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顶
-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5例,共31个椎体,手术经两侧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充填骨水泥(PMMA)。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于5~10天内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型微创手术,可有效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 李朝顶杨六中沈金虎王喜安惠正广杨惠林
-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 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1年
- 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收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用VAS评估疼痛程度,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6.93±2.08)、术后1周(2.78±0.48)、术后3个月(0.96±1.16)分。按照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的37例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32例、3例、1例和1例,优良率为94.00%。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1.168, 42.048)=150.659,P<0.001。组间两两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1周的VAS评分比术前显著降低了4.15(95%CI:3.40-4.90,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前降低了5.97(95%CI:4.78~7.17,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后一周降低了1.82(95%CI:1.23~2.42,P<0.001)。采用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朝顶李朝顶管旭日张磊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微创脊柱外科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6年1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5例,共31个椎体,手术经两侧椎弓根或椎...
- 李朝顶杨惠林王根林沈军
-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 文献传递
- 骨科临床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握与改进
- 2013年
- 骨科临床教学是一名骨科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阶段。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课前准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有效的考核制度等是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朝顶杨六中沈金虎王喜安李朝品
- 关键词:骨科学临床教学
- 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探寻AS发病遗传背景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以"强直性脊柱炎"和"toll样受体4或TLR4"和"多态性"为关键词,全面检索Pub Med医学网站、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等全文数据库,筛选TLR4基因多态性与AS关系的文献,截止2015年7月,筛选有详细信息的相关全文文献,根据是否为病例对照研究等纳入标准,对筛选文献中提供准确数据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资料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值,采用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评价发表偏倚,系统评价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结果最终纳入6篇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计病例组851例,对照组842例。对照组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合并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基因型(AG+GG)/AA,异质性检验Q检验统计量为5.82,I^2=48.5%,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值OR=1.04(95%CI=0.70~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P>0.05,无发表偏倚。合并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等位基因G/A,异质性检验Q检验统计量为6.80,I^2=55.9%,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值OR=1.02(95%CI=0.7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漏斗图对称性,P>0.05,无发表偏倚。结论尚不能认为TLR4基因Asp299Gly与AS易感性有关联。
- 李朝顶许杰许杰王喜安
- 关键词:多态性强直性脊柱炎META分析
- 中医祛腐生肌膏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膏治疗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因外伤导致严重软组织损伤伴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祛腐生肌膏换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腐肉脱落时间、新生上皮生长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腐肉脱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新生上皮生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第4、6、8、10天疼痛评分均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后出现感染性创面的患者应用中医祛腐生肌膏治疗可缩短腐肉脱落时间,加快新生上皮生长,对降低换药时疼痛有显著作用。
- 张迅刘国红张磊李朝顶杨六中
- 关键词:感染性创面祛腐生肌膏疼痛上皮中医护理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原因分析和预防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早期(3个月内)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后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开展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患者10例。对10例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椎间融合器松动病例的年龄大小情况、是否早期下地活动的情况、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情况、椎体终板处理情况、椎间隙前追加植骨情况、横连杆的应用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处理方案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取Excel处理。结果椎间融合器松动的10例病例中,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3.2岁,1个月内下地的患者有6例(60%),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偏后的患者有7例(70%),终板处理不良的患者有7例(70%),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的患者有2例(20%),未使用横连杆的患者有7例(70%),术后感染的患者有2例(20%)。结论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较年轻的患者、过早的下地活动、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不良、终板处理不良造成椎间融合器贴合不佳、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或不良、不使用横连杆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等可能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原因。
- 时超许杰李朝顶杨六中冯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器
-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对大鼠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方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对大鼠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机械损伤性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于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利伐沙班片,中药组按照方剂1 mL·100 kg^(-1)大鼠体质量灌胃。造模后7 d眼球取血,检测各组抗凝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髓过氧化物酶(MPO)和D-二聚体(DD)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左股静脉组织标本HE染色形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APTT、PT和TT水平均降低,DD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的血清APTT、PT和TT水平均升高,DD水平降低(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OD活力水平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血清中SOD活力水平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IL-6和TNF-α含量降低,且中药组低于阳性药组(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PO水平升高,Cit-H3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的血清MPO、Cit-H3水平均降低,且中药组低于阳性药物组(P<0.01);空白对照组静脉形态结构正常,无炎症细胞浸润;DVT组可见血栓形成,静脉内膜且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剥脱现象,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阳性药物组仍可见血栓,但小于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血栓小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
- 张镇赵璐李朝顶周涛程飞王丽萍杨六中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 三种椎间植骨方法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椎间隙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3种椎间隙植骨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中椎间融合疗效的差异。方法 36例46个椎间隙接受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10例共14个椎间隙实施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内固定术,12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置入术,14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内固定术。摄X线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18~24个月,单纯植骨组术后3个月时椎间隙高度丢失率达13.7%;椎间融合器组术后12~18个月高度丢失率较高,占总丢失量的50.0%。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椎间隙植骨结合了单纯椎间植骨及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两者的优点。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无明显高峰期,18个月丢失率为7.53%。结论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进行椎间融合治疗中,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利于椎间骨性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许杰时超李朝顶杨六中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椎间隙高度
- 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6例,年龄61~78岁,平均(67.3±5.1)岁。同期置换治疗患者36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同期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存在着优势,而分期置换组则在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存在着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置换组在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方面要高于分期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总数方面明显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手术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远期随访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双侧膝骨关节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期和分期置换术手术。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近期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研究发现膝关节功能远期随访未见明显差异。对于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时超李朝顶罗仲伟陈继平谭亮
- 关键词: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