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占琪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心房
  • 5篇未闭
  • 5篇卵圆孔
  • 5篇卵圆孔未闭
  • 4篇动脉
  • 4篇心房颤动
  • 4篇造影
  • 4篇介入
  • 4篇房颤
  • 4篇封堵
  • 3篇右心
  • 3篇右心声学造影
  • 3篇射频消融
  • 3篇声学造影
  • 3篇消融
  • 3篇介入封堵
  • 3篇冠脉
  • 3篇房间隔
  • 2篇动脉压
  • 2篇动脉压力

机构

  • 14篇大连市中心医...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庞占琪
  • 13篇李世军
  • 12篇杨健
  • 9篇王琳
  • 9篇王涛
  • 8篇董赫
  • 8篇李亚文
  • 6篇马奔
  • 5篇岳庆雄
  • 4篇贾永平
  • 4篇赵红玲
  • 1篇王睿
  • 1篇吕吉元
  • 1篇孙喜琢
  • 1篇苗鹏飞
  • 1篇杨凯
  • 1篇王琳
  • 1篇张勇
  • 1篇范春雨
  • 1篇李亚文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房血栓,行头颅核磁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分析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心房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98例房颤患者中1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17.3%。左心房血栓阳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左心房血栓阴性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在左心房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左心房血栓形成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筛查左心房血栓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心房血栓、早期抗栓治疗。
庞占琪贾永平马奔王琳王涛杨健李亚文李世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缺血性脑卒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偶联因子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 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v syndrome,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方法:根据WHO诊...
庞占琪
关键词:偶联因子6心绞痛放射免疫分析
文献传递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发生反常栓塞的卵圆孔未闭患者,经常规途径行介入封堵失败后改用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7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常规途径行介入封堵失败后改用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的反常栓塞患者5例,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同期常规介入封堵成功的反常栓塞患者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安全性、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组平均X线曝光时间、平均手术时间较常规途径行介入封堵组均明显增加,两者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相当。结论经常规途径行介入封堵失败后改为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是可行的、安全的,该技术可作为经常规途径介入封堵的重要补充。
庞占琪马奔李世军贾永平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房间隔穿刺
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0例接受RFCA的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RFCA,观察组采用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给予负荷量肝素后15 min、术中实测最小、术中实测最大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值,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负荷量肝素15 min、实测最小、实测最大的ACT值分别为(310±27)、(274±15)、(375±24)s,均大于观察组的(290±17)、(263±18)、(358±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不低于华法林,可作为RFCA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杨健王涛庞占琪李世军
关键词:达比加群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华法林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和心力衰竭犬心室跨壁复极梯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跨壁复极梯度的改变可能导致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增加和室速的增多,跨壁复极离散可能在左室心外膜起搏相关猝死中发生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心力衰竭(心衰)犬进行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左心室跨壁复极梯度的变化。选用8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和心衰组(n=4),心衰组4条健康犬经快速右心室心内膜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endocardium,RVEndo)起搏4~5周建立慢性充血性心衰模型。健康对照组和心衰组分别在右心房(right atrium, RA)起搏、RVEndo起搏、左心室心外膜(left ventricular lateral epicardium, LVEpi)起搏及双心室(biventricular, Biv)同步起搏的条件下,应用自制的跨室壁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记录电极,于左心室同步记录和测量三层心肌(内层、中层、外层)的MAP时程(MAP duration, MAPD)。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窦性心律时左心室三层心肌MAPD比较:中层>内层>外层,各层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RVEndo、LVEpi、Biv起搏时MAPD仍为中层>内层>外层,心外膜层与心内膜层MAP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每种起搏时中层与心外膜层及心内膜层的MAP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起搏模式(RA起搏、RVEndo起搏、LVEpi起搏、Biv起搏)时左心室心肌各层的MAPD均延长(均P <0.05)。心衰组RA、RVEndo、LVEpi及Biv起搏时左心室三层心肌MAPD均表现为中层>内层>外层,但各层心肌MAPD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通过应用改良标测导管记录MAP的方法,我们发现健康犬RA起搏时左心室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存在明显的跨壁梯度,RVEndo、LVEpi、Biv起搏时左心室心内膜与心外膜间跨壁梯度消失;然而心衰犬左心室的三层心肌在RA、RVEndo、LVEpi、Biv起搏时均不存在跨壁梯度,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理解。
王涛庞占琪林雪琪宋博雯李卓然李世军夏云龙
关键词: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起搏
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与冠脉造影相比心电图检查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我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以及它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比较。结果:绝经前及绝经期患者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绝经后患者;绝经前及绝经期冠脉病变往往以单支病变为主;而绝经后以2~3支冠脉病变为主,钙化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复杂斑块增多。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心电图诊断女性冠心病假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对于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血运重建治疗。
杨凯庞占琪王振银张勇顾建明
关键词:冠心病围绝经期冠状动脉
肺动脉压力正常及轻度增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心房水平隐性右向左分流探查
2014年
目的:探查正常及轻度肺动脉压力增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方法:17例中央型ASD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18~66(47±16)岁,均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诊断ASD、心房水平血流分流方向及肺动脉压力。封堵治疗前在静息状态及(或)Valsalva动作时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介入封堵治疗前通过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在封堵治疗后即刻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再次行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TTE证实房间隔缺损直径5~24mm,所有患者心房水平左向右单向分流。11例患者静息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出现心房水平存在右向左分流,6例静息状态下检查未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患者Valsalva动作后均出现右向左分流现象。封堵治疗前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压力(18~41)/(5~11)mmHg(1mmHg=0.133kPa)。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1例患者在封堵治疗术后3d、1个月、3个月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术后6个月17例患者均未见心房水平分流存在。结论:正常及轻度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心房水平存在隐性右向左分流,介入封堵治疗后分流消失。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可准确判定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王琳赵红玲岳庆雄庞占琪董赫李亚文杨健马奔李世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右向左分流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情况。方法:对24例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包括偏头痛15例,其中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双侧皮层及皮层下多发小灶脑梗死3例,不明原因卒中9例,偏头痛合并卒中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术后第6个月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头颅电子CT检查。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结果:共21例成功封堵,3例不明原因卒中患者未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放弃封堵治疗。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提示右向左残余分流分别为7例、4例、3例、3例。封堵术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残余分流少量、中量、大量封堵术后即刻分别为8例、1例、0例和6个月分别为1例、1例、1例。所有患者复查头颅电子CT无新发梗死病灶。21例中有15例出现偏头痛,其中14例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P<0.001)。所有封堵患者无卒中再发。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可预防卒中再发及改善偏头痛症状,但短期内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潘晓芳赵红玲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李亚文马奔孙喜琢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
肺动脉压力正常及轻度升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心房水平隐性右向左分流探查
王琳赵红玲岳庆雄庞占琪董赫李亚文杨健马奔李世军
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盐酸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14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开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24<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IVS、LVE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LVEDD、IVS、LVES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 P=0.028<0.05)。结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盐酸胺碘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指标,同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庞占琪王涛杨健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