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涛 作品数:8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澳门理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考察葛根素纳米晶能否作为固体微粒稳定剂,制备出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puerarin 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Pu-NSSPE)。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Pu-NSSPE。以室温静置过程中Pu-NSSPE的外观、乳滴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药物加入顺序、油相组成、药物加入量、油水体积比、匀质压力和水相pH值等因素对Pu-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优化Pu-NSSPE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稳定性,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FIMS)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制备时药物先分散于水相难以形成稳定的乳液。三相接触角和水相pH值是影响Pu-NSSPE成型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药物/油/水三相接触角接近90°,水相pH值呈碱性,有利于Pu-NSSPE的形成与稳定。葛根素加入量在1.0~5.0 mg/mL时,可形成稳定的Pu-NSSPE;油水体积比越大,越容易分层析出油相;匀质压力低于80 MPa时,乳液不稳定。最终优化制得的Pu-NSSPE乳滴粒径为(13.86±1.56)μm,载药量为4.28 mg/mL,Zeta电位为(-41.60±2.45)mV。室温放置6个月后,外观、乳滴形态、Zeta电位和载药量等均无显著性变化,粒径略有增大。FIMS可观察到葛根素在油水界面吸附聚集。结论葛根素纳米晶自身能稳定形成Pickering乳液,所制得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好,有望成为葛根素口服剂型。 张焦 王帆 王计瑞 易涛 张继芬关键词:葛根素 纳米晶 可行性 稳定剂 葛根素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的大鼠肠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研究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NSSPE)的肠吸收性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NSSPE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葛根素的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葛根素NSSPE在各肠段Ka和Papp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其中十二指肠显著大于空肠和回肠(P〈0.05),极显著大于结肠(P〈0.01),空肠和回肠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余3种制剂比较,葛根素NSSPE在十二指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5);空肠和结肠中的Ka和Papp极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1);回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葛根素的原料药和普通乳(P〈0.05),但与纳米晶无显著差别。由此证实,NSSPE能显著提高葛根素在小肠中的吸收。 王帅 李清清 王帆 易涛 张继芬关键词:葛根素 纳米晶 肠吸收 药物-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构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探究药物及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分别以葛根素、丹参酮ⅡA和阿魏酸3种难溶性中药成分自身纳米晶为固体微粒,以Capmul C8、Fabrafil M1944 CS、肉豆蔻酸异丙酯、川芎油、橄榄油为油相,高压匀质法制备NSSPE。以室温静置14 d后NSSPE的外观、离心稳定性、乳滴粒径变化以及乳液层药物含量变化为指标对NSSPE进行评价。分析油相的性质(表面张力、黏度)、药物的性质(表面能、油水分配系数、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水-油的三相接触角)等对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以阿魏酸纳米晶为固体微粒制备的5种油相的样品,成乳性和稳定性均明显差于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阿魏酸纳米晶的粒径高达3.90μm,极显著高于葛根素的305 nm和丹参酮ⅡA的406 nm(P<0.05);阿魏酸纳米晶的Zeta电位为-0.018 0 m V,极显著低于葛根素的-29.1 m V和丹参酮ⅡA的-42.6 m V(P<0.05)。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的3种药物的样品均不成乳状;肉豆蔻酸异丙酯的黏度为4.67 m Pa·s,极显著低于其余各油(P<0.01)。以川芎油为油相制备的葛根素-NSSPE成乳性和稳定性最好;葛根素在川芎油-水中的接触角为69.7°,接近90°,且显著高于其余各接触角。药物为丹参酮ⅡA时,Capmul C8和Labrafil M 1944 CS制备的NSSPE稳定性最好,其接触角分别为99.2°和112°,较其余油相更近接90°。油相的黏度、药物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三相接触角对NSSPE成型与稳定有较大影响;而油相的表面张力、药物的表面能和油水分配系数可能与NSSPE的构建不相关。 王帆 王帅 易涛 张继芬关键词:葛根素 阿魏酸 纳米晶 水飞蓟宾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7 2016年 为提高水飞蓟宾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水飞蓟宾纳米晶为固体微粒,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silybin 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ing Pickering emulsion,SN-SSPE)。考察匀质压力、药物加入量对SN-SSPE形成的影响,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表征SN-SSPE的乳滴粒径与形态结构。