室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存在明显的跨壁梯度,RVEndo、LVEpi、Biv起搏时左心室心内膜与心外膜间跨壁梯度消失;然而心衰犬左心室的三层心肌在RA、RVEndo、LVEpi、Biv起搏时均不存在跨壁梯度,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理解。
王涛庞占琪林雪琪宋博雯李卓然李世军夏云龙
关键词: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起搏
应用掌上心电E-U08记录大鼠心电图可行性的研究
2021年
目的在心血管基础研究中,麻醉剂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但会影响心率。本文探讨如何避免麻醉对动物心电图记录的影响。方法1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麻醉组及清醒组,每组8只。麻醉组大鼠给予4%水合氯醛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清醒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麻醉组动物达到理想麻醉状态30 min后将清醒组和麻醉组大鼠均按照30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腹腔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应用掌上心电E-U08记录大鼠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与多导生理仪记录的大鼠麻醉状态下心电图比较;比较两组大鼠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率、ST段变化。结果掌上心电记录到的大鼠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与多导生理仪记录到的大鼠麻醉状态下的心电图心率、波形一致性较好;大鼠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心肌缺血,掌上心电E-U08可较为准确记录到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统一标尺下与多导生理仪记录的心电图一致。注药后1 min,清醒组大鼠心率(324.0±11.1)次/min高于麻醉组的(308.0±10.5)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2,P<0.05)。结论掌上心电E-U08可应用于大鼠清醒时心率的实时记录。
王涛罗钧齐雪梅李新园窦梦瑶李世军
关键词:麻醉剂异丙肾上腺素心率心肌缺血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血肿观察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血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 年1 月~2018年1 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200 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9 例出现皮下血肿患者的病症及治疗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与年龄、使用抗栓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P<0.05);经处理后,患者皮下血肿均全部吸收,平均治愈时间(6.2±1.8)d;检测起搏器阈值,治疗前后未发生改变或阈值升高<3倍。结论:皮下血肿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使用抗栓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为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压迫止血,加强抗感染治疗,可促使皮下血肿有效吸收。
李亚文李世军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王涛
关键词:起搏器皮下血肿影响因素并发症
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头痛发作与5-羟色胺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研究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和动静脉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偏头痛病人60例(分组:研究组1共30例,均合并PFO;研究组2共30例,均不合并PFO)及正常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1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合并PFO,对病人行PFO介入封堵术,并对其进行随访。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并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声学造影检查术后是否残存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同时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观察偏头痛症状是否改善。研究组2每例偏头痛病人及对照组每名健康人均经c-TCD证实不存在PFO,分别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结果 研究组1病人封堵治疗后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与术后3d比较,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动脉血5-HT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PFO封堵术前后静脉血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病人静脉血中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静脉血中5-HT含量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 偏头痛合并PFO病人卵圆孔封堵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中5-HT含量与偏头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庞占琪赵红玲王雅彤王琳董赫杨健王涛李亚文史雪丽李世军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5-羟色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