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融合器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间融合
  • 2篇椎间融合器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脊柱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机构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盘龙药业...

作者

  • 8篇时超
  • 5篇李朝顶
  • 4篇许杰
  • 3篇杨六中
  • 3篇陈继平
  • 2篇王喜安
  • 2篇罗仲伟
  • 2篇谭亮
  • 1篇仲飙
  • 1篇王冠

传媒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种手术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与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采用Henry入路结合锁定钛板(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直接掌侧入路结合锁定钛板(LCP)固定55例,对两组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特点及用时、旋前方肌修复率、正中神经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在手术后1年进行随访,并在握力、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在骨折显露时间,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旋前方肌修复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相比较下前者具有易于操作,解剖简单,更好的旋前方肌修复率,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应作为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方式。
时超王冠杨六中仲飙
关键词:手术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
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探寻AS发病遗传背景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以"强直性脊柱炎"和"toll样受体4或TLR4"和"多态性"为关键词,全面检索Pub Med医学网站、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等全文数据库,筛选TLR4基因多态性与AS关系的文献,截止2015年7月,筛选有详细信息的相关全文文献,根据是否为病例对照研究等纳入标准,对筛选文献中提供准确数据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资料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值,采用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评价发表偏倚,系统评价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结果最终纳入6篇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计病例组851例,对照组842例。对照组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合并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基因型(AG+GG)/AA,异质性检验Q检验统计量为5.82,I^2=48.5%,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值OR=1.04(95%CI=0.70~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P>0.05,无发表偏倚。合并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等位基因G/A,异质性检验Q检验统计量为6.80,I^2=55.9%,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值OR=1.02(95%CI=0.7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P>0.05,无发表偏倚。结论尚不能认为TLR4基因Asp299Gly与AS易感性有关联。
李朝顶许杰许杰王喜安
关键词:多态性强直性脊柱炎META分析
基于p38 MAPK通路探讨盘龙七片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盘龙七片组、p38 MAPK抑制剂组(SB203580组)、p38 MAPK激动剂组(茴香霉素组)和盘龙七片+茴香霉素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膝关节穿刺注射胶原酶法制备K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并评分;检测膝关节肿胀程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在软骨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Ⅱ型胶原(COL2)、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通道蛋白3(AQP3)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右后肢痉挛收缩、行走困难等KOA行为学评分增加,软骨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浸润等病理损伤严重,软骨组织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38 MAPK/NF-κB/AQP3途径活化(P<0.05);盘龙七片组及SB203580组大鼠的软骨组织炎性病变及右后肢痉挛收缩、行走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p38 MAPK/NF-κB/AQP3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均受抑制(P<0.05);茴香霉素组大鼠KOA的相关症状加重(P<0.05);盘龙七片+茴香霉素组中茴香霉素则会逆转盘龙七片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盘龙七片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AQP3通路活化,缓解KOA大鼠软骨组织炎性损伤症状,可为盘龙七片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
时超谭亮孙春生陈继平孟建国
关键词:盘龙七片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炎症
三种椎间植骨方法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椎间隙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3种椎间隙植骨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中椎间融合疗效的差异。方法 36例46个椎间隙接受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10例共14个椎间隙实施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内固定术,12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置入术,14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内固定术。摄X线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18~24个月,单纯植骨组术后3个月时椎间隙高度丢失率达13.7%;椎间融合器组术后12~18个月高度丢失率较高,占总丢失量的50.0%。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椎间隙植骨结合了单纯椎间植骨及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两者的优点。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无明显高峰期,18个月丢失率为7.53%。结论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进行椎间融合治疗中,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利于椎间骨性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许杰时超李朝顶杨六中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椎间隙高度
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6例,年龄61~78岁,平均(67.3±5.1)岁。同期置换治疗患者36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同期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存在着优势,而分期置换组则在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存在着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置换组在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方面要高于分期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总数方面明显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手术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远期随访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双侧膝骨关节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期和分期置换术手术。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近期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研究发现膝关节功能远期随访未见明显差异。对于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时超李朝顶罗仲伟陈继平谭亮
关键词: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
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4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近端矩形区域内的骨折,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1]。髋关节周围骨折疼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2]。本文比较DHS、LPFP、PFNA三种内固定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5月—2014年5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4例。35例稳定性骨折采取DHS治疗,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66-86岁。
时超罗仲伟陈继平仲飙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原因分析和预防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早期(3个月内)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后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开展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患者10例。对10例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椎间融合器松动病例的年龄大小情况、是否早期下地活动的情况、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情况、椎体终板处理情况、椎间隙前追加植骨情况、横连杆的应用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处理方案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取Excel处理。结果椎间融合器松动的10例病例中,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3.2岁,1个月内下地的患者有6例(60%),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偏后的患者有7例(70%),终板处理不良的患者有7例(70%),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的患者有2例(20%),未使用横连杆的患者有7例(70%),术后感染的患者有2例(20%)。结论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较年轻的患者、过早的下地活动、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不良、终板处理不良造成椎间融合器贴合不佳、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或不良、不使用横连杆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等可能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原因。
时超许杰李朝顶杨六中冯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器
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Meta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价雌激素受体1(ESR1)rs9340799(Xbal)、rs2234693(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等,按照纳入标准收集ESR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5年7月23日。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研究数据的OR值进行合并,并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共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关ESR1 rs9340799文献4篇,有关rs2234693文献3篇。ESR1 rs9340799基因多态性与AIS关联性研究中,等位基因模型(G vs.A)、显性模型(GG+AGvs.AA)、隐性模型(GGvs.AG+AA)的OR值分别为1.08(0.83~1.21)、1.06(0.91~1.24)、1.08(0.63~1.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R1 rs2234693基因多态性与AIS关联性研究中,等位基因模型(Cvs.T)、显性模型(CC+TCvs.TT)、隐性模型(CCvs.TC+TT)的OR值分别为1.08(0.92~1.26)、1.07(0.85~1.35)、1.14(0.85~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尚不能证明ESR1 rs9340799及rs2234693基因多态性与AIS有关。
李朝顶许杰王喜安时超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