从乳液的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和体内药物吸收等方面对SN-SSPE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匀质压力越大,纳米晶粒径越小,压力大于100 MPa时粒径变化较小;水飞蓟宾加入量达到300 mg及其以上时,纳米晶能够完全覆盖油滴表面,形成稳定的SN-SSPE。优化的SN-SSPE乳滴粒径为27.3±3.1μm,具有明显的核壳状结构。SN-SSPE的稳定性比SN纳米晶混悬液高,至少可稳定40天以上。SN-SSPE的体外释放速率与纳米晶混悬液相似,比原料药显著加快。大鼠灌胃后,SN-SSPE的血药峰浓度相对于纳米晶混悬液和原料药分别提高了2.5倍和2.3倍,AUC分别提高了1.4倍和3.8倍。研究结果表明,难溶性药物纳米晶可以稳定Pickering乳液;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对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继芬 刘川 张焦 易涛关键词:水飞蓟宾 纳米晶 效应面法优化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 2017年 研制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puerarin 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Pu-NSSPE),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提高其稳定性,研究药物浓度、水相p H和水油体积比对乳液的分层指数、乳液层的药物含量和乳滴粒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葛根素浓度为0.5%,水相p H为9,水油体积比为9时,能得到最稳定的Pu-NSSPE,乳滴粒径为(12.70±1.17)μm,乳液层的药物浓度为(4.49±0.21)g·L-1,室温放置6个月后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好。采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对乳滴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葛根素纳米晶能吸附于油滴界面形成稳定的球状核-壳结构,这可能是Pu-NSSPE能够长期稳定的微观结构原因。 张继芬 张焦 王帆 王帅 王玫 易涛关键词:葛根素 纳米晶 稳定性 效应面法 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9年 Pickering乳液是通过固体微粒吸附于乳滴界面起到稳定作用的一种新型乳液,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乳液具有更好的抗合并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皮肤给药之外,最近还出现了新型口服和注射的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提高药物口服吸收和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和靶向给药,以及作为新型免疫佐剂的载体等,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响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构建的因素很多,尚未见报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总结了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探讨了作为药物载体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和评价,尤其是固体微粒、油相、制备工艺及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构建的影响,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研究的主要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期为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张继芬 王艳华 李清清 王帆 易涛关键词:给药系统 固体微粒 纳米晶 口服 注射 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6年 Pickering乳液是用固体微粒取代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的一种新型乳液,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剂,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低毒,对环境友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笔者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理论、Pickering乳液的固体微粒、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应用以及新型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等4个方面,就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基于Pickering乳液的新型药物制剂提供参考。 张焦 刘川 王帆 易涛 张继芬关键词:固体微粒 乳化剂 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促进葛根素口服吸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SSPE)是一种仅以难溶性成分自身纳米晶为稳定剂的新型乳液。以川芎油为主要油相的NSSPE可显著促进葛根素(Pu)的口服吸收。该研究旨对其口服促吸收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体外溶出试验揭示NSSPE对Pu溶出的影响;通过Caco-2细胞摄取和双向转运试验,探讨NSSPE对Pu肠道细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NSSPE的释药速率与纳米晶相似,累积溶出率都显著高于原料药,且不受释药介质pH的影响。NSSPE中Pu的摄取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显著高于溶液和表面活性剂乳。与脂筏/小窝蛋白介导有关的抑制剂染料木素、吲哚美辛能显著降低NSSPE中Pu的摄取率。与溶液相比,NSSPE和表面活性剂乳液均显著提高了Pu AP→BL方向的转运速率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但BL→AP方向的转运无显著性差异。可见,该NSSPE中Pu的Caco-2细胞吸收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以及脂筏/小窝蛋白介导的胞饮;其促进Pu口服吸收的机制与NSSPE中Pu以纳米晶形式存在,可促进溶出,以及用作油相的川芎油可促进药物跨膜转运、抑制外排有关。正是NSSPE的这种独特结构和组成促进了Pu的口服吸收。 王艳华 叶鑫 孟繁婧 易涛 张继芬关键词:葛根素 川芎油 纳米晶 口服吸收 溶出 CACO-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