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文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房颤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压
  • 2篇动脉压力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右向左分流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缺损
  • 2篇未闭
  • 2篇消融
  • 2篇卵圆孔
  • 2篇卵圆孔未闭
  • 2篇脉压
  • 2篇间隔缺损
  • 2篇房间隔
  • 2篇房间隔缺损

机构

  • 8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杨健
  • 8篇王琳
  • 8篇庞占琪
  • 8篇李亚文
  • 8篇李世军
  • 6篇董赫
  • 5篇马奔
  • 5篇王涛
  • 3篇岳庆雄
  • 3篇赵红玲
  • 1篇贾永平
  • 1篇纪军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房血栓,行头颅核磁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分析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心房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98例房颤患者中1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17.3%。左心房血栓阳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左心房血栓阴性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在左心房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左心房血栓形成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筛查左心房血栓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心房血栓、早期抗栓治疗。
庞占琪贾永平马奔王琳王涛杨健李亚文李世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缺血性脑卒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压力正常及轻度增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心房水平隐性右向左分流探查
2014年
目的:探查正常及轻度肺动脉压力增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方法:17例中央型ASD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18~66(47±16)岁,均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诊断ASD、心房水平血流分流方向及肺动脉压力。封堵治疗前在静息状态及(或)Valsalva动作时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介入封堵治疗前通过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在封堵治疗后即刻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再次行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TTE证实房间隔缺损直径5~24mm,所有患者心房水平左向右单向分流。11例患者静息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出现心房水平存在右向左分流,6例静息状态下检查未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患者Valsalva动作后均出现右向左分流现象。封堵治疗前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压力(18~41)/(5~11)mmHg(1mmHg=0.133kPa)。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1例患者在封堵治疗术后3d、1个月、3个月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术后6个月17例患者均未见心房水平分流存在。结论:正常及轻度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心房水平存在隐性右向左分流,介入封堵治疗后分流消失。TCD发泡试验联合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可准确判定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王琳赵红玲岳庆雄庞占琪董赫李亚文杨健马奔李世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力正常及轻度升高的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心房水平隐性右向左分流探查
王琳赵红玲岳庆雄庞占琪董赫李亚文杨健马奔李世军
2J2基因调节VEGF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
马奔高艳雁纪军庞占琪王琳杨健李亚文李世军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血肿观察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血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 年1 月~2018年1 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200 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9 例出现皮下血肿患者的病症及治疗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与年龄、使用抗栓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P<0.05);经处理后,患者皮下血肿均全部吸收,平均治愈时间(6.2±1.8)d;检测起搏器阈值,治疗前后未发生改变或阈值升高<3倍。结论:皮下血肿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使用抗栓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为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压迫止血,加强抗感染治疗,可促使皮下血肿有效吸收。
李亚文李世军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王涛
关键词:起搏器皮下血肿影响因素并发症
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头痛发作与5-羟色胺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研究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和动静脉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偏头痛病人60例(分组:研究组1共30例,均合并PFO;研究组2共30例,均不合并PFO)及正常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1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合并PFO,对病人行PFO介入封堵术,并对其进行随访。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并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声学造影检查术后是否残存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同时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观察偏头痛症状是否改善。研究组2每例偏头痛病人及对照组每名健康人均经c-TCD证实不存在PFO,分别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结果 研究组1病人封堵治疗后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与术后3d比较,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动脉血5-HT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PFO封堵术前后静脉血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病人静脉血中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静脉血中5-HT含量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 偏头痛合并PFO病人卵圆孔封堵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中5-HT含量与偏头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庞占琪赵红玲王雅彤王琳董赫杨健王涛李亚文史雪丽李世军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5-羟色胺
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研究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顺序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式为肺静脉电隔离为终点的环肺静脉消融术,行经食管超声观察患者有无PFO,根据有无PFO分为PFO组及非PF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消融效果。结果 阵发性房颤181例(男性101例,女性80例),其中PFO组28例,非PFO组153例,PFO组更加年轻[(58.6±9.3)岁vs (62.9±9.2)岁,P=0.025],PFO组左房有增大趋势[(39.7±4.9)mm vs (38.4±4.8) mm,P=0.098];两组射频消融成功率无差别(82.1%vs 81.7%,P=0.598)。结论 经食管超声发现合并PFO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成功率与未合并PFO患者无差别,但PFO可能参与房颤的提前发生。
王涛岳庆雄庞占琪王琳杨健董赫李亚文马亮李世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卵圆孔未闭左房大小
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5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持续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加左房顶部及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术中均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时间及能量。上游治疗药物选用瑞舒伐他汀及替米沙坦。术后第1、3、6、12及18个月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2±6)个月,联合治疗成功率为86.4%。治疗前后左房前后径[(45±7)mm比(41±5) mm,P<0.05)]左房排空分数[(46%±4%)比(54%±5%),P<0.05],改善明显。结论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减小、左心房排空指数增加。
庞占琪马奔王涛王琳杨健李亚文董赫李世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肺静脉前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