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新 作品数:41 被引量:170 H指数:9 供职机构: 义乌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益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机械通气撤机策略与方法 机械通气是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抢救手段,目的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机械通气本身可导致致命的并发症,如:VAP、VAPL等,增加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医疗费用;虽然延迟撤机者仅占所有机械通气患者的6%,但却占用... 何建新文献传递 2016年-2018年义乌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调查义乌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9 603例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感染总体检出率为18.83%,以单一感染为主;27种基因型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HPV16型、HPV52型、HPV58型、HPV53型、HPV61型;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3,P <0.05),以≤20岁年龄段最为多发;2016年-2018年各年度女性HP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义乌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且与年龄有关,2016年-2018年HPV阳性检出率无差异;HPV16型、HPV52型、HPV58型、HPV53型、HPV61型是义乌地区HPV感染预防的重点。 丁爱娟 骆婷婷 楼韵燕 何建新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年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脑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趋势,为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4464份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451株,占54.9%,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7.3%,位列前5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13.2%,位居前2位是缓症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9.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更有优势;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高度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VIP的主要致病菌,且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合理用药,以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何建新 斯小水 吴荣辉 季明霞 朱健峰 黄静 郑文娟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连续2~13d的CVVH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并观察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7、2.05、2.23,P均<0.05);治疗组CR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86、5.49、2.45,P均<0.05)。结论 CVVH能加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愈后。 季明霞 斯小水 何建新 黄静 郑文娟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脓毒性休克 预后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检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医院检验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在检验管理中于2017年1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并将2017年1月前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作为对照。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检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统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检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检验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改善检验科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朱飞燕 余斐斐 何建新连续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脓毒性休克患者共65例,随机分配入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连续2... 季明霞 斯小水 何建新 黄静 郑文娟文献传递 6小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心源性休克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入科后第6小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30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9例)和死亡组(19例),对入科第6小时乳酸(Lac_6h)、乳酸清除率(Δ6Lac)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根据截断值分3个亚组:group A:Lac_6h≤6.1mmol/L且Δ6Lac>18.2%;group B:Lac_6h≤6.1mmol/L且Δ6Lac≤18.2%;group C:Lac_6h>6.1mmol/L且Δ6Lac取任意值,对亚组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1)死亡组入科第6小时乳酸7.9(1.7,11.0)mmol/L,高于存活组1.6(1.2,2.0)mmol/L,而6h乳酸清除率7.9%(30.6%,-17.2%),低于存活组37.5%(20.0%,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入科第6小时乳酸预测心源性休克3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5,最佳截断值6.1mmol/L,敏感度57.9%,特异度98.6%,而6h乳酸清除率的AUC:0.839,最佳截断值6.1mmol/L,敏感度84.2%,特异度75.4%,配对ROC曲线比较:ΔAUC=0.034,P=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亚组分析:30d生存曲线提示group C组存活率最低8.3%,其次为group B(81%),而group A存活率最高(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1),但group A与group B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校正Lac_6h>6.1mmol/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HR 24.22,95%CI:4.31-138.52。结论联合入科第6小时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源性休克早期监测和评估预后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互为参考,入科后第6小时乳酸>6.1mmol/L是心源性休克患者30d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俊峰 季明霞 何建新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尿常规检验结合T3、T4、TSH诊断甲亢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结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甲亢患者3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展开尿常规检验及T3、T4、TSH检测. ... 童青青 何建新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尿常规检验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代谢支持 2005年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代谢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肠内与肠外联合代谢支持(PN+EN)22例,和完全肠外代谢支持(TPN)25例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死亡率、平均住院费用及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与肠外早期联合代谢支持组并发症少,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住院费用低、时间短、死亡率低。结论肠内与肠外联合代谢支持既保证了机体营养代谢的需要,又促进了消化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缩短住院日,降低 SAP 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何建新 楼国梁 石恒 刘宏革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代谢支持 肠外 肠内 平均住院费用 肠道粘膜屏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外排泵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外排泵的阳性率,并分析其对16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二硫氰化物羰基-氰-间-氯苯腙(CCCP)为外排泵抑制剂分别检测ESBLs和外排泵,... 吴荣辉 何建新 金小珍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外排泵 耐药率 文献传递