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蓉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1篇蛋白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性
  • 1篇心脏性猝死
  • 1篇性猝死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炎症
  • 1篇遗传筛查
  • 1篇晕厥
  • 1篇脏性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动过速

机构

  • 4篇南昌大学第二...
  • 4篇江西省分子医...

作者

  • 4篇洪葵
  • 4篇万蓉
  • 2篇周琼琼
  • 2篇胡金柱
  • 2篇俞建华
  • 2篇申阳
  • 2篇谢金燕
  • 2篇阎霞
  • 1篇李菊香
  • 1篇曹青
  • 1篇徐劲松
  • 1篇陈琦
  • 1篇周慧
  • 1篇贺文凤
  • 1篇熊琴梅
  • 1篇刘欣
  • 1篇朱文根
  • 1篇吴延庆
  • 1篇姜醒华
  • 1篇游志刚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中生物活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1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并选取同期遗传背景、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DNA,采用Sanger一代测序法对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行CYP2C19基因全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测序以筛查CYP2C19基因变异。统计冠心病患者的基因变异发生率,并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和健康体检者的测序结果比较,以确定该基因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多态性。使用PolyPhen-2预测软件对基因突变进行有害性分析,以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在人正常肝脏细胞HL-7702中转染相同剂量的CYP2C19野生型质粒及筛查发现的CYP2C19基因突变质粒。转染24 h后,检测各组的CYP2C19蛋白酶表达量。将肝脏S9蛋白与氯吡格雷共孵育后作用于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人血管舒张剂激活磷蛋白(VASP)活性。结果共纳入1493例冠心病患者和1022名健康体检者,其中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为(64.5±10.4)岁,男性1129例(75.62%),健康体检者的年龄为(64.1±11.0)岁,男性778人(76.13%)。共在12例(0.80%)冠心病患者中共发现了5个CYP2C19基因突变,即4个已知突变T130K(1例)、M136K(6例)、N277K(3例)、V472I(1例)和一个新发突变G27V(1例),未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相应基因突变。T130K、M136K为很可能有害突变,G27V为可能有害突变,N277K和V472I为良性突变。体外研究发现,M136K基因突变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野生型低24.83%(34.75%比59.58%,P<0.05),磷酸化VASP水平比野生型高23.0%(1.23比1.00,P<0.05)。而G27V、T130K、N277K、V472I等4个基因突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及磷酸化VASP水平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
郭琳娟姜醒华贺文凤余鹏万蓉孔琪玲刘川俞建华游志刚陈琦朱波吴延庆徐劲松洪葵
关键词: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抗血小板聚集基因突变
兰尼碱受体2新生基因突变R2401H致反复晕厥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1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方法对2013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所收集1例CPVT患者的静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运动平板试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患者及其相关家族成员和400例同族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样标本,使用DNA直接测序法对6个CPVT致病相关候选基因兰尼碱受体2(RyR2)、集钙蛋白(CASQ2)、TRDN、CALM1、KCNJ2及ANKB的外显子,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序列进行直接测序,以筛查CPVT相关基因变异,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并指导临床治疗。 结果收集到CPVT患者1例,因运动或受惊吓后出现反复晕厥,无晕厥及猝死家族史,静息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运动平板试验可诱发双向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遗传检测发现该患者携带CPVT致病基因突变RyR2-R2401H,其父母、姐姐及400例对照中均未携带此突变,余5个候选基因未见突变。患者经高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118.75 mg/d)治疗有效,随访2年无晕厥发作。 结论首次报道中国人CPVT相关RyR2-R2401H突变,高剂量美托洛尔可有效治疗RyR2基因突变所致CPVT。
刘欣李菊香胡金柱申阳万蓉熊琴梅周琼琼谢金燕金洁菁阎霞俞建华洪葵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晕厥突变
高发心脏性猝死的3型长QT综合征一家系报道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采用基因检测和电生理功能分析诊断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发现有潜在患病风险的家系成员,以提供临床评估与适当的治疗.方法 采集和分析1例LQTS患儿及所在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200例具有相同种族背景的健康个体作为正常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LQTS先证者候选基因KCNQ1、KCNH2和SCN5A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直接测序并进行分析.如发现突变,进一步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该突变进行电生理功能分析,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特定突变基因筛查,寻找基因变异及评估其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结果 先证者12导联常规心电图初步诊断为LQTS.临床上给予美托洛尔(25 mg、2次/d)治疗,患者服药第3天于午饭时猝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SCN5A基因上存在一个杂合子错义突变(V411M),在正常对照组该位点未发现基因突变.与野生型相比,V411M突变型钠通道表现为峰值钠电流[(230.8±27.6) pA/pF比(101.2±10.9)pA/pF,n=10,P<0.01]及晚钠电流[(156.6±13.6) pA/pF比(95.9±7.9) pA/pF,n=12,P<0.01]增加.测试脉冲电压在-50 mV时,V411M突变型的钠通道激活数目明显多于野生型(85.0%±7.4%比41.5%±2.6%,P<0.01).V411M突变型稳态激活曲线左移,而稳态失活曲线无明显变化.另外,其他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母亲、外祖母为无症状突变携带者,给予适当临床评估及长期随访.先证者的同卵双生姐姐及姨妈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结论 首次在国人LQTS患者SCN5A基因上报道一个杂合子错义突变(V411M).V411 M突变导致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增强”效应,构成3型LQTS的发病基础.基因检测和电生理功能分析有助于明确LQTS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疾病诊断,并提供重要临床评估与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周慧Li ZhangAli Raza Ghani朱文根周琼琼申阳谢金燕曹青万蓉胡金柱洪葵
关键词:QT延长综合征遗传筛查
类泛素蛋白FAT10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探究类泛素蛋白FAT10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16周龄WKY大鼠3只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胸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以及上述细胞中FAT10的表达。使用HUVEC细胞筛选FAT10表达量最高时AngⅡ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构建空白对照质粒、过表达FAT10质粒、无效干扰质粒及干扰FAT10质粒,使用上述质粒转染HUVEC细胞。在加入100 nmol/L AngⅡ培养36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向性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水平;对转染空白对照质粒和过表达FAT10质粒的细胞应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应用或不应用NAC时MCP-1、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T10在正常血压大鼠的颈动脉、胸主动脉、肾动脉以及HUVEC、VSMC、MDA-MB-231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在HUVEC中,随着AngⅡ作用时间及浓度增加,FAT10的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100 nmol/L AngⅡ作用36 h时达最高(P<0.01)。在AngⅡ诱导下,过表达FAT10的HUVEC中炎症因子MCP-1(P<0.001)与TNF-α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干扰FAT10的HUVEC中MCP-1与TNF-α的蛋白表达降低(P均<0.001)。过表达FAT10的HUVEC中活性氧生成水平增加(P<0.001),干扰FAT10的HUVEC中活性氧生成水平降低(P<0.05)。应用NAC后,过表达FAT10的HUVEC中炎症因子MCP-1与TNF-α的蛋白表达升高趋势被逆转(P均<0.05)。结论FAT10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水平而促进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释放。
卓雯阎霞李晓晴陈琛袁平万蓉洪